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加入WTO后在地方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福州市为例,提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及增强政府管理经济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府职能转变既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也是政治体制转轨的起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是地方政府职责和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改变而相应推进。然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又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由于受原有体制机制的影响,其必然会出现梗阻。税收结构及其分享、地方政府的预算决策和执行等方面制约着财政运行机制的有效运行,从而阻碍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只有通过加大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量中的比重、加大上级财政对地方政府的补助、撤消镇(乡)级预算级次、设立具有独立性的预算编制机构等途径再造地方政府的财政运行机制,才能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3.
政府成本的经济学分析——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术界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很少有人从政府交易成本的层面去分析。这难免使我们的理论研究涉足的面太窄,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通过从政府交易成本的层面去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规律,从而论证说明政府的交易成本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确定政府职能边界的最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4.
入世后受到挑战的首先是政府管理,面对入世,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入世观与“规则”意识;找出地方政府与WTO原则的主要差距;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创新政府建设;普及WTO相关专业知识,加快WTO人才培养,提高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并建立新的行政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政府的阶级属性着手分析了政府职能不转的一面,再从政府职能转换的层次着手。分析了政府职能应该转的一面,在此基础上,对政府职能转换进行总的分析。本文认为,对于政府职能转换问题。单纯地认为转与不转均有失偏颇,政府职能转换是转与不转的统一,转的是政府职能的理念、职能内容和发挥职能的方式以及实际执行,不转的是政府职能固有的阶级属性,即政府产生的直接目的是出于阶级统治的需要,在现实性上,主要体现为不论政府职能是否转变及如何转变,政府对经济社会控制力的牢固把握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6.
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化改革使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由一元化向二元分化与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市民社会和民间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家——社会二元分化的背景下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做到合理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界限,提升政府能力,实现制度创新,服务行政,培育市民社会等五个方面,并最终把“善治”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国企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变政府职能与国企改革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和核心就是政企分开,而国企改革是实现政企分开的必要条件。列举政府干预企业的种种弊端,指出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双重制约下进行。市场主体的发育程度、市场体系的建设、市场环境的形成等构成对政府职能转变的需求制约;对市场经济规律及相应社会科学知识的把握程度构成政府职能转变的供给制约。从整体上推进市场化进程,创建“学习型政府”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推进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范围、方向、重点和界限.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之所以要转变,是由于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大政府管理模式,使得政府成为了一个集所有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社会职能为一身的全能型的政府,其结果导致了资源配置与制度的低效率,要做到政府职能的彻底转变,实现政府职能的再造,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职能与地方财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财力是用于测量某一地方政府为其服务提供资金能力的指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合理界定地方政府职能,配套相应的财力,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所在。目前,随着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加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首要因素。而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税收征管、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是解决地方政府职能与财力矛盾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