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在土地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制度两个方面存在的缺失,本文运用法律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缺失做出了分析。本文认为,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目的必须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时,对土地的补偿应以市场价格为准,让农民从征收后的土地增值中分享利益。这也是经济学中资源效率配置对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直接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缺,为满足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国家大面积征收了农村集体土地,但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不完善,由此引起的纠纷不断.文章针对征收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育谋 《科学决策》2005,(11):21-23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土地市场健康发育的必然结果,如今在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是,这种流转在国家法律上一直受到限制。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和农地征收制度,实现农村集体建没用地市场和城镇国有土地市场的接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集体土地流转尤其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应有的法律规范和控制,导致了集体建设土地“隐形”市场的形成,文章认为这种市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在市场的需求和集体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缺陷,因此,消除集体建设土地“隐形”市场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和构建保障集体建设土地科学流转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抑制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近日下发通知,对部分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等别进行调整,以保障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等别与各地实际情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闫拥军 《首都经济》2011,(10):88-9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可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匮乏。而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土地法律制度及国家相关政策,均对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设定了严格的条件、程序和责任。因而,无论是通过拓展城市规模增加建设用地,还是改变土地类型增加建设用地,在操作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利用城市原有的建设用地,不失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分别到杭州、福州、深圳、武汉、芜湖、襄樊等地,就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土地有形市场建立和运作、地租征收、集体所有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8.
杜江南 《特区经济》2012,(7):200-203
城市化中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有法律缺失,主要表现为: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无法抵御非法征收、非法批准征收土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清、土地征收前提条件界定不清等缺失。针对这些法律缺失,我们应重构土地征收合法性的审查机制、完善追究行政机关违法批准征收责任的机制、建立非公共利益需要建设项目用地的市场化供应机制,从而有效地保护城市化中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9.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近日正式提请全国人大予以审议,该草案删除了现行法第47条中"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等内容,代之以"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照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程序,给予公平补偿"。这次修法标志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终于迈出实质性一步。在此之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经由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但由于现行土  相似文献   

10.
毛良祥  林燕华 《乡镇经济》2009,25(3):4-7,26
土地征收是我国农村土地“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唯一合法途径。文章从土地供求的影响因素出发,对土地征收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理论验证。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农用地禀赋、政府比较收益、土地市场化程度是推动土地征收规模扩大的主要驱动力量;而农民比较收益的提高则显著地抑制了土地征收规模,加强土地市场监管也能约束土地征收;非农投资水平对土地征收的驱动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胡超  李芹芳 《重庆与世界》2014,(1):23-25,31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是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由于缺少专项法律体系约束,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落后,地方政府忽视城乡统筹发展,农民集体利益遭到侵害和缺少多元融资渠道五大因素影响,现阶段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土地...  相似文献   

12.
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建设用地进入市场采取了分类严格限制的办法。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土地的价值不断提升,“小产权房”等农村建设用地隐性市场大量存在,现行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亟待改革和完善。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必须在政策和法律上寻求根本突破,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制度的二元性,统一城乡土地市场,充分保障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周培萍 《特区经济》2010,(9):169-171
城市的发展必然导致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随着城镇化建设,失地农民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失地农民生老病死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新近出现的失地农民就业环境的恶劣和居住生态环境的变化,不得不引起人们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法律层面找出关于失地农民法律保障的缺失,提出构建全方位的失地农民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远熙 《特区经济》2011,(6):167-169
近年来,随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因城市化需要而向农村征收土地的现象逐渐增加,在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甚至越演越烈,乃至成为危及农村社会和谐的严重问题。本文认为分析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现实原因,构建科学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预防和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问题,关系到农村土地的保护、农民权益的保障和社会的安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由征地引发的社会冲突不断出现,征地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和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难点问题。同时,现行征地补偿明显偏低,如何对农地增值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至关重要。农地增值分配应引入土地发展权,改革农地征用补偿办法,确保农民参与分享农地增值收益地的征用和征收工作,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制度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农地制度应具有公正分配、产权清晰、交易自由、政策激励及建立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制度等基本特征。以此审视当代中国农地制度,在诸多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及不足。因此,要促进中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相应的土地制度变革为基础。在产权制度方面,应建立农民所有制;在市场制度方面,应祛除行政对土地市场的控制和垄断;在政策激励方面,应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土地集中的激励措施;在经营组织方面,应鼓励和扶持以土地权利连结的农民自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7.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test law of land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urban constructive land and the circulating mode are faced with great innovation. Land stor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reform for the land us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ountry. It acts a positive role in protecting city land and promoting city construc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On the aspects of system innovation and l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on how to carry out through the reform of land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相似文献   

18.
甘立彩  周宝同 《乡镇经济》2008,24(10):42-4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人地矛盾越发突出,土地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文章重点研究在城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三效益”,特别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经济效益,并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出几点建议,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用地使用效率,缓解用地矛盾,加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黄芳娜 《特区经济》2010,(12):175-176
土地是农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拥有土地是农民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农村家庭的核心秉性。由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由于各地经济加速发展,需要征占农民的土地,一部分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阐述了地租的产生及其最终的归属和分配问题,可以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赵谦 《改革与战略》2010,26(11):54-56
当前我国有关农村征地补偿程序的法律规定存在的不少问题,可借鉴典型国家和地区缜密征地补偿程序法律规定之经验予以完善。应依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在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分别设定待转让农地属性界定程序、待转让农地价值评估程序、征地补偿方案拟定程序、征地补偿方案实施程序和征地补偿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