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晓航 《产权导刊》2011,(2):75-76
2005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全票通过,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相似文献   

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 从世界范围内看,"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也属于全新的研究课题。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30届大会决定设立人类非物质和口头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问题正式进入公众的视野,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的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1]实施以来迎来的一个"文化遗产日"。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保护公约》)在巴黎正式通过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以一种全新的面孔展...  相似文献   

4.
刀郎人与刀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和 《西部论丛》2005,(3):25-28
2004年10月,新疆维吾尔的民间传统艺术木卡姆作为中国惟一的申请项目,上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竞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到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项目申报材料后不久,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斯密特一行于同年10月底飞赴新疆考察。  相似文献   

5.
正一、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在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作出明确定义的组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社区、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表演、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实物、工具、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作出了具体的  相似文献   

6.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最早权威的定义,可以追溯到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怎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概念更加贴近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态的实际,使其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取得全民的认同和共识,是当前所有非遗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如此定义非物质  相似文献   

7.
宁波“万工轿”,享有“天下第一轿”美誉,2007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参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与中国作为一个时髦的名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人的视听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它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启动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1972)的补充,“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在世界范围内保护和抢救非实体性质的、民间与传统的文化表现和文化空间,包括口头传统和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2001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评选出三批、90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的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和蒙古长调(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名列其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故宫、长城、敦煌、泰山等文化与自然遗产一起,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表征。或者说,它们都是中国作为一个“想像的共同体”的核心符号。受到世界范围内“申遗”运动的感染,以及中国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力度的加强,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工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该工程既延续了此前一系列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如“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  相似文献   

9.
明娜 《走向世界》2014,(51):32-35
2014年10月11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市举办。博览会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交易、创意衍生品和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示、整体性和生产性保护成果展示为主要特色。展会期间,国内外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为人们献上了一场非遗盛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昱 《理论观察》2007,(4):204-20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留下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弥卟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概念与范畴,形态与特征将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界定?我们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是通过翻译的途径引进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广泛征询专家意见反复修正并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向世界发布的文件中,在不同时期曾经使用过“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术语。…  相似文献   

11.
<正>9月11日至12日,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国际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探讨现代化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如何让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时俱进。本届论坛以"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通过"现代化与文化多样性""文化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造""现代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养"三个议题的  相似文献   

12.
晓航 《产权导刊》2011,(4):76-77
作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的故宫,历时14年的建造,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3.
王大为 《黑河学刊》2012,(5):43+78-43,7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把握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原则才能使保护真正落到实处,使更多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仰类世界级遗产。近千年来,妈祖信俗从福建湄州妈祖庙传播至世界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华  何军 《北方经济》2007,(19):48-49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释义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唯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工具、实物、手工艺和文化场所.从类别看,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5大类保护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际性概念,其内涵基本等同于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6.
对"文化遗产"一词,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看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召开的第32届大会上与会国达成了共识,我们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下几方面内涵.  相似文献   

17.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月14日)同志们:这两天,我们在总结、交流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实施《文化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作了具体部署,对《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两个文稿的征求意见稿和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讨论。这里我讲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非遗保护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底,热衷申遗的韩国人再次笑到最后,煞费苦心之后,韩国的泡菜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除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外,韩国已经拥有宗庙祭礼乐、板索里、阿里郎、江陵端午祭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韩国这样历史上依附中国文明,国土及人口有限的小国来说,这样的数字显示了韩国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推崇,以及国际社会对于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东阳有1800多年的建县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拥有东阳木雕、东阳竹编、东阳卢宅营造艺术和"翻九楼"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80余个民间文化项目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境内已发现恐龙类古生物化石遗址、西周和春秋战国人类文明遗址多处,形成了以"古越文化"为源头、以"建筑之乡、教育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三乡"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体系,与耕读文化、建筑文化、木雕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璀璨夺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