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晴 《魅力中国》2011,(14):294-294
常玉作为上个世纪第一批留学欧洲的艺术家,与同时代的林风眠、徐悲鸿相比,无论在生活态度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追求。他反对照搬西方学院派,主张作品的个性化创作,从而形成了自己亦中亦西的“常玉风格”。常玉的作品糅合了书法、野兽派、表现主义等艺术的多重技巧,言简意赅,抽象而又不夸张,乍看简单却又经过仔细的推敲,洋溢着东方文化的精神特质。常玉这种具有东方情调的艺术特色告诉我们,东方人的艺术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但更应扎根于东方的传统文化,从中得到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关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毋须赋予任何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收藏圈中,宫津大辅(Daisuke Miyatsu)是一个非常受人敬重的名字。他的盛名并非源自于他拥有多么丰富昂贵的藏品,而是因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在近20年的时间里,宫津大辅靠着一个工薪族的微薄收入收藏了300余件名家作品,其中不乏像草间弥生、奈良美智、田中功起、蔡国强等如今已炙手可热的顶级艺术家的作品。宫津大辅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以及他在鉴赏上的独到眼光,使得他的收藏故事足以称得上是"传奇中的传奇"。  相似文献   

4.
张博晨 《走向世界》2013,(32):92-95
<正>这是法国摄影师保罗古德为老佛爷公司拍摄的家用电器广告,作品充满强烈的个人风格,以独特的手法将艺术创作融入生活,创意就是——变生活为表演。"每次在拍摄前,我都画出草稿给老佛爷公司看,他们同意后我才拍摄。"这是保罗古德的创作程序,拍摄只是画面制作的其中一个环节而已,即将前期的创意转变成一种更加精细完整的画面。"Image maker"意思是图像的策划制作,我们从法国摄影师保罗古德的作品中感知到一种新的摄影拍摄方式,具有策划性的摄影创作手法。从构思到草图,从手绘到道具然后再进行拍摄。主题摄影创作是摄影专业学生对摄影艺术观念和  相似文献   

5.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租赁业还只是一个婴儿,从1981年中国成立第一个租赁公司"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起至今虽然已有20年的时间,但是前10年,全国也只是相继成立了十几家租赁公司,只是到1993年以后,汽车租赁公司才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用心生活     
<正>有个年轻人梦想成为作家,但是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写,从哪里开始写。他每天坐在家中,希望灵感降临,但只是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天又一天。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去拜访一位久仰的名作家。年轻人问他:"大师,您的作品灵感十足,读起来让人回味,让我非常敬佩!请告诉我您一天的生活,让我参考参考!"  相似文献   

7.
漫话泥土     
泥土本名泥宗峰,眼看着就迈向不惑之年才被人扣上青年漫画家的帽子,自己总觉的有些尴尬。个子不高的泥土,肤色黑黄,自戏是泥土的本色;前额微秃,又称是思考的代价。爱开玩笑的秉性不知与他搞漫画有没有关系,只是被人称作"幽默"的泥土,其作品屡登《讽刺与幽默》之堂。泥土说"讽刺不是我的强项",他的确没有文人常有的尖刻,有的只是宽厚、谦和与质朴——泥土的品格。小时候泥土不懂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道理,能写会画的父亲对其耳濡目染的结果,也只是顽皮地涂鸿。少年时因为个子矮小常被邻家街坊的大男孩拳脚相加,只是在逃不掉也忍不下时他才奋起反击,不用拳脚,用的是身边任何能随手摸起的重物作武器,砖块石头是被他用得最多的,所以没少惹祸。"一年年地小时候就这么过去了。"泥土成年后被父亲送去军队服役,他们对这个顽皮的男孩子实在没有什么办法了。  相似文献   

8.
正窗外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像极了我当时那份湿漉漉的心情。想着为他们付出的换来的却是……这是我从一个学生转变成一名教师所带的第一个班级,初登讲台时经验几乎为零,不过作为一个年轻人与这帮"小大人"沟通起来还不算太难,思想上还能接受一些时代前沿的东西,只是前不久……  相似文献   

9.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中国听众中的普及程度,迄今为止没有哪一部中国钢琴作品能够与之媲美。事实上,它也是历年来唯一一部曾在世界各地反复上演的中国钢琴作品。可以说,《黄河》的久演不衰,源自黄河的不朽。前不久,《黄河》初创者之一并成功地改编了这部作品的石叔诚先生,在泉城济南举办了两场专场音乐会,记者因此有机会就极富戏剧性的《黄河》之创作及改编问题,与石先生进行了长谈。"我对《黄河》的认识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是海内外千千万万的观众启发了我对这部作品的思考,我对《黄河》的改编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石先生谦逊而一往情深地谈起了《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的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的。无独有隅,《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抗击日寇的战火纷飞年代,而《黄河》则初创于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错综复杂的时期——文化大革命当中。鲜为人知的是,这部作品竟是在江青的一手干预下诞生的。当时的创作人员有著名钢琴家殷成宗及刘庄、储望华、盛礼洪、石叔诚及许斐星等人,他们本着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在江青的所谓"去词留曲"的直接指示下,大量运用了西洋经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方法,放弃传统的奏鸣曲和三乐章  相似文献   

10.
我曾见过这样的村干部,他们坚韧乐观,经营着几十户小村的日子,做老百姓的主心骨、管事人。或许,他们永远是小人物;或许,他们只是任期短短的一届村官,但他们身上闪现的朴实却深深打动了我。基于此,我的笔下诞生了"木匠村官"李八亿,他是我见过的众多村官的一个"合成人",  相似文献   

11.
程先海 《东北之窗》2008,(11):60-61
提起比萨饼,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必胜客,其次还会想到另一个名字"达美乐",虽然目前达美乐只是第二大比萨饼连锁集团,但它是在一个更短的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传奇。正如"达美乐"创始人汤姆·莫纳汉所说:"在我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我是你们所称的失败者。但我是打不倒的"比萨虎",每次都能从失败中爬起来,以更大的胜利面对大家!"  相似文献   

12.
刘权 《走向世界》2013,(30):32-34
<正>"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间很短,老百姓没有形成定期看展的习惯,所以,当代美术馆的最大命题应该是‘公共文化教育’。以往办展,往往只是一小部分人认可,我问过周围的山东画家,‘九艺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美术作品展都有那些著名作品参展,90%的人搞不清楚。"徐青峰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3.
潘璋荣 《中国西部》2014,(40):86-87
<正>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闻名世界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震撼了世界。尽管不少人认为苏霍姆林斯基只是一个教育实践家,而不是一个教育理论家,但是我却坚定地支持苏霍姆林斯基既是教育实践家,也是教育理论家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是非常通俗而又非常卓越的。我就只说他的教育目的理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幸福的人"。我被他的这个教育目的理论给惊呆了!也佩服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接触"图书馆"是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的家门口,有一个儿童活动室,同学跟活动室的老师很熟,经常去那里帮忙.有一次,我去找同学玩,看到活动室里有书,就看了起来,临走,那个老师还借给我一本,让我回家看,我记得很清楚是一本<儿童文学>.那时候还认为这就是书了.现在自己已经知道那只是一本刊物,而不是书籍.从那以后,就经常去那里借书看.但是,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活动室,书的数量有限,种类更是有限,没多长时间就把那里的书看完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位老师曾这样说过:"我眼中的教育不只是奉献,而是享受;不只是重复,而是创造;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我相信人的快乐取决于心态,所以我微笑着享受身边的点点滴滴。我曾接到一个"学困班",这个班属于八年级,这个年龄属于最叛逆的年龄。因此,接班的困难不言而喻。在大家看来"学困班"是由一群学习成绩很差,组织纪律性很差,品德不良,各方面活动不积极,集体荣誉感差等多方面皆差的"学困生"所组成的班集体。没有接触这群孩子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正式开始接触时,有学生迟到了,我笑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观察     
《中国西部》2011,(11):40
教授一家居入深山为哪般?2011年"5.1"大假刚过,我接到一个电话:我在北京某大学任教授的一朋友将携妻带子举家迁往远离市区的某地深山老林居住,接完这个电话过后,我认为这只是朋友可能为了度假的一时之举。当我亲临北京到达他一家人的乡村租住的地方后,我才明白他们一家人是  相似文献   

17.
一梦三十年     
格格 《东北之窗》2014,(19):75-75
正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我说不好。想来那个数字甚是令人慨叹。这样说来,用三十年渴望一件事情,算是人生的"奢侈"了。往通俗里说,是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如我,便做了这个梦,一个与《海燕》相关的梦。只是,岁月的日积月累,渐渐模糊了这个梦。当梦想成真的那一刻,我才清晰地看到了落在时光里渴望经年的灯火阑珊。原  相似文献   

18.
棚改记忆     
<正>编者按:为了展示三年棚改攻坚战给宁波带来的城市面貌的变迁、百姓居住品质的提升,记录各级"棚改人"的艰辛与努力,讲述棚改过程中的感人故事,留住城市历史记忆等,市住建委、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会同宁报集团都市报系、宁波通讯杂志社、宁波市摄影家协会,共同发起"宁波棚改记忆摄影大赛暨我的棚改故事征文"活动。截至5月底,共收到摄影作品2300件、征文故事50余篇。本期"聚焦"特选登若干获奖摄影作品与故事征文,以期与读者分享棚改中的那些点滴感动。  相似文献   

19.
互动     
《走向世界》2013,(31):10-10
<正>在这里,我们领略了烟台的方方面面。我们品读烟台悠久的历史画卷,我们歆享烟台怡人的自然景观,我们品评烟台独有的小吃特产。在这里我们因大美烟台而动容。采莲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摄友视界"栏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希望以后有机会我的作品也会被刊登出来,与摄友们共同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20.
吴宝席  郑怡 《中国西部》2014,(32):81-83
<正>在学校举行的"艺术周"活动中,德育处和校团委联合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我从班级同学交上来的二十幅作品中精选了八幅,让文艺委员张贴在了后墙上的"文艺园地"栏内。一天中午课间操后,文艺委员气喘吁吁地来到办公室告诉我:"班主任,咱班后墙上的美术作品不知被谁给污染和弄破啦,您去看看吧。"我快速来到教室,发现作品被溅上了墨水,其中三幅还被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