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中长期粮食供求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黄新平李相银一、湖北省粮食供给状况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的粮食生产曾有过短期的下降和徘徊,但从总体上讲保持着增长的趋势,由1978年的1725.65万吨增长到1996年的2484.4万吨,年增长率达2.12...  相似文献   

2.
[目的]粮食生产波动的本质是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规律问题,分析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对1978—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波动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粮食总产波动对单产波动最敏感,对三大作物中的水稻波动最敏感。根据波动特征,粮食总产的短期波动可分为4个阶段。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面积、单产以及总产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成因有所差异。[结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需要警惕国内外粮食市场异常变动;粮食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粮食总产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防范粮食生产超常波动,首先要防范水稻生产超常波动;粮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供给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研究和深化认识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规律和特点 ,防御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影响 ,对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 ,具有重要意义。从粮食增长率变化角度看 ,粮食生产波动是粮食生产的相对较高的增长率达到某一水平后 ,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水平 ,甚至连续几年在这个水平上的徘徊。粮食生产波动 ,分一般性波动和超常性波动。一、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状况、特征  回顾粮食生产的历程 ,不难发现粮…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循环波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短期循环波动的基本情况,认为我国粮食总产量循环波动是由单产波动引起的。单产水平的变化是技术创新的结果。粮食人均产量和生产资料投入的变化是引起粮食生产波动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一、粮食生产波动的状况从辽宁省12个长期固定观察点的调查资料表明,1984年12个村粮食总产量为9259吨,创历史最高记录。1985年总产量为6125吨,比上年减少3134吨,下降了33.8%;1986年总产量为7745吨,比上年增加1620吨,增长了26.4%;1987年总产量为8353吨,又比上年增加608吨,增长了7.85%。综观这四年,可以看出粮食生产波动幅度是很大的,尽管近二年有所恢复和发展,但仍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尚差906吨。全省的情况也是如此,1984年至1987年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为1425万吨、976万吨、1221万吨、1278万吨,1987年比1984年相差147万吨。这个差数,如果在正常年景下,按粮食生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速度,大体需要二年时间才能赶上。这样一来,从1984年到1989年的五年时间里,粮食生产基本上是在徘徊,而无突破。而同样的时间内,人口的增长及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有增无减,其结果,势必加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即由于国际市场大宗粮食品种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粮食价格有下降的趋势。在不考虑其他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粮食国内供给将会下降,但是由于中国的粮食生产特点,即粮食生产者数量多、规模小、粮食商品化程度低再加上粮食自身的特点,其用途的多样性,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本文试图从粮食生产波动来源,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来讨论粮食生产波动。一、粮食生产波动来源…  相似文献   

7.
辽宁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城市密集,人口多,尤其是非农业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目前,全省粮食不能自给,缺口较大,每年需调入粮食100~150万吨。象辽宁这样的缺粮省份,如何尽快解决粮食问题,如何尽快地使粮食生产从徘徊中解脱出来,再攀上一个新台阶,已成为摆在全省人民面前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这一目的出发,围绕着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深层原因及其有关对策和措施,作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期以来,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对于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极为重要,以下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粮食安全主要是长期问题,而不是短期问题。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短期无虑,长期堪忧。在一两年的短期内,粮食生产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是  相似文献   

9.
全国粮食总产量继1985年比1984年减产6.9%之后,连续几年处在徘徊状态,而且至今还看不出明显的转机。粮食生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弄清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徘徊的成因,寻求登上新台阶的途径,很有必要对粮食生产主体——农户的经济行为进行系统的考察、评价与分析。为此,1989年初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全国29个省、自治区(未包括西藏)、直辖市农村工作部门对155个村庄、1.3万个农户1984—1988年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粮食生产走出徘徊境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攀登新的台阶?这是农村深化改革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山西省忻州地区实行区域化种植的实践,提供了避免粮食减产徘徊的新经验,开创了振兴粮食生产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即由于国际市场大宗粮食品种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粮食价格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德阳市是四川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建国以来,每年均有大批余粮外调支援全国各地.但从1985年起,粮食生产长期徘徊,而建市以来的这五年间,社会粮食消费量却急剧增加,商品粮基地变成了缺粮区,粮食供销矛盾日趋尖锐,直接影响到全市经济的发展.问题与思考粮食产销矛盾突出原因很多.本文拟从现行粮食购销体制和农业税赋两方面进行一些思考:1.国家对粮食减购、提价的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粮食生产继续徘徊.国家  相似文献   

13.
掌握发展规律可以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文章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粮食生产相关的数据,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理论采用非参数Daniel检验法,将辽宁省粮食生产总量分为3个阶段,快速增长期、徘徊波动期和缓慢增长期,并详细分析了各阶段辽宁省粮食单产发展趋势,主要栽培作物玉米、水稻的单产发展规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保证辽宁省粮食健康快速生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新态势:动因和趋势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引发近年世界农产品价格新态势的主要动因,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短期因素和决定其长期趋势的动因.促成近年农产品价格暴涨的主要因素是用粮食生产能源创造了新的需求;而跨国公司控制市场、国际基金参与和投机农产品贸易放大了新需求的影响,并造成了价格前所未有的的急剧波动.虽然决定价格趋势的世界农业生产潜力并没有改变,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动生产成本攀升,如果继续扩张用粮食生产能源,世界农产品价格长期下降的趋势将逆转并继续在高住上运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夯实农业生产基础,防止城市无度扩张占用耕地,提倡节约粮食,尤其是在从收获到消费整个环节中减少浪费粮食,同时提高农业贸易的经济效率,是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趋高和急剧波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玉清 《农业经济》1989,(3):20-21,17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正陷入一种徘徊状态。1978~1984年,粮食产量从30,477万吨增加到40,731万吨,平均每年增长4.23%。1987年粮食总产量为40,473万吨,比1984年下降了253万吨。很明显,1984年后粮食生产徘徊不前。引起粮食生产徘徊的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目前粮食生产出现的迟滞绝非偶然,追根溯源,倾斜式工业化战略是导致粮食生产徘徊的重要原因。倾斜式工业化战略,其实质就是加速农业部门的资源向工业部门转移,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保证工业及城市社会的优先发展。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多美元(1965年价格)开始的,此时农业劳动力份额占60%左右。而我国195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50多美元,农业劳动力份额高达83.5%,就是说,我国开始实行工业超前发展战略时,人均产值水平很低,农业劳动力份额却很高。要在如此低水平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唯一有效的办法便是提高国民的积累程度,进而保持较高的投资率。而做出这方面牺牲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研究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影响时,选取了耕地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财政支持、农业税费改革、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及农业生产科技六项政策,研究了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同时,借助时间序列模型分别分析了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各种政策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针对粮食生产政策运行所需的条件和目前实施的粮食生产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我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党和政府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要求在"九五"期间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5亿吨,这已经在我国上下形成广泛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总量供需一直处在一种紧平衡状态,地区之间、品种之间供需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因地制宜调整各大农区粮食生产布局是保证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重要途径。一、改革以来我国粮食供求状况的回顾从供给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以下两大特点:1、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实行改革以来,尽管我国的粮食生产经历了快速发展、停滞徘徊、波动上升三个阶段,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84年粮食生产突破4亿吨大关。1993年粮食生产首次突破4.5亿吨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早稻生产波动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采用HP滤波法,对1949~2005年期间中国早稻生产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将产量波动划分为9个波动阶段。本文认为,农业和粮食政策、种植制度调整、科技进步以及气候条件因素等均影响早稻生产波动。除了气候条件因素不可控制外。必须合理、综合利用其他各相关影响因素,以减小波动幅度,促进早稻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粮食生产的连年徘徊和粮食消费的刚性增长,导致了粮食供给矛盾的再度尖锐.如何突破危机,尽快扭转粮食生产的严峻局面,已经现实地成为当前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以下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对此作了有一定深度的探讨,富有启发性,值得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20.
提高物质投入效率是促进我国粮食增长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粮食产量从增长转入徘徊波动,一是由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递减,即从1978年的18.09亿亩下降到1988年的16.49亿亩,年均递减1600万亩。二是由于粮食单产的变化引起,1978—1984年粮食亩产从169公斤提高到241公斤,亩产共提高72公斤,年均提高12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