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欧盟委员会2008年1月17日宣布,欧盟已与乌克兰就该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完成了最后阶段的谈判,从而为乌克兰入世扫除了最后一道障碍。欧盟早在2003年就与乌克兰完成了双边入世谈判,但在随后的多边谈判中,欧盟要求乌克兰大幅削减部分原材料出口关税,并为此提供保证,但乌克兰始终不肯让步,导致乌克兰的入世努力受阻。  相似文献   

2.
经过十年年旷日持久的谈判,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在2001年9月中旬通过中国加入WTO的“法律文件议定书”和“报告书”,终于完成了有关中国加入WTO条件的谈判使命。预计在2001年11月召开的WTO部长经理事会上将对中国加入WTO作出最后决定。中国“入世”指日可待。在十五年“入世”长征中,关税减让是市场准入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 6月26日上午,本刊编辑部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召开理事单位联谊会。会议有两个议程,一是介绍中国“入世”谈判的最新进展情况,二是讨论如何更好地办好本刊。本刊主编刘光溪博士首先在会上就中国“入世”谈判的最新进展情况作了介绍。他说,6月上旬,在 APEC 部长会议之前,中美双方就中国入世的遗留问题,主要是农业补贴问题,进行了磋商并达成最终一致。WTO 总干事穆尔对此表示欢迎,并希望中国在年内能顺利地加入WTO。6月10日欧盟委员会贸易代表拉米发表声明,表示欧盟希望尽快解决中欧双方剩余的分歧。6月19~20日,中欧双方就中国入世多边谈判遗留的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磋商,并达  相似文献   

4.
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3月15日在与到访的欧盟贸易委员帕斯卡尔·拉米会谈时表示说,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将与包括欧盟在内的各方一道,积极推动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取得进展。 薄熙来说,入世两年多来,中国认真负责地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应,对外贸易显著增长,这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策是正确的。中国将继续全面参与世界经济合作,扩大与各国的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参与“经济联合国”的谈判(即加入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谈判)从“复关”到“入世”已历时10年,目前入世谈判又进入一个“十字路口”,诚然需要我审时度势对此作出重大抉择。为此,有必要对中国入世谈判久拖不决的沉重代价作新的分析。 本文拟结合目前主要国家驻世贸组织大使的反应和当前的国际舆论信息,从国际国  相似文献   

6.
中欧参与世贸组织全球贸易治理是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入世以来,中欧双方共同参与多哈回合谈判、善用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争端、积极审议对方贸易政策,促进双边贸易快速增长和贸易关系健康发展,共同为多边贸易体系的良好运行作出了贡献。2008年以前,双方在世贸组织中的互动明显不对称,欧盟处于攻势,中国处于守势;2008年之后,双方朝对等方向发展,整体形势趋于良性互动。不过中国的能力与欧盟仍有不小差距,双方互动远未到成熟阶段。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在世贸组织的互动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7.
《里斯本条约》签署以来,欧盟新近达成的FTA呈现出“西学”美国NAFTA文本的倾向,并以FTA为媒介,将本区域的投资、人权、环境等价值“东渐”至发展中国家.欧盟在投资文本选择上的“西学东渐”策略源于其追求法律稳定性、重塑投资保护和公益管制平衡的内在需要,也有与美国保持竞存、与其进行TTIP谈判、共同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外在需要,为中国对外谈判FTA/BIT时如何构建“中国理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与欧盟贸易中,农产品贸易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并且近两年由于欧盟东扩以及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影响,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缓慢。但是,随着WTO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谈判、欧盟CAP的改革以及中欧双方对于农业发展的更加重视,中欧农产品贸易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分析中欧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发展前景之后,将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 今年是我国入世第三年,是我国入世过渡期的基本完成年。根据我国在加入谈判中所作的承诺,我国需要在年内完成对我国外经贸法律制度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具体承诺的接轨,对以往外经贸法规中的不符之处进行修改。为此,作为我国对外贸易领域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1994年颁布)将进行修订。同时与《对外贸易法》配套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必要的地方法规等也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规划和重新拟定。为了帮助中国外经贸法规的这一重大改革,中国—欧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已经和上海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达成了一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中国对外贸易法律融合”国际  相似文献   

10.
欧盟对华反倾销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励 《国际贸易》2008,(4):47-50
编者按:入世六年来,欧盟对华反倾销已逐渐演变为影响中欧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中必须积极应对的重大问题.对此,本文作者在描述入世以来中国对欧贸易发展基本态势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欧盟反倾销实践特点的最新变化,深入研究了中国频繁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内外动因,并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对欧盟反倾销的总体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舌战欧盟     
《商界》2004,(4):36-38
他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可以向人炫耀的学历,甚至也不懂英语,但为了求得贸易环境的公平,为了给中国人争一口气,他自筹资金数十万元,舌战欧盟各国,并最终取得了中国“入世”以来的第一次“国际贸易官司”的胜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但我有中国人都会有的自尊和骨气。”他如是说。  相似文献   

12.
有人的地方,就要穿鞋. 但是,在人口大国的中国,制鞋业却沦为"冷门行业",以致中国在进行入世谈判中,没有专门就中国鞋企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与欧盟以及美国进行相应的谈判.因此,现在让欧盟给钻了"空子".  相似文献   

13.
在欧盟市场,中国出口企业有太多的痛,十几年的彩电反倾销之路无不给中国外贸企业深刻的教训,单今年以来,欧盟就不断针对中国产品进口施加似乎合理的压力,从欧盟“两指令”到“过渡性市场保护机制”,从“修改后的家电能耗标签指令”到“新化学品政策”,从不断的反倾销到最近的修改普惠制产品清单。 尽管受伊拉克战争和SARS危机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还是继续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于1999年11月15日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从而为中国最终结束长达13年的“入世”谈判奠定了重要基础 ,堪称中国“入世”道路上的里程碑。毫无疑问 ,“入世”必将加快我国由“外向型”经济迈向“开放型”经济的步伐 ,使我国能更充分地享受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好处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最终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在成为世贸组织这一“经济联合国”一员 ,享受成员方权利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寻求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成为中国“入世”谈判的焦点。“入世”所…  相似文献   

15.
欧盟与巨龙     
“如果中国和欧洲能一起来解决共同的问题,21世纪将变或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但中国会发现欧盟是个很难对付的谈判对手。在与其他国家合作时,总是欧盟规定各种条件,有些向题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因为这些是欧洲模式的支柱  相似文献   

16.
欧盟在其近年来的国际投资协定谈判中,提出了不少对国际投资规则进行革新的内容。中国为应对将来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除了分析欧盟国际投资规则本身之外,更应该对欧盟国际投资规则的形成与发展趋势有清晰的把握。欧盟投资规则的形成受到《里斯本条约》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欧盟法院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欧盟的国际投资规则发展面临着一致性问题的影响。欧盟如何协调内部投资规则的冲突,如何协调欧盟与欧盟成员在外部的国际投资仲裁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都将影响着欧盟国际投资规则的发展,更影响着中国应对中欧双边贸易投资规则的谈判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4年1月以来,中国与欧盟的投资协定谈判已经进行了三轮。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访问欧洲,以及欧盟国家领导人相继访华,有力地推动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进程。众所周知,欧盟是国际投资领域的先行者,研究其有关国际投资合作的政策诉求,对于进一步夯实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0年5月19日,中—欧关于中国加入WTO的谈判终于云开日出。下午6时20分,中国外经贸部长石广生与欧盟谈判代表团团长拉米签署了历史性协议。当晚8时30分,拉米在会见江泽民主席以后,在欧盟驻北京代表处驻地通报中国和欧盟谈判的情况。拉米说,这些天因为紧张的谈判和焦急等待而痛苦的日子,今天结束了,欧盟和中国达成的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议,是一个比其它任何协议都不逊色的协议。在保险方面达成的协议使得欧盟有7家合资保险公司在华营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纺织品正处于高压阶段,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企业的神经。继美国、土耳其、阿根廷之后,欧盟又传出对中国纺织品的“特保”消息。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给中国纺织品企业所带来的利好,正在被“特保”蚕食,国内纺织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寻找定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2005年步入WTO后过渡期,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作为“走出去”主体的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成为一种必然。欧盟东扩以来,欧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中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小企业在欧盟市场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小企业须通过自身发展,制定出到欧盟跨国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