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收益现值法的“收益”是指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收益,即企业经营资产所实现的利润。这里的收益不是指会计帐面的实际收益,而是指企业未来的收益,也就是企业经营资产的预期年利润。根据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把资产未来的收益折算成现在的收益就是资产的收益现值,即资产的评估价值。收益现值法是以资产的收益现值为计价标准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  相似文献   

2.
收益现值法在发电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实践中的评估操作,对目前国内应用收益现值法评估发电企业中评估参数的确定、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可选择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资产基础法、收益现值法和市场法三种,其中收益现值法常常是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必须选择的方法.但目前国内对于发电企业的整体价值评估,几乎千篇一律地采用成本加和法.即使有些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采用了收益现值法,也只是对成本加和法评估结果进行辅助性的验证.这种状况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阶段企业价值评估的客观条件的原因.总之,收益现值法在国内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中还没有得到普遍准确地应用.本文结合了近年的评估工作实践,讨论了收益现值法在国内发电企业的整体价值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平衡价值理论是资产评估的理论基础.采用现行市价法评估单项资产的价值是市场价值,采用重置成本法评估单项资产的价值主要是非市场价值.目前采用重置成本加和法评估一个持续经营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当物价上涨时作为财务报告的补充资料来增强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是必要的,但不符合持续经营价值的定义.现行市价法和收益现值法是评估一个持续经营企业的整体价值的有效方法,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平衡价值理论的体现,但现行市价法操作较难,因此整体资产的价值评估应定位于收益现值法.  相似文献   

4.
收益法是水电站收购中比较常用的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在计算评估值时所依据的是被评估对象的收益额、收益时间和折现率这三大要素。水电站并购越来越多,用市场法对水电站评估的条件越来越成熟,逐渐地可以建立相对合理完善的市场法修正体系,市场法评估将会越来越多的得到并购双方的接受。  相似文献   

5.
潘华锋 《投资与合作》2014,(11):222-222
收益法在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评估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收益法是一种相对科学的整体资产评估方法,针对我国整体资产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收益法与成本法、市场法的不同,介绍了收益法的几个重要参数,并以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为例探讨了收益法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数据资产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为了促进公司数据资产应用及帮助解决数据运营类企业估值难的问题,本文在对数据资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收益现值法、市场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对数据资产定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在传统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博弈方法、人工智能方法进行数据资产评估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在评估工作中,由于收益法使用中主观判断因素较多,客观上每一个参数的误差都可能对整体评估值产生重要影响,而市场法的案例取得和差异修正比较困难,因此,虽然资产基础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在目前仍然作为一种基础评估方法应用于企业价值评估中。  相似文献   

8.
要对一项技术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无论从理论或是可操作性方面,成本法都不适于技术资产的评估,市场法虽然从理论上可行,但可操作性很低,采用收益现值法,不仅符合技术资产的价值理论,而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9.
《所得税》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企业会计制度中利润表债务法的所得税核算方法,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符合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及负债的定义及确认条件。在采用资产基础法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时,需根据评估结果,参照新会计准则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的方法重新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评估值;在采用收益法评估时,为简化处理,可将资产基础法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评估值作为溢余资产处理,不再单独预计未来期间新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监会2004年的第一号文件就资产评估使用收益现值法做出了精度方面的刚性规定.本文以系统论的思维方式使用一般的误差理论用收益现值法为对象分析了评估的精度与误差问题.本文重点分析评估的系统误差;指出评估理论的不完善,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最后指出了收益现值法的几种可能的命运;给出了衡量评估工作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人工用材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林木资产实务中常采用收获现值法评估,林木资产评估涉及的专业性较强,资产评估中对批量的林区林木资产多利用林业类专家进行,在一些主要参数的取值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本文认为,现实林分主要因子、间接费用率、成本利润率、林分生长模型中参数、林分出材率模型中参数、林地收益比例系数是林木资产收获现值法评估中的主要参数,就这些主要参数取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确定方法和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实务中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基本思路是在分析被评估企业历史经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预测被评估企业未来经营期间的经营收益现金流,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估算被评估企业在评估基准日时的经营性资产价值.再加上公司的非经营性或溢余性资产的评估值.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经济性贬值是采用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引起资产闲置、收益下降等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如何判别委估对象是否存在经济性贬值并确定其对评估值的影响程度,需综合考虑评估项目的背景、委估对象的历史状况和现状、买卖双方主体、特殊政策影响的区域等综合因素.通过以下本所近期所做的整体资产评估案例,我们谈一下土地使用权评估中对经济性贬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评估值究竟是资产的价值还是资产的价格?本文从资产的概念入手,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结合资产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评估值是资产的价格而非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收益法应用中收益额的选择及其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益法是指将资产未来收益折成现值以估算资产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资产评估三种基本方法中先进的方法.但收益法中主要参数的预测难度大,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使方法本身思路方面的先进性大打折扣.本文试就收益法应用中收益额的选择及其预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特许经营权作为一项权利性无形资产,对拥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显著影响.惟有满足独立性、优越性和收益性且附属于企业的权利才能成为特许经营权资产.其价值形成有三个方面行业优势和价值转换、垄断经营的超额收益和风险回报.其价值评估一般采用收益现值法.  相似文献   

17.
用收益法评估企业的整体资产,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高科技企业及高成长、高收益性的企业.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资产,是以评估基准日为起点,分析企业的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并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无形递延资产摊销、资本性支出等因素,计算出企业在特定收益期限内(无限年或有限年)总现金流入量及总现金流出量,从而计算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并折现加总,即得出企业的整体资产(净资产)价值.出于对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高科技企业的高经营风险或合资(合作)年限等因素的考虑,我们在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资产时,有时会采用收益期为有限年的现金流模型来计算企业的整体资产.  相似文献   

18.
一、商誉是什么无形资产理论是会计理论和评估理论中的一大难题。商誉作为有高度价值又高度不确定的企业资产,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确认、计量和评估,令评估师们、会计师们困惑。目前,商誉的评估主要来源于会计理论的两种计价方法:一是超额收益论,也叫预期收益现值法;二是总计价帐户论,即根据企业整体评估价值与各单项资产评估价值之和进行比较确定。“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超额利润。美国学者配顿(W.Paton)和利德尔顿(A.C.Littleton)指出:“如果一家企业有优越的营利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赛芳 《上海会计》1997,(12):25-25,55
目前,找国改革的重点在于国有企业,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组,成立股份制企业,同时对大部分小企业通过产权市场,采取拍卖、兼并、破产等手段,使国有资产在流动中保值、增值。这都涉及一个资产评估问题。通过资产评估,可以核定企业资产合理的价值总量,维护企业各方投资者利益,防止国计资产流失。资产评估是一件非常重要又很复杂的工作,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如何保证评估中的公正性是不可忽视的。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资产评估方法有三种:()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3)收益现值法、笔者认为,如何正确使用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评估实践中应用收益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是国际通行的资产评估的三大方法.随着我国资产交易的日趋活跃,无形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的需求增长,过去应用成本法来评估这些资产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应用收益法来评估无形资产、企业价值.与之相应,社会各界日益关注收益法在评估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