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出入境口岸之一,许多境外游客选择从上海入境并将其作为中转地向我国西部地区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入境游客重要的“二手客源地”之一。那么这种入境旅游流的东西递进空间转移是否存在一定规律,其转移人数又能否进行预测?其结果将对我国西部省区的旅游业宏观调控、旅游业接待、旅游市场营销、区域旅游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在1997--2005年国家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转移态指数对转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对未来2年上海入境旅游流向西部典型(陕西、广西、云南、川渝)旅游区的扩散转移效量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时间变化强度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等方法,剖析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客流量变化较大;入境主要客源集中在近程的港澳台、东亚和东南亚;客源市场在空间分布上日趋分散,区内各城市入境游客人数一直具有相对明显的集中性,但正朝着合理均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长三角16个城市2000~2011年的Moran’sI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用市场潜能作为反映空间溢出效应的指标,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影响与空间距离呈现反相关的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启示是:长三角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可以把空间溢出效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锡尔熵指数和相对熵指数以及半对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长三角FDI分布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变异以及FDI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FDI在长三角地区空间分布上呈现先集中后扩散的趋势;FDI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区际之间效率存在差别。宏观政策在扩大长三角地区FDI的引进规模、利用成效的同时,应优化FDI空间格局,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使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剖析了污染产业投资区位转移的空间路径,从理论上剖析了环境规制空间外溢性的产生机理,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在污染产业投资区位转移中的空间外溢效应。发现中国污染产业投资的转移存在着空间上的路径依赖和时间上的转移粘性特征,表现为以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扩散的“晕轮模式”;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显著抑制污染产业投资,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周边邻近地区普遍加强环境规制的作法所导致。因此,应注重环境政策的同步性和协同性,联防联控的区域性环境规制政策能有效推动污染产业向外转移。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1999—2008年国家和陕西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陕西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旅游者停留天数及入境旅游的消费情况,发现陕西入境旅游存在入境亚洲游客比重下降、入境游客停留天数少、入境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除西安的其他地区市场份额太小等问题。提出开拓入境客源市场,扩大入境旅游市场的份额,推动陕西旅游业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旅游市场调查获取数据,以地理集中度指数,以及游客感知评价法,对湘西州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游客行为特征与感知评价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时间段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及游客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文运用SPSS19.0等统计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处理。从结果来看,来湘西州旅游的游客其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内和周边省区,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呈现出单一的旅游目的地市场空间结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距离衰减规律;在游客行为特征方面,湘西州旅游市场符合发展初期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游客行为特征,呈现出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低消费旅游发展模式;湘西州游客综合感知评价较高,同时伴随着交通满意度较低的局面;游客行为与游客感知评价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湘西州的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文章提出湘西州旅游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营销,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游客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综合测度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效率、结构、环境系统三个维度构建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03—2012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测度,揭示其总体水平及各子系统质量水平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关联指数方法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0年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整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且子系统质量水平与整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邻省域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质量水平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域,并向内陆扩散,质量水平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省域,且省域数量不断减少;进而提出提升旅游产业效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人才、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等对策建议,为推动中国旅游业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升旅游经济增长质量和发展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2005~2009年的时间跨度上,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集聚指数、市场集中率指数(CR)以及标准差系数(VCO)对长三角地区14个第三产业的地理集中度进行了精确计量。结果表明,13个行业的集聚度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集聚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规律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的集聚度与行业产值增长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96年~2008年间的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数据,构建多种评价指标,对中部六省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及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入境旅游规模增长趋势明显,但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入境消费模式仍以数量型扩张为主;六省区以滞后型消费模式为主,消费质量偏低,非基本消费支出还不是区域内的主要消费;区域入境旅游消费不平衡指数随时间推移呈减小趋势,但区域内不平衡格局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近些年云南省入境旅游发展迅速.通过对云南省2002—2012年入境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从时间演变上来看,云南省入境旅游发展保持着良好的态势。但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从空间结构特征上来看,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较为集中。主要为港澳台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同时,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范围越来越广.客源市场空间结构逐渐趋于优化。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增收能力的测度与时空演变分析是研究农村居民增收与区域不均衡的重要方法。本文依据收入来源,综合选取16个指标构建农村居民增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17—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农村居民增收能力进行测度,并运用主成分—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法对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增收能力的时序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增收能力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区能力变现效率偏低;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增收能力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空间上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增收能力区域差异和不均衡性在逐年扩大,安徽省掉队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5年苏浙沪三地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两个主要结论:(1)长三角形成以上海一服务业、苏浙一制造业为特征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2)长三角区域间存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由此本文认为基于产品差别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为地区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错位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选择出2条典型旅游带,6个典型旅游区以及对应的16个典型旅游省市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论中的负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及西部三大典型区旅游流系统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的负熵值在诸多年度都小于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系统的负熵值,长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流对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西向转移对西部三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为:对泛西安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响最大,成渝地区次之,云贵地区影响最小;而西部三大区域的旅游流对长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响为:成渝地区的影响作用最大、云贵地区次之、泛西安地区最小。根据研究结果,最后得出各区域在发展入境旅游时,都应该争取更多二手客源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核心-边缘理论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利用核心—边缘理论研究了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关键影响制约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西安市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度十分明显,处于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发展的核心支配地位,其他城市处于边缘地位;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呈核心集聚型,核心城市的极化效应明显;陕西省各城市资源禀赋、经济规模、航空运输条件、对外经济联系、旅游接待能力等是导致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影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思路就是与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等互动发展。运用EF指数分析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发现皖江城市带在劳动、资本、农产品、教育、研发和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长三角地区在研发、通讯、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并针对不同的要素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素耦合方式,对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特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数量上度量旅游需求随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变化,能指导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和经营决策。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运用GIS对其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空间分析,利用距离累计曲线分析影响其客源分布的因素;最后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旅游客流空间潜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客源市场分布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足鼎立的格局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市场优化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利用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经济密集区长三角16城市的FDI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FDI不但存在地区内溢出,同时也发生了地区间溢出,且从动态上来看,地区间溢出由前期(1990—2001)的不显著到后期(2002—2009)的显著并高于地区间的影响。这表明一城市的FDI不仅是本地区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推动其他(周边邻域)城市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力量,而且后者在经济密集区的重要性有增强趋势。研究还表明,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模式支持内生增长理论的"干中学"观点并具有空间依赖性特征。文末讨论了主要结果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