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粮食价格日益偏高和耕地非农化的加剧,耕地保护主体在耕地保护方面利益博弈日益加剧。在没有政府参与下的农户与农户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与农户博弈的核心是在于粮食生产的利润与其他耕地和非耕地相比有巨大的亏损,得出政府是耕地保护的最主要的实施主体,并比较政府在对粮食生产进行的补贴的三种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我国保护耕地问题上不同观点的辨析,论证了粮食安全、严格保护耕地的意义,并提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的统一,在促进农民增收中保障粮食稳产,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有效利用、保护耕地,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的耕地保护杨兴林耕地是粮食之母,粮食是国家安定之基。我国的耕地本来并非十分充足,近年来再加上各种复杂原因,使耕地保护问题更显严重和突出,已经到了令国人不得不来努力探寻保护对策与措施的时候了。一、严峻现实的立体透视现阶段,我国耕地的丈量面积已从...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耕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耕地资源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及其现状,从耕地保护制度、经济约束机制、农业技术支撑、粮食核心生产区建设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角度提出了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康楠 《经济》2012,(12):32-34
10月23日,农业部宣布,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之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近10年来,我国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但是,"粮食九连增"同时也令人喜忧参半.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我国粮食产区重心逐步北移,主要粮食产区的持续保障能力堪忧.耕地是粮食生产之基,粮食安全不仅与耕地数量有关,更与耕地质量有关,我国耕地保护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耕地保护:四年来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对耕地实行保护以来,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想办法、定政策,千方百计通过开发未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土地整理和废弃地复垦等,基本实现了本行政区内耕地平衡。保护耕地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实行“占一补一,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所得来的这一平衡态势需要花费多大代价,又能维持多久,确实值得思考。为实现国家粮食自给政策,我国实行各省粮食自我平衡政策,这也是制定耕地省内平衡的政策来源。这一做法确实需要改变。如果粮食实施调配…  相似文献   

7.
区域耕地保护补偿分区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必然不同。依据外部性理论,采用人均耕地阈值方法,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以及耕地盈余区,确定了省级层面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分区结果显示:全国耕地赤字区12个省份,耕地平衡区8个省份,耕地盈余区11个省份,并将补偿分区与我国传统粮食分区进行比较,显示出了我国耕地资源的恶化趋势及补偿的迫切性。分区结果为耕地保护区域横向补偿额度及其流向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8.
耕地保护的经济杠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耕地保护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耕地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是生产粮食解决吃饭问题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的数量、质量与国家的粮食安全密切相关,人多地少的国情更加剧了粮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耕地保护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政治问题,耕地保护在维护国家安全,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另外,耕地保护也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耕地上种植的作物是生态绿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相似文献   

9.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保护耕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研究员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通过深入分析认为,从粮食需求量及基于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前景分析,在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5%的情况下,我国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约为1.20亿hm^2(约18.0亿亩),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红线”,难以逾越;从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看,最多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5%~10%;从政治和整个国家安全角度看,也不可能依靠外国入来养活中国人。因此,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是非常让人费解的,它将危及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以及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未来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难度巨大,但只能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0.
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是解决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不高、耕地保护制度运转效率低下的重要途径。补偿机制的构建必须切实考虑不同特征耕地保护主体的意愿,才能达到预期实施效果,而粮食主产区农户是保护耕地最重要的微观主体之一。以粮食主产区357份实地调查问卷为基础,以农户利益补偿需求意愿为因变量,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变量和家庭总人数、农业人口数等其他特征变量为自变量,在多重共线性诊断的基础上,建立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农户耕地保护利益补偿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人口数、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人数、耕地种植面积、农业收入比重、耕地保护意愿和耕地破碎度对利益补偿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补偿政策的制定,应重点满足耕地保护意愿强烈、农业人口较多、耕地种植面积较大、对农业依赖性较强的家庭,同时结合农户的实际意愿,选择合理的补偿方式和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粮食供应非常紧张,我国粮食供需也仅能维持基本平衡,粮食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耕地是人类获得粮食最必需的生产要素,一定的耕地保有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粮食供给安全最重要的保障。然而我国的许多地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安全普遍面临较大危机,并成为制约这些区域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文章以上海为例,探讨粮食安全视角下耕地保护的必要性,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供给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供给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前途.但是,近年来中国耕地持续减少,自然灾害时常发生,粮食供给安全备受影响.如何才能使粮食生产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中国人口增长、农民增收、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地非农化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镇化加速推进所带来的耕地快速流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基于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1985—2010年中国耕地的流失与粮食净进口具有高度的相关性,13个粮食主产区是耕地快速流失被迫调整的结果。城镇化对土地的刚性需求固然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但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偏向发展战略却加速和放大了这一结果。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行政管理方式,则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耕地违法开发上的政策博弈便会继续延续,只有将其置于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框架加以补偿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据此,本文提出了以土地发展权推进主体功能区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稳定的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南省29年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粮食生产和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河南省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其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下降;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和单产极不稳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最后,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粮食产量、人均耕地等分别进行了预测.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稳定、提高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的具体建议与对策,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界定耕地利用可持续性内涵为起点,采用耕地粮食生产率可比系数和标准化分值方法衡量耕地的生产可持续性,以单位耕地化肥使用过量程度作为生态因子对可比系数和标准化分值进行调整衡量耕地的生态可持续性。利用统计数据、以基期与报告期的时间尺度和分省份的空间尺度实现可持续性的测度。研究发现:(1)以耕地粮食生产率测量的全国耕地生产可持续性呈现出递增趋势,但以化肥使用过量程度作为生态因子调整后的耕地生态可持续性明显低于生产可持续性;(2)耕地生产可持续性与生态可持续性的区域差异明显,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利用可持续的稳定性和递增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意味着差异性的耕地保护政策会更有助于稳定和提升耕地利用的可持续程度。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粮食安全问题比较严峻,耕地面积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导致粮食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保护耕地数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确保广东省粮食产量的根本。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78—2008年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成灾面积、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化肥使用用量、成灾面积对粮食总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利用及保护问题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针对我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利用及保护的主要问题.基于河南省197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影响耕地利用及保护的内、外部因素.笔者提出,建立河南省粮食安全的保障机制,要从注重土地数量与质量管理、完善农业激励政策、增加粮食单产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入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国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目前,中国有耕地22亿亩,人均耕地1.8亩,是世界人均耕地的1/2,1996年粮食总产量4900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08公斤。2030年前后,是中国人口的顶峰时期,有可能突破16亿。16亿人口,以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需要6400亿公斤粮食。即使耕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到2030年仍然有22亿亩耕地,但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1500亿公斤粮食,难度是不小的。  相似文献   

19.
耕地是保证国家食物供给和粮食安全不可替代的资源。基于"农户—政府—第三方主体"耕地质量保护主体三维坐标,从地理区位差异、地块数量差异、耕地面积差异、生态认知差异等角度分析,粮食主产区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呈现如下特征:不同地理区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显著;地块数量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呈倒"U"形关系;耕地规模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呈近似线性关系;生态认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应推广"种养结合"的农户微观经营模式;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适时推出进城落户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完善服务组织载体,加快农户嵌入农业现代化进程;强化耕地保护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耕地流转住宅的现象时有发生,大量的耕地失去了生产粮食、保护人类生存的价值。面对人口剧增、建房日甚、耕地锐减的严峻形势,必须下大力整顿建房秩序、确保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