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鼓励跨行业、跨区域的运输企业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并在“优化港口布局”中强调要“推进主要港口大型综合性港区建设,充分发挥主要港口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海平 《港口经济》2009,(10):30-31
一、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国内流通领域物流市场受到更大关注,2006年发展现代物流业正式列入“十一五”规划,明确了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200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后,加快了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步伐,加快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发展道路,加强了物流业振兴的基础。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  相似文献   

3.
一、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提高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今年物流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将会保持。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中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在全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独特的重要枢纽作用,指出了中部崛起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阐述了未来中部地区交通功能定位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构想。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部地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江西省综合交通“十一五”专项规划,该省将在58个重大建设项目上投入资金达1600余亿元。全省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实现从道路建设向路网建设、运输通道建设转变,初步构建网络畅通、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三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建成高速公路1650公里,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200多公里、一级公路达1175公里,省际出口路、设区市至各县(市)、县(市)至高速公路主通道达二级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6.
《中国招标》2012,(30):6-6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在7月20日召开的关于《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到“十二五”末建成通航的运输机场将达到230个左右,全国80%以上人口在直线距离100公里内能够享受到航空服务。对于今后民航业的工作,黄民表示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民航比较优势。加快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7.
任明珠 《发展》2007,(9):153-154
2007年是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年,做好当前工作,对于完成“十一五”规划至关重要。围绕做好“三个服务”,如何推动甘肃省平凉市道路运输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摆在全市道路运输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8.
百色市委、市政府于近日印发《百色市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百色市将在未来3年投入400亿元以上用于交通建设,争取到2010年初步确立百色面向西南、越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便捷通畅、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成为以公路、铁路、水运为主,航空为辅,以通往贵州和云南、广东、湖南及越南乃至东南亚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9.
雷鸣涛 《发展》2009,(10):28-29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和助推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是把有限的资源承载和自然与生态环境容量在空间、时间上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经济社会各行业发展对交通需求的多元目标优化与安排,这是政府在交通运输领域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是交通发展的“龙头”。作为从事甘肃省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发展规划编制及相关政策研究的主要专业技术支撑和交通决策的参谋部门,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转变规划研究编制理念,找准规划切入点,把好规划着力点,以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合理可靠的基础性依据,以科学规划实现甘肃综合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百色市委、市政府于近日印发《百色市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百色市将在未来3年投入400亿元以上用于交通建设,争取到2010年初步确立百色面向西南、越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便捷通畅、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成为以公路、铁路、水运为主,航空为辅,以通往贵州和云南、广东、湖南及越南乃至东南亚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11.
小源 《首都经济》2007,(3):34-35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了2007年的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突出强调“六个必须”.其中第一条是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如何贯彻中央提出的这一指导思想呢?在2007年1月26日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王岐山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港口经济》2011,(7):9-9
今年6月17日,沿海港口企业联系机制第二次会议在天津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尽快落实协调机制,完善铁水联运政策、标准,做好示范项目推进工作,促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全面发展。与会代表重点围绕集装箱铁水联运展开商讨。徐祖远充分肯定了沿海港口企业联系机制在加强政府和企业联系沟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交通运输管理的价值,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策略.要强化交通运输体系的管理力度;做好运输协调工作;重视高科技技术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应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维修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交通运输管理的价值,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策略。要强化交通运输体系的管理力度;做好运输协调工作;重视高科技技术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应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维修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港口经济》2012,(5):61-61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经济日报》2012年4月8日第2版发表文章《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他在文中指出,节能减排工作对于促进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行业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汤震宇 《港口经济》2012,(12):42-44
铁路和水运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促进两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是构建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2011年5月10日,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成为两部加强铁水联运合作的新起点,推动综合运输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发展。目前,我国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的铁水联运已居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09,(10):30-30
宁波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已确立 从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来看,除机场和内河外,宁波公路、铁路、海港等运输方式均处于国家级交通枢纽地位。在国家制定与颁布的《“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相关规划中,宁波被列为全国42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长三角物流区域的3个中心城市之一;在国家相关部委制定的发展规划中,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报告》中首次提出“创新型国家”战略,它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也明确了中国科技在未来发展中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席卷全球的发展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颁布了《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在《纲要》中提出了构建生态省建设的五大体系,其中第一个体系就是“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2004年2月,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地提出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开展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经济》2009,(10):31-31
根据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并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宁波市综合交通运输,衔接、优化和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综合运输场站为重点,整合资源,完善网络,优化结构,加快构筑各种运输方式以及城际、城内交通协调发展,布局合理、换乘方便、能力充分、运转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支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