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平 《中国税务》2011,(12):27-27
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的成长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信息化建设推进了税收征管改革,提升了纳税服务,加强了管理监控,强化了税收执法,使信息管税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国家税务总局机构改革工作已经完成。这次总局机构改革新组建司的职能分别是:货物和劳务司是总局主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车船购置税、进出口税收和文化事业建设等政策和征收管理的职能部门;纳税服务司是总局主管纳税服务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征管和科技发展司是总局主管税收征收管理和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综合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3.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税收事业按照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径发展,而要达到此目的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深化目前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充分整合并应用现有的税收信息资源,深入挖掘其价值,建立基于信息处理、分析的信息化征收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税收征收率,推进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税收信息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条件下,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必须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新税收征管理念,通过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进行机构重组和业务重组,提高信息处理的集中度,实行集中征收和重点稽查,真正建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化、现代化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金税三期”工程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税收征管信息化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信息化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盈余质量随之提升;且融资约束正向调节了税收征管信息化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即融资约束水平越高,税收征管信息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拓展性研究表明,税收征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薄弱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金税三期”工程经济后果及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改善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环境下税收征管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已基本覆盖了税收征收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税收信息化所带来的业务重组、机构重组、不同层级机构事权的调整及其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有效促进了税收征管水平和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税收信息化建设对  相似文献   

7.
当前,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税收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税收征管各业务环节的作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丰富和完善"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税收征管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当前税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阐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提高我们对国税信息化建设问题的了解和重视,最后探讨提出了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才能建立起信息化和规范化的税务征收体系.  相似文献   

8.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过程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税收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税收征管各业务环节的作用,以提高税收征管运行速度和税收管理效率。因此,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克服和解决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上,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税收信息化体系,强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合理内核,从而构建信息化支持下的征管新格局,实现税收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节约型税收是建立在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上的,要按照科学设置机构、提高征收率、降低成本、社会满意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征管运行机制。税务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税收信息化建设是降低税收成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非居民企业税收信息化管理是国际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现状入手,对目前非居民企业税收信息化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非居民企业税收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 《涉外税务》2001,(11):53-55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税收征管体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全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 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加速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工作意见》中,提出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全国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以专业化为主、综合性为辅的征、管、查工作新格局。具体工作任务包括:……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将使我国国际税收的规模迅速扩大。本文认为,为了应对这种新形势,必须加强国际税收税源的信息化管理,明确我国国际税收的政策和管理目标,加快国际税收征收管理的制度完善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戴晓玲 《税务研究》2023,(7):138-142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税收宣传工作是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宣传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税收宣传工作提质增效不可忽视的新型驱动力和技术支撑。本文首先阐述了税收宣传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从先进技术与优质内容、内容呈现与用户需求、应用安全与使用安全三个角度分析了税收宣传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探索打造集“新闻流”“新闻云”“新闻+”三个功能于一体的税收宣传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税务》2010,(2):44-44
近年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设一流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使之符合“电子政务”发展的需求,努力提高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我国税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税务信息化大集中的建设,税务系统对于网络的传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的实时性更强、性能更高、QoS能力更强以及强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多业务承载能力、语音、视频、文字融合通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领导高度重视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金人庆部长曾指出:“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将对财政管理和整个财政系统建设带来一场管理上的革命”。在2005年全国财政监督工作套议上,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金莲淑同志指出要“注重信息技术建设”。通过信息化革命,可以将财政监督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加强财政监督信息建设。因此,推进财政监督信息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各级财政监督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给各地财政监督部门信息建设提供指导,本刊特邀请财政部驻江苏专员办钱红一专员,就财政监督信息建设的意义、原则、措施等进行点评分析,旨在为各地财政监督信息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编按]  相似文献   

16.
CTAIS的逐步上线,为税收信息化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满足税收会统需要,到满足税收征管及征管改革的要求,从被动地适应业务要求,到业务重组与技术结合;从关注技术设备到关注数据的应用;从单一的计算机工作的应用到全面地规划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作为一名在基层从事系统管理工作长达8年的税务工作,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信息化”对税收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数据的不断积累,省级数据集中处理成为了必然趋势。省级数据集中处理,其内涵可用八个字概括:数据集中,系统整合。集中是数据的相对集中,整合是集中基础上的应用整合和系统整合。可以说省级数据集中是管理集约化、精细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科技兴税,实现湖南地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不对称与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其文 《税收与企业》2003,(4):13-14,17
2001年12月中下旬,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在山西考察税收工作期间,多次强调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税收征管,特别提出要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研究税收管理问题,把“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到征收管理的实践中,这是一个新的理念,可以说,运用“信息不对称”可为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推进我国征管改革的进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本文拟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就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是继蒸汽机、电气化之后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对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税收管征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如何多快好省地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的倍增器,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晓春 《财政监督》2002,(12):44-44
一、税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税收征管改革与税收信息化程度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信息化程度低,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已建立的网络在资料查询、数据传递、数据分析等方面还不成熟,已有的信息不能得到系统管理,集中处理、分析能力不强;二是税收征管改革跟不上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机构、岗位设置不能满足真正意义上的"集中征收"的要求。2.计算机的依托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税务机关近年来初步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局域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