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完善福州自贸区公共交通综合体系和城市绿色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福州城市居民主城区与自贸区乃至福州市区现有出行方式的选择进行调查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不同换乘优惠对未来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旅游交通作为连接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纽带,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视角对目前旅游交通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综述发现,国外对旅游交通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者出行行为、交通与旅游需求相互影响、交通与旅游目的地相互关系以及旅游交通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而我国对旅游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规划理论及应用研究、管理研究、旅游与交通的关联性研究以及其他方面。在最后提出了要在综合交通视角下研究旅游交通、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旅游交通研究的观点以及低碳旅游交通这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公众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具有价格低廉、覆盖面广、出行效率高等优点。本文主要探究目前上海公共交通主要是公共汽车售票方式中存  相似文献   

4.
同济大学的彭华、孙立军等学者在2010年第6期《规划师》上发表题为《自行车交通与快速公交换乘体系的规划研究》一文,认为快速交通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5.
一、慢行交通出行环境不容乐观慢行交通主要指非机动车出行的交通方式,包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构成的交通系统.近年来,由于助动车的设计车速越来越高,慢行交通系统的概念重新定义为: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交通系统,并由此区别于其他交通运行模式.在国内多数城市,高达60%~80%的居民出行借助慢行交通模式完成.  相似文献   

6.
邓杭 《大众商务》2011,(10):20-27
导读:9月4日北京地铁试点高峰期限流,期冀借此令公共交通更畅通。而城市交通拥堵通过限流、甩站和错峰出行,只是缓解一时交通压力的措施。在解决城市拥堵方面,智能出行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交通系统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通过在纽约、旧金山等城市的发展证明,智能出行在缓解私家车拥堵以及服务公交方面作用巨大,单是一项汽车自...  相似文献   

7.
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客运规模的增长并未带来交通出行结构中分担比例的同步上升,与预期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可以考虑发展"中等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以增加公共交通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竞争力,促进城市空间发展结构的顺利调整。作为发展策略,有必要对中运量公交系统模式选择、中运量公交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衔接要求、规划审批制度、投融资模式与政策以及运营组织管理和票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货币政策效果出现了非线性特征,并且在不同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运用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对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常规性货币供给冲击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效果较强,而非常规货币供给冲击对虚拟经济的作用效果较强.这一研究结论为更深入地认识货币政策运作机制,以及为货币当局的政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南宁——百色城际高铁的开通前后对旅客出行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旅客乘坐高铁意向模型,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收入的旅客对票价的敏感度并不高,而时间成本的需求会放在首位,南宁——百色高铁的开通也进一步推进了人们选择南宁和百色两地"双城记"的生活方式。文章旨在从旅客出行选择方式变化,分析高铁开通对革命老区旅游发展产生的新格局,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汽车的拥有量和城市道路的汽车出行量急速上升。本文基于北京的现状,在分析北京市面临的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的基础下,通过“公共地悲剧”博弈模型分析,论述了限制公车和私车的保有量和出行量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拥堵由来已久,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寻求答案,包括:交通拥堵形成的背景、与交通相关的制度理念、政策设计、交通工具的消费、居民的出行习惯以及整个城市交通环境的营造等。应从制度、政策设计与观念等三个层面来把握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包括:采用家用小汽车供应短缺的政策,倡导自行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等强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空间结构正快速调整的时期,为解决城市交通日益暴露出的矛盾,建立绿色低碳的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而交通领域提出了中国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5D模式。然而这一模式所提倡的以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街道空间建设,因此从街道的视角而非传统城市机动车道路建设的视角看待城市交通,是个有必要进行研究与探讨的课题,有助于梳理与探讨街道对5D交通中绿色出行相关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遵循旅客感知理论和需求理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南宁—百色城际高铁开通后对旅客出行所带来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旅客出行选择乘坐高铁意向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文章旨在从旅客出行选择方式变化,分析高铁开通对革命老区发展产生的新格局,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出行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给公共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空间和需求。城市出租车已经成为除城市公交车之外的城市最大交通运力,但是出租车经常会出现很多的故障,给城市交通发展和乘客出行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本文中,针对出租车计价器经常会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维修的方法,希望能对出租车的畅通运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发现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效率密切相关,并在一些大城市展开了多中)b结构的规划实践.他们认为,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多个层面的内涵,单中心结构城市与多中心结构城市对交通出行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单中心的城市中,当平均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超出人们可接受范围时,仅靠调节供需已经无济于事,此时,应该考虑变单中心城市为多中心组合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一个小小的交通导向识别设施往往是彰显城市特色的最为直接的窗口。好的导向设计不仅方便人们出行,而且还可以树立起一个城市的形象,利于国际化的交流。本文便是以"中国光谷"为例,从交通导向识别系统的重要细节问题出发,从规范化、表现力、人性化、科技化等角度探讨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塑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形象,从而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民生理念下的路权分配与空间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交通民生与路权分配 2007年底,在<生命时报>关于是否收取"交通拥堵费"的论争中,我取支持态度,赞成使用经济手段,不仅是为了减少私车对大城市中心道路资源的过度使用,更是为了平衡路权,将出行空间还给步行和自行车,还给城市中大部分没有私家车的普通出行人,而对各种出行方式的合理分配的路权才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难题的制度之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共享交通工具下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和发展。传统汽车和自行车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从而形成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其发展为出行提供了许多便利,但同时在使用和管理中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近几年国内交通事故发生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的出现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提出共享汽车未来在二、三线城市不应该全面引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计量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针对完全模型与子集模型,有截距模型与无截距模型,水平变量模型与差分变量模型以及线性模型与对数线性模型的选择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其次,对经济计量模型的函数形式选择和解释变量的选择进行了一般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普及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旅游者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出行方式.笔者选择目前旅游者通过互联网出行的其中一种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即通过网上虚拟社区寻找同伴,结伴旅游.在探讨该现象产生的背景的基础上,对这种旅游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解决对策作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