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结束于生产阶段,但完整的商品价值形成过程应该既包括生产阶段,也包括流通阶段,这是流通企业价值观存在的理论前提。流通企业价值观是在继承马克思生产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的,认为生产劳动与流通劳动都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同时,在继承马克思社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原则下,对创造商品价值劳动的社会性进行了再研究,既包括了生产劳动的社会性,也包括了流通劳动的社会性,还包括消费者对包含在商品中的生产劳动和流通劳动的认可。流通企业价值观的提出,对流通经济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是《资本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抛弃和批判了古典经济学派劳动价值理论中的错误观点,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的成分,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了商品生产的全部历史,全面地解决了商品价值实体和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等关键问题,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从而使劳动价值理论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吸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的现实状况,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了劳动异化的观点,并在《资本论》中对他的"异化"思想进行改良与发展。而《资本论》第一卷中所提到的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则同样是马克思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异常社会关系的批判。"劳动的异化"和"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二者虽产生时间不同,马克思对于两者的论述的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但二者都对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底色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精准的概括。本文将聚焦商品拜物教与劳动异化的双向关联,第一部分从商品拜物教对劳动特质的影响与商品价值的实现对劳动异化呼唤的视角论述商品拜物教对异化劳动的刺激,指出商品拜物教作为一种经济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中对劳动特质全面异化的影响,商品价值实现规律同样也在商品拜物教下加剧着劳动异化程度。第二部分将商品拜物教作为研究的因变量,在具体历史时空下,着重论述了商品拜物教在劳动异化程度加剧下向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商品两因素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经济理论的体系.但是,商品两因素理论有一些问题:在决定价值的因素中排除使用价值是否合理?决定价值的是否仅仅是劳动?商品两因素的体系是否舍乎逻辑?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在表明构建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同时,又明确宣称保护劳动合同之一方权益,其所表现的立法倾向,不仅在法律上有可商榷之处,且不符合劳动价值理论,也违背了马克思关于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经济学原理,更不利于我国扩大就业渠道,政府促进就业之基本经济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任晓聪 《商》2013,(6):291-29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我们应该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该问题。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存在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定理的分析,并作为理论分析的框架,进一步探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来解释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存在的原因及其劳动力商品的相对性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就服务劳动理论的几个核心争议点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结合马克思的服务劳动思想对这些核心争议点进行回应,在理论上明确服务劳动的性质类属。在当下中国转入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践中,识别服务劳动与第三产业大统计口径中不同劳动类属的区别,有助于探索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劳动支撑和关联着大量的实体经济内容,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服务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服务劳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未来可结合互联网情境对服务劳动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问题展开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的观点,并分析了科斯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通过对科斯和马克思理论的比较分析,指出了现代企业理论的根本缺陷,就是它把资本主义经济中现实的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关系,或者说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关系,看作是历史的起点,而不是像马克思那样,把它当作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从整体上看,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比科斯的企业理论更深刻、丰富,也有更强的科学解释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所需条件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士兵 《商业时代》2011,(29):23-24
我们不应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绝对化,应当历史地、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当代一些特殊的劳动者支配自己劳动力的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不出卖劳动力,也并不意味着他一定选择不出卖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商》2013,(15):85-85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称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向变动关系,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对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客观因素包括劳动工具和资料发生巨大变化,同时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劳动者自身素质以及劳动时间的主观条件得到很大提高。在新的全面发展的经济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变化关系的经典理论发展存在局限性,已经无法完全解释已经变化了的经济现象。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在我国经济学界已经开始讨论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变动关系的争论,本文综述近几年在国内出现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价值量成比例变动。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主要表现在物质生产领域,管理劳动、知识劳动等非物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的地位相对较低,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体系主要限于物质生产劳动领域,把非物质生产劳动舍象了。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到当今的高科技时代,经济形式产生了质的飞跃,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六成,如何看待服务劳动及其价值形成,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表示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目前,“熵”这个概念不仅运用在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中,而且也被引入了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将熵理论引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从熵的角度分析人类劳动,特别是服务劳动的物理本质,能较好地论证“服务劳动也是劳动的一种,也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必须走出历史的局限性。应以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发扬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与经济活动能力相关性不高,不少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比较高但经济活动能力并不高,有些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但经济活动能力比较高,这说明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经济活动能力高低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并不完全取决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与经济活动能力相关性不高的影响因子还包括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4.
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从改变交易效率、人口素质、生产率及人均资源量等变量,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考量,只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并对变量加以改善,就能将劳动力过剩压力转变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转轨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剑 《商业研究》2006,(5):84-87
转轨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渊源,也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及其它各种制度等有关。转轨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针对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的现状、特点、产生原因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今后应努力采取各种措施,适当降低劳动力参与率,同时统筹考虑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以求更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董琳 《北方经贸》2004,(8):9-11
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引起了经济结构、文化和价值观念等一系列变革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出现了“劳动知识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价值理论。本文从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的关系入手 ,分析了理论界流行的“否定论”、“取代论”和“发展论”三种关于两者关系的观点。在此基础上 ,指出价值理论遵循从“劳动价值论”到“劳动知识价值论” ,再到“知识价值论”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自增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永照 《商业研究》2011,(5):133-137
借鉴经济学中的自增强机制理论,本文从历史变迁的视角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成、发展和趋势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存在一个局部正反馈的自增强循环系统。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人力资本收益的减小和人力资本投资量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加剧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因此,退出这个循环是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劳动问题的影响势必进一步加大,我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适应国际核心劳工公约的要求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加强劳工标准立法和实施力度,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