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其中定性标准有:箱根模型、列维模型、现代人模型和比较模型等;定量标准有:布莱克标准、英格尔斯标准、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划分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以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指标体系等;接着介绍了国内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如;中国《社会指标》课题组的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177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对未来我国构建统一的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21世纪世界社会经济与人类环境发展的主旋律。加入WTO引起的就业岗位的变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必然会给中国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尤其会给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力争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重任,党中央交给了广东人民来探索、来率先实现,任务光荣而艰巨。广东省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如何,这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关心关注的问题。通过对现代化标准界定、权重矩阵验证判断、合成方法选择、标准化计算等统计测度方法研究,构建出一套科学的现代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广东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力求为把握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摸清区域现代化差距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城市化的进程。在今后的一、二十年里,是广东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时期。如何走一条适应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要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任务。我们必须反思我国城市建设的路子,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城市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省区现代化水平及进程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信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对中国31个省区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归类,并结合信号指标对其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显示:中国省区现代化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和地带性差异,有着沿点和沿线的分布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与省区现代化水平高度正相关,反映二者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表征的省区现代化进程,明显快于以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现代化进程。这揭示出目前中国省区现代化进程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要推动力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的作用还相当滞后。  相似文献   

6.
文章构建了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变异系数TOPSIS法等方法对2013—202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耦合协调度与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开放度具有正相关性,耦合协调度与开放度在时间演化进程中呈现明显趋同效应;空间演化上两者也都呈现出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提升的梯度分布格局,而且在层级分布中呈现高度的同步性。研究通过论证的经济耦合协调度与开放度之间的系统关联,以期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进程的观测量度提供理论依据及标准参照。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基本国策,如何准确定位新农村建设政策目标,客观评价新农村建设绩效已成为破解基层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困惑与盲目的有效突破口。然而,目前新农村建设目标定位和建设绩效评价中存在的误区引发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综合评价中软件指标的缺失。故应在明晰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内涵的基础上,从主观型和客观型契合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软件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城乡文化的矛盾碰撞与熔合中构建新型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常州市武进区的实际情况,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5—2020年武进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指标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相关性,但各指标相关系数由于客观因素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引导我国各地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参照国家城调总队所构建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1项测度指标,构建了衡量我国新型城镇化形势下的城镇化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验证其合理性,基于Eviews6.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11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测度研究。并得出,我国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主要集中在良、中这两个等级,其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从研究结果来看,所构建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合理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21世纪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其主要动力之一,在城市化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接踵而来,因此,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城市化进程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对其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1988—2017年广东省的资源消耗、环境治理、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4个方面15个指标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法计算绿色发展水平。将广东省清洁能源结构占比与计算得出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内生性检验并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绿色发展水平对广东省能源消费结构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发展会促进清洁能源消费比例增加,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最后,基于广东省绿色发展对能源消费做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服务代替实物投入生产运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关键所在。研究了当前产业区域转移背景下,影响湖南、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城镇化水平、工业水平、开放度、市场化水平。通过建立自回归模型和对因素之间协调发展度的测量,发现城镇化和市场化对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工业发展没有充分带动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而开放程度和工业化在拉动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各因素对广东省的拉动幅度和作用速度均强于湖南。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及其各州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5类包含14个具体指标的综合测度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甘肃省及其各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各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很不均衡,河西地区普遍高于河东地区,重要城市发展水平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甘肃省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叶初初  冯邦彦 《经济前沿》2012,3(2):114-121
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地区差异,而目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探讨很少有基于一省或一区的研究。文章结合广东2005-2009年14个行业的劳动报酬数据,用Pooled EGLS方法发掘提升广东省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途径。结果显示,行业规模、工资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有正向作用,行业垄断程度则起负向作用,而行业劳动密集程度对该份额的拉动作用存在行业差异性。要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广东应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降低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着重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15.
广东小城镇发展及规划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竑 《经济地理》2001,21(3):332-336
本文在回顾广东小城镇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搞好小城镇建设是作为广东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规划思路及到2005年,争取100个左右的小城镇发展为城镇人口3-5万人,个别突破10万人的中心镇(甚至更大),以形成集聚效益。到2010年,再争取200个左右的小城镇能够成为适应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具有独特风貌和有一定规模的新城镇的发展目标,最后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人力资本的知识外溢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城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以下结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促使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而被强化;从不同区域来看,相较于中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城镇化作用更大,而产业结构转型滞后阻碍中部地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使用人力资本的代理指标以及外生冲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依然稳健。基于此,本文提出提高劳动者群体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以实现更高水平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一体化作为我国协调城市和农村两大地域经济和社会系统的重要方式,在未来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将会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城乡地域社会经济、人口流动和居住空间的变化、城乡文化和思想意识的交流以及城乡地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分析了信息化对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并就城乡制度政策改革、统一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如何利用信息化趋势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运用耦合演进模型,以浙江和广东两省为参照,实证评测了山东省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的综合创新能力整体呈线性增长趋势,制度创新能力较强,但技术创新和创新环境相对较弱;同时,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创新环境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与激励机制.此外,山东省的综合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经历了从轻度失调衰退到良好协调发展的依次演进,并已开始逐步走向优质协调发展;但由于经济增速可能下滑的影响,未来协调发展将面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城镇化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各类统计调查资料,对山东省城镇化历程作了回顾分析。提出了山东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三种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深层次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发曾 《经济地理》2003,23(6):772-776
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必然向深层次发展。文章分析了21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必然趋势,指出城市的区域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是城市化深层次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重点论述了这两种发展形式的意义、基础和主要策略。在城市数目、规模、地域扩展的基础上,深层次发展的群体形态——区域化发展,应以城市体系调控为主要策略;深层次发展的个体形态——个性化发展,应以城市更新为主要策略。文章还以河南省城市体系、深圳市、上海市、吉隆坡市等为案例,对区域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