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指出,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3.
《齐鲁粮食》2008,(4):41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从中国粮食生产和库存情况看,中国并不存在粮食危机,国家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粮食问题更尖锐地摆在面前 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政治、经济中的头号问题。 举世公认的新中国重大成就之一,就是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民重视农业、重视粮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措施,使中国粮食问题有了很大缓和。从1978年至1984年,粮食总产量平均年递增高达6%,达到40731万吨。粮食的增产,促进了农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解决我国粮食主产区“吃亏”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特有的粮食主产区产粮多、贡献大、粮食商品价值流失严重、财政拮据、经济落后等“吃亏”问题,使相当多的粮食主产区已陷入了种种矛盾和困难之中,甚至难以为继。如何解决粮食主产区“吃亏”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我国粮食全局,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本文将在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吃亏”原因,特别是体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7.
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这无疑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9亿农民的一份温暖而厚重的猴年大礼,将极大地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而,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应该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号文件”精神,创新思路,配套运作。一、用资金化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资金是目前农民增收的“第一推动力”。在市场经济发展了的今天,农民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是“实打实”的现金流。农民种粮“增产不增收”,不仅对农民带来了直接的伤害,同时使农民因此而不能补偿种粮的资金投入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前景与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粮食前景与战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于1995年6月16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粮食前景与战略”专家座谈会,就中国粮食中长期供求平衡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邀请有关专家各抒己见,深入探讨。中国国土研究会会长杜润生、中央...  相似文献   

9.
浅析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困境及出路李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然而,据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学者预测,缺粮将是21世纪人类的主要威胁。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3%的人口,这...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从战略角度解决农业投入的不足山东枣庄市委宣传部王辉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上看,“八五”期间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比重,在总体上是趋于下降的。1991年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为9.11%,1992年为8.75%,1993年为8.52%,1994年仅为2.6...  相似文献   

12.
13.
一、我国粮食前景严峻,必须以长期的观点看待粮食问题 农村改革以来,粮食问题上有些变化是始料未及或没有估计透的。在农村改革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粮食处于短缺状态。我国人民吃饭问题长期未能妥善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几年之内这一目标奇迹般地实现了,而且相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卖粮难”的新问题。事情变化之快,主要是由于农村政策的改革,使农民久被压抑的积极性得到释放,使多年积累的生产力发挥了空前的巨大效应。但是,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是否真的研究透彻了,显然仍不能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一百年来.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农业发展以及粮食生产仍是我们本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未来十年乃至三、五十年,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粮食压力继续增强的时期。对于这一时期的粮食政策选择,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粮食供求变动趋势的判断 对于未来粮食需求,国内外专家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16.
帮助饱受饥饿困扰的非洲兄弟解决吃饭问题,已成为中国对非合作的重要内容。商务部今天透露,截至2008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设立的农业企业已达72个,中方直接投资额1.3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18.
粮安天下,农业是社稷之本,江山之基,国之重器。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双重压力,面对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新矛盾,我们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市场化农业发展之路,如何避免"竭泽而渔",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这些问题值得深思。黑龙江垦区经过71年的开发建设,作为现代化大农业的先锋军,为国家粮食安全担负起重要职责,在数字化时代,北大荒将开启中国农业发展新模式,让"北大荒SMART"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努力实现"中国粮食装满中国饭碗"的新国家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大体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起伏波动阶段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11320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19500万吨。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整个经济和生产遭到了很大挫折,1958—1978年21年间粮食总产仅增加11020万吨,平均每年仅增加500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古代粮食加工业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加工业是中国古老农业文明的基础和标志。它在粮食加工机械(工具)石磨盘、杵臼—手推磨、踏碓—畜力磨—水碓、水磨等,不断前进的过程中,逐渐与农业分离,在魏晋南北朝水碓、水磨广泛使用时最后形成。在它产生前后,都推动着中国饮食文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并且远远超过同期欧洲的粮食加工业水平,直到17世纪以前,我国的粮食加工业始终居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