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利率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已从信用风险的控制转移到利率风险上来。作为巴塞尔协议的成员国之一,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是全球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及经营管理模式的国际接轨。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度量方法等问题,提出通过结合VaR模型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化解利率风险的管理体系,这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市场化是指各商业银行根据市场资金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存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2000年8月央行推出了“先外币,后本币;先存款,后贷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决定,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包括重新定价风险、基本点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和内合选择权风险等类型的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选择表内管理方法和表外管理方法以及资产征券化技术对不同的利率风险进行规避。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内径机制的建设,还需要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法律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战略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系统和深入研究了面临WTO挑战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战略抉择问题。作者首先深入分析了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总结了西方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经验;在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的基础上,从培养我国银行国际竞争能力的目的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战略构想。文中的部分设想已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实践中得以推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淑珍  刘芳 《特区经济》2006,(11):89-90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利率风险将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的利率管制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不敏感,利率风险管理严重滞后。因此,商业银行如何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有效地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成为了商业银行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向阳  解磊  宗桢 《中国经贸》2013,(12):123-124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波动将会越来越大,并且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预测的难度,加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使利率风险成为各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尽管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予以重视,但因为缺乏相对应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还是相对薄弱的。因此,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王再胜 《发展》2006,(9):118-119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目前金融体制改革实践表明,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确定不移的改革方向,必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即"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将全面加速,而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的压力将日益加重,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机制也变得越来越紧迫.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现状入手,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成因及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总结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所带来的金融、经济影响愈来愈深刻。商业银行必须直面经营环境变化的挑战,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树立现代化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全面调整业务经营方向,构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本文从建立合理的资金定价体系,建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建立金融创新体系,建立经营重心转移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商业银行将面对什么样的汇率风险,如何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现状,在借鉴外资银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ese firms’ exposure to the exchange rate risk and their risk management. Following Dominguez (1998) and others, we first estimate the firms’ exposure to the exchange rate risk by regressing their stock prices on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market portfolio. We next investigate possible influences of various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on the firms’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Risk management variables include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hedging, the invoice currency choice, and the price revision strategy (pass-through) of 227 listed firms in 2009,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Japanese firms listed in the Tokyo Stock Exchange. Our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firms with greater dependency on sales in foreign markets have greater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judged by the market. Second, the higher the US dollar invoicing share, the greater the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is, which can be reduced by both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hedging. Third, yen invoicing reduces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Japanese firms use a combin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ools to mitigate the degree of exchange rate risk.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主要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境外投资等跨境经营活动领域。从业务发起的动机来看,更多的业务是从利用汇率利率差异进行合理套利为出发点进行操作。应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方向,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系统建设,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的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4.
李勇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140-144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凸现出来的经济现象.文章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外汇储备对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得出我国流动性过剩与现行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下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外汇占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要彻底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要深化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汪琳 《特区经济》2009,(12):242-243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了浮动汇率制对固定汇率制的取代。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同时在社会政治、经济,甚至是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频繁且大幅度波动。汇率的不稳定给外贸企业带来了汇兑风险、经营风险等,所以外贸企业应相应地采取控制汇率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绍玲 《特区经济》2007,219(4):73-75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市场化利率逐渐形成,利率风险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从业者的关注。在我国开展利率互换交易的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引入的利率互换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展开了新的一页。由于仍存在阻碍利率互换交易发展的定价、风险、制度及供需问题,所以需要从加快利率市场化;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加快市场培育,增加参与主体;完善信用风险防范等方面来推进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Using the capital market approach and the equity price data of 14 listed Chinese banks, this empirical study find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size and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This relationship may reflect the larger foreign exchange operations and trading positions of larger Chinese banks and their significant indirect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arising from impacts of the renminbi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n their customers. Empirical evidence also suggests that the average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s of state-owned and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anks in Hong Kong, notwithstanding their limited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banking businesses compared with their Hong Kong counterparts. It is also found that negative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is prevalent for larger Chinese banks, suggesting that an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tends to reduce their equity value. It is therefore likely that the banking sector's performance will be hampered. Together with the fact that decreases in equity values generally imply a higher default risk,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cenarios of renminbi appreciation on the default risk of Chinese banks should therefore be closely monitored.  相似文献   

18.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转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针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提出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风险投资机制.即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筹资机制。政府风险投资基金.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投资,社会公众的创业基金,国外资金,都可以作为风除投资的本源;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资金运作机制,提高风险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建立风险企业合理的经营机制;建立有效的资本退出变现机制,包括企业或资产公开上市和产权转让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两个层次的问题:一、非洲贸易及其存在的风险。二、如何管理和防范狭义的外汇风险(交易风险、折算风险以及经营风险或者经济风险)以及广义外汇风险中的国家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特别是信用风险的管理与防范已经成为一个战略性和决定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前瞻及监管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市场单一、外汇严格管制和法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资本市场国际化是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与发达的惟一路径。为此,我国必须建立一套具有吸引力的实体法规则和解决资本争端的程序机制;建立一个开放的、统一的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允许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