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药出口规模不断增长,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我国中药出口品种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亚洲仍然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药出口面临的基本形势,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中药出口的政策建议:通过"以医带药"方式推进中药的国际化;进一步制定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制定鼓励中药出口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药可谓华夏文明之瑰宝,是中华民族光辉的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与繁荣中药事业,中药就要走国际化之路。中药出口是医药保健品公司主营业务之一,把中药打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实现中药国际化是公司不懈追求的目标。笔者结合本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就这一问题简单地谈一下个人看法。一、用科技手段量化中药成分、中药含量,对中药进行现代化改造科教兴国这一治国方略,为中药事业的腾飞指明了方向。对中药进行现代化改造,首先就要利用科技手段,对中药成分、中药含量进行量化。以中药材出口为例…  相似文献   

3.
刘萍 《中国市场》2009,(48):5-5
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资源和环境,拥有数量庞大的中药品种和处方,应该说,我国在中药行业中占有绝对优势。可是,在国际贸易中,中药产品出口受到国际医药市场的诸多限制,发展缓慢。本文介绍了中药的出口现状,进一步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对中药出口的限制影响,最后提出建议,希望对促进中国中药出口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从中药出口总体情况、中药材出口品种、出口市场及出口企业四方面分析了我国中药材出口现状,发现我国中药材出口面临着中医药尚未获得世界市场的认可、药材质量问题频发、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中药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炳政 《中国海关》2005,(10):36-36
目前我国中药出口的中流砥柱是原料类中药材,2004年药材出口在我国中药类商品中占据了70%以上,而附加值高的中成药则显得弱不禁风。以中医望闻问切的手法,诊断一下药材的出口状况,说不定能给我国的中药发展开出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6.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高安全性和低副作用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文章总结了我国中药的出口现状;分析了现行我国中药出口面临的形势,分别为:文化差异、标准体系、国际竞争;结合工作经验,从"以医带药"促进中药出口、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加强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四个方面,浅谈我国中药的现状与出口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抛砖引玉,以期对今后的工作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董捷 《新商务》2004,(6):14-15
在欧美医药人士眼里,中药只是一种保健品、食品或食品补充剂,在欧美市场,中药没有药品地位,不允许标明功能疗效,更谈不上进入当地医疗市场了。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中药出口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现状是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地域分布不均衡且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受阻,本文通过对我国中药出口现状的分析,探究阻碍我国中药出口的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进而提出扩大中药出口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定量角度分析影响中药出口的各个因素,确定各因素所占权重并据此为促进我国中药出口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2000年-2010年中药出口各年现状进行分析,建立现状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各年的现状评价综合指数序列。结果:产业因素、产品因素、贸易因素的权重分别是0.302、0.207和0.489。中药出口的产品结构也不断调整,植物提取物出口超过了中药材的出口,中成药的出口总值逐年降低。结论:中国的中药出口在困境中不断改善,其中中药年产值,中药贸易方面对出口现状影响较大,中成药出口比例较低。建议继续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加大对中医药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对中国中药出口企来说,可谓是阳光灿烂的一年:在经历了近10年的徘徊之后,中国中药出口终于在这一年实现了重大突破,年出口额达到了7.25亿美元,比2003年的6.16亿美元增长了17.6%。2005年,中药出口高速增长的势头能否得以继续保持?专家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世界植物药与传统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欧盟传统药注册指令与美国植物药生产指南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发达国家植物药与传统药产业的发展,2005年中药出口仍将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预计全年中药出口将会比上年增长10%-15%。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天然药物资源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药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中药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品种,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中药产品出口却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知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我国传统中药出口欧盟正面临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根据欧盟2004/24/EC指令的规定,对于2004年前已经在欧盟市场以食品/食品补充剂身份销售的草药产品给予7年过渡期,截止时间为2011年4月30日。此期限后,没有进行注册登记的中药将被视为违禁品退出欧盟市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中国20年来中药类产品出口额,特别是分析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下中药类产品现状,建议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企业必须审时度势,认清中药类产品出口所处的市场形势,灵活应对各种国际贸易保护所带来的冲击,抓住有利机遇、适时调整自身,提高国际竞争力,突破技术、销售壁垒;政府要把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纳入国家外交、文化、科技、贸易等发展战略中,积极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实质性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以期突破中药出口的文化壁垒,再创我国中药出口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4.
风向标     
《中国海关》2011,(6):94-95
中药材出口量价齐升 成都1-4月,四川共出口中药材1301吨,价值1216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5.7%和29.5%;出口均价为9.3美元/千克,上涨22.5%。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主要力量,共出口600.5万美元,增长21.4%,占同期四川中药材出口总值的(下同)49.4%;民营企业出口531万美元,增长48.1%,占43.7%。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其中,对日本出口605.3万美元,增长42.9%;对东盟出口263万美元,大幅增长84%;对香港出口195.4万美元,下降11.5%。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2000-2008年间中国对120个贸易伙伴国(地区)的商品出口数据,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计量方法,本文揭示了我国出口潜力的地区分布与历史演变特征,并测算了后危机时期中国的出口潜力。研究发现,中国的对外贸易自2007年开始转入"出口不足"状态,特别是对亚洲近邻的市场拓展相对滞后。展望后危机时期,在全球经济保持稳步回升的条件下,中国在2010-2015年间潜在的出口增速可达31.1%。综合出口潜力的规模指标与成长性指标,我们认为,后危机时期中国出口市场结构调整的总体导向应是:在保持欧美传统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重心逐渐转向出口潜力较大的亚洲和拉美新兴经济体,进一步密切中非经贸合作关系,使其成为未来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潜在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前,虽然我国中药出口贸易额增幅稳步提高,但国际市场份额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中药出口贸易面临各项问题,亟需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中药出口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重庆市中药产业的调研数据,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市中药出口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重庆市中药产业出口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4,(7)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了解到我国中药出出口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促进中药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王鹤鸣 《中国海关》2014,(12):60-61
中药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国粹。我国不仅中药材资源丰富。而且在中药领域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这就使中药行业成为了我国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优势的出口行业,是我国加入WTO后少数最具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经过十几年持续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重要行业已涵盖中成药品种九千余个,拥有种植基地448个,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影响中药商品价格的因素与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晖 《价格月刊》2013,(5):42-45
中药商品作为药品的一个种类,由于其具有特殊商品的属性,它的价格是广大医药商家和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分析中药材成本、中药生产企业成本和费用、中药市场管理以及消费者心理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中药商品提出了一些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