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养老服务现状、问题与公共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老龄化和高龄化推动失能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然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以及引导社会服务市场发展的政策都存在供给不足现象:专业的养老机构以收住健康老人为主,大多数完全失能老人无法得到专业机构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供求存在"错位";因空巢家庭增加和中年女性人口相对减少,非正式的家庭养老也面临供给不足;社会养老服务市场没有发育,政策引导不足。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是建立老年长期照护制度的关键。为此,要通过社会化和产业化政策,培育社会养老服务市场,从而增加养老服务人员供给;长远来看,必须建立强制性长期照护保险,以解决老年养老筹资问题;政府应对长期照护需求最强但给付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给予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2.
由于城镇化、少子化和独生子女化,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的农村老人认同居家养老服务,但又担心费用太高;农村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最为迫切,其次是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而文化娱乐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的需求不那么迫切;农村低龄老年人普遍不愿意在居家养老服务站做志愿者。为此,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制定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规划,创新和完善各项制度,引导农村居家养老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天津市失能老人数量大幅增加,其照护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结合天津市老龄委对失能老人的调研并实地走访专业养老护理机构的基础上,分析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并对所需费用进行预测,进而提出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解决失能老人高额护理费用问题,即在政府的主导下,构建强制性的、独立于其他险种之外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并出台相关政策来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长年在外打工、经商,影响农村老人的供养.而老人一旦年老体弱无法获取稳定收入,其独自生活将十分困难.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老年人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高龄化的浪潮,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相对于农村非计划生育户,计划生育户在家庭经济状况、子女经济供养、日常照料等方面存在明显弱势。本文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对长安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五保老人是农村老年人口中最缺乏自救能力的弱势群体。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广大农村,建设五保集中供养服务机构仍是解决这部分老年人养老保障的重要途径。就当前农村的供养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五保老人居住在敬老院。因此,敬老院的建设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状况。为此,笔者对吉林省西部白城地区农村敬老院进行了走访调查。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在国家致力于建立一个新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期解决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的同时,中国农村大部分老人仍希望通过代际赡养的方式来解决自身的养老问题,这不仅是受"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更体现了当代老年人对精神养老的需求,而且在制度的转型期农村的社会养老同样需要家庭养老来补充.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相伴而生的是农村留守老人数量的增加和养老载体的缺失,导致留守老人养老资源日渐匮乏,养老保障问题愈发突出.本文通过分析留守老人自身、家庭和社会等三方面养老资源匮乏的现状,提出以政府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和以留守老人自助为补充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社会资源网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9.
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凡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就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3.5%,表明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肇庆市作为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的城市,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失能失智老人占托养老人的80%以上,但却在机构养老发展方面动力不足。通过实地调研后发现,肇庆市长期护理服务相关政策法律不健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护理人员供不应求、长期照护保险缺位,导致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所以探究完善该保障体系对于破解大湾区乃至我国老龄化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迁移已经变为一种常态,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对安徽、江西等省二十多个县(区)四百多位农村留守老人问卷调查表明,劳动力迁移时间对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劳动负担、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四个方面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空巢老人"现象持续突出,尤其是在人口占绝大多数、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特殊功能,而当前孝道在农村养老中的功能逐渐弱化。因此,弘扬孝道、强化孝道的养老功能是当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必要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家庭养老是当前西部农村地区主要的养老方式。文章以陕西省为例,实证分析转型期家庭养老方式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的现状,对家庭养老的养老环境、养老质量、养老意愿进行了客观描述与分析。依据需要理论,围绕健康医疗、经济收入、精神生活、生活照料等四方面的养老需求,应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西部农村老人应对养老的经济能力;完善医疗保障机制,促进西部农村老人身心健康;改善养老环境,提高西部农村老人精神生活质量;提供政策支持,提高西部农村老人生活照料水平等方面实现西部农村家庭养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相比机构养老,互助养老以其低成本、满足老人的熟人养老情结等优势逐渐在许多农村地区得到推广。文章在回顾国内部分农村的互助养老实践的前提下,以江西省宜春市某镇A、B村庄的调研结果为基础,发现从宗族文化、生活方式、老人身体状况、养老观念以及经济支持五个维度来看,在江西省以互助养老模式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可行性。互助养老模式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喻娜  成思远 《大众商务》2010,(4):262-262
在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同时,高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75%的老人在农村,因此农村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口高龄化的不利影响,在揭示农村高龄老人的养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政府责任改善农村高龄老人养老状况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喻娜  成思远 《大众商务》2010,(2):262-262
在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同时,高龄化问题也臼益凸最,中国75%的老人在农村,因此农村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养老问题的重申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口高龄化的不利影响,在揭示农村高龄老人的养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政府责任改善农村高龄老人养老、状况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劳动力流动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留守老人成为农村老年人的主体,留守老人的养老面临着经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困境,不健全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又加剧了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老人陷入养老困境原因的基础上,从养老金水平、养老机构设置、养老服务供给和孝道文化重建四个方面探索出适合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使农村产生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问题能否得以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这一群体自身是否"老有所养",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状及其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养老制度、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农村养老任务更加艰巨。鉴于河南的具体,物主要任务仍是初级的经济供养、即狭义的养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无力承担,必须迅速转化为社会化养老模式。优越的社会制度、农村观念的转变以及资金的可筹,可养老社会化提供了可行性,配以适当的措施,就可以实现农村养老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三重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严峻挑战,虽然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无法满足空巢老人的特殊需求,本文以新农保为视角,立足于农村社会现实,提出发展以新农保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家庭保障为后盾,多层次、互补性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分别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主要问题就是养老保障,尤其是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城市老人在养老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需要得到最大的关注。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集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志愿者、老年人自身六位一体、相互支持的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