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评级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肖北溟 《金融论坛》2004,9(4):16-21
信贷评级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采用这一方式管理信贷风险.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当前信用评级方法存在问题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作者利用贷款历史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使评级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反映风险信息的冗余与遗漏;聚类分析使评级模型直接与违约概率挂钩,度量风险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论文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使其有效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2.
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开展地区评级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文中提出了地区评级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因子分析、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地区评级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构建了地区评级模型。  相似文献   

3.
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即把授信企业分成三六九等进行评级,并根据资信评级的结果对企业进行授信,从而决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问题.银行内部的资信评级,虽然可以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降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也逐步呈现出了难以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引进外部评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信用评级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同时采用信用评级机构的外部信用评级,已成为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朱莺 《上海金融》2005,(8):62-63
本文拟通过对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评级原则的分析对比,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信用评级工作发展的相关建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著名评级公司评级方法原则,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评级指标体系,加强信用评级结果应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苏奎武 《征信》2011,(1):49-53
企业集团具有股权关系多层次、产业分布多元化、信息透明度不高的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等外部债权人控制风险敞口的难度较大.商业银行如何借助外部评级机构的集团评级服务,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评价,以实施信用敞口的事前控制.集团评级的关键是,突出以现金流分析为主线的评级理念,研究风险在集团内部的传导机制,关注集团财务弹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银监会最新文件要求,"银行内部评级应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并准确量化风险"。本文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有风险因素出发,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IRB)要求的风险区分能力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的模型检验方法,构建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的信用评分模型。同时,针对评分模型完成校准过程,开发出符合银行实际情况和中小企业特殊情况的主标尺和映射函数,使评分模型的输出结果与"现实"的违约率(PD)以及评级结果形成较好的映射关系,并采用相关的检验方法对违约率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从而构建完整的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并能准确量化风险的内部评级模型。本研究对银行构建内部评级体系以及提高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实证的支持,具有一定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信用风险的复杂特征,按照比较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型方法可以构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同时,在信息系统和内部风险评级逐步完善、信用衍生工具广泛使用的前提下,可以引入现代资产组合管理理论的思想、方法与技术,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资产组合管理方法,进而实现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本文重点探讨我国实际背景下银行业的战略选择问题,指出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和内部评级体系以及进一步研究信用衍生工具等金融创新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模型为银行的风险量化管理提供了工具,但也同时引致了模型风险。除少数银行外,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评级法时都着力构建自己的风险管理模型体系.不论是直接引入外部模型还是自我构建模型.都必然存在模型风险的问题.其模型风险主要产生于基础模型和构建过程两个方面。由于中国正处于转轨经济阶段.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构建中的模型风险除了来源于基础模型、模型数据以外.模型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压力测试和极端值方法是避免模型风险的有效技术手段,而风险文化的建设则是规避模型风险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新巴赛尔资本协议2004年正式颁布,其中提出的新风险计量方法内部评级法引起了国际银行业的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信用评级现状和与西方先进银行的差距,对我国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防范信用风险加速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评级是国际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模式。本文从新资本协议要求出发,介绍国际银行业实行内部评级法的成果,并对我国银行业现行风险管理方式的弊端和差距进行分析,提出在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中国深沪两地上市的制造类企业,分为“*st”和“预增预盈”两组.*st组代表信用评级低,即信贷风险较高类公司;预增预盈组代表信用评级高,即信贷风险较低类公司;选出16个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对这76个公司进行logistic二元分析,获得各个财务指标的参数,建立上市公司信用评级模型;随机挑选制造类企业对模型进行检验,并评定该企业及其信贷风险大小程度.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建立上市公司信用评级模型的现实选择,从而为银行信贷的审批、发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明  程华南 《金融纵横》2005,(12):29-31
据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调查,目前.除部分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外,省内各家商业银行都使用其总行统一开发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对贷款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并把内部评级结果作为授信业务授权管理、客户准人和退出管理、授信审批决策、授信定价和授信资产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对外部评级结果基本不用,主动委托外部评级机构对其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则更为鲜见。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满的临近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产能过剩和企业效益下滑等问题逐渐向金融领域传导,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防范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对上市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仍需不断完善.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我国116家制造业上市企业划分了信用风险等级,进而建立了上市企业信用评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以财产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筛选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评级的指标,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模型,运用聚类分析确定信用评级标准,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说明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法IRB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但是对于我国银行业重要客户群体的小企业,如何运用内部评级法的原理和技术对其进行信用评级管理还需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翊 《福建金融》2004,(3):13-15
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内容的内部评级法IRB,强调建立内部风险评级系统,这对银行信用风险分析和计量从而确定其最低资本要求有重要意义。新协议对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较大的冲击,在新协议的推动下,许多国家的银行都在积极开发内部评级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起步较晚,与国际商业银行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系统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细分、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和管理信息系统、评级方法逐步向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过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主权信用评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信用评级在金融危机中发挥预警作用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各国政府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主权债券的增多,主权信用评级从商业领域步入政治经济领域,不得不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评级公司在对主权风险进行评级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道德风险、评级失误等,对主权评级过程、模型进行研究、修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标普公司主权评级模型进行了介绍,对主权评级模型提出建议,并对美国主权信用登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信用评级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莉 《海南金融》2002,(9):9-12
巴塞尔委员会在2001年1月颁布了巴塞尔协议新框架,针对1988年巴塞尔协议执行中表现出来的缺陷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我国在信用评级方面与新协议的要求差距明显,突出表现在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两个方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系统的现状,并就如何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基于国际金融风险程度的不断加深,IMF,BIS和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信用评级的方法加强金融监管,产银行也开始注重利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极结构来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信用评级的服务范围开始扩展到金融监管领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也开始着手将信用评级制度引入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过程,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率,基于这一背景,我们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磁于银行信用评级(包括个体评级,支持评级和债务评级)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