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韬  孔令柱 《经济师》2012,(4):102-104
地方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但也面临着高素质人才缺乏、素质结构不合理等制约因素。建设与产业集群相适应的高校专业和学科集群不仅是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交叉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建设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高校专业集群框架体系为目标,对沈阳装备制造专业集群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若干专业集群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2.
盛宝柱 《技术经济》2006,25(4):27-28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迅速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地区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安徽的产业集群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含义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安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安徽产业集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产业集群现象产生以来,集群以其聚集优势在为区域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负效应。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集群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促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建立,而且对加强集群自组织能力、构筑成本优势、提高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化程度以及集群创新能力等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创新视角的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泽强 《技术经济》2006,25(9):6-9,12
产业集群提高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使其成为区域创新的发源地。产业集群所产生的集群效应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力,产生持续的区域创新优势。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培育区域创新优势,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创新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讨论了产业集群的几种基本定义,分析了成功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提出了隐含知识的扩散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集群化是创新绩效提高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企业要发展,产业要集聚,关键在人才。福建省提出到201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翻两番;形成6-8个能够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30个能参与国内产业分工并处于领先地位、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域和产业集群。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要加快构建企业人才高地,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人才队伍,为产业集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江各地的产业集群遍地开花,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也受到不少国内学者的关注。孙洛平等(2004)指出产业集群具有提高分工水平并节约交易费用带来的集群竞争优势。朱海就、陆立军等(2004)从产业集群网络的视角比较了浙江与意大利集群的竞争力,他们指出集体学习的效率以及网络内信任等是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魏守华(2002)等在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解时,多次提到了产业集群具有节约交易费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目前许多区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集群以中小型的非公有企业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地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背景下的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互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信息时代,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隐形知识传播、扩散的重要途径。论述了在产业集群的大环境下产生的社会资本和产业集群化的互动,指出社会资本是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根源和本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集群的小城镇质量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们对于城市化道路的争论中,我们应该更为关注如何提高城市化的质量问题。我们在借鉴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小城镇质量发展战略,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提出了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形成、政府行为改善和专业市场形成等提高小城镇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连远强 《当代财经》2005,(11):85-87
提高产业集群的和谐性是提高集群稳定性、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正视产业集群的和谐性,以循环经济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培育和谐的产业集群,以使产业集群行为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培育新型产业、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10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整体综合效率较低,仅十分之一的集群综合效率为DEA运行有效;各省区间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对于DEA无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总数、创新服务机构数、上缴税费对创新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建议从调节资源配置比例、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本文阐释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含义及模式和产业集群转移的动力及模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向西北转移和分散,这对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西部产业集群享受到业务量的扩大、技术升级、知识与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在浙江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源小省浙江依靠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也一跃成为全国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四。然而从总体上看,浙江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低价优势,技术研发能力薄弱,产品质量档次低,低品牌附加值的特征没有改变,集群发展处于一种低层次的企业网络模式阶段。从发达国家先进的产业集群的经验模式看,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构建发达的集群本地网络,通过网络机制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从而不断提高集群的总体创新能力和集体学习能力。此外,从浙江产业集群自身的特点和现状来看,建立与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的外部知识联系,促进集群网络的广延性、开放性也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网络的观点出发,从建立有效的本地网络、外部知识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来阐述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信息产业形成集群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讨论了利润驱动与区位选择、技术创新与商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网络、风险投资的可获得性、社会资本与信任机制、路径依赖与历史偶然和劳动力素质等八大要素对信息产业集群的影响。最后对信息产业集群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息产业集群的动态平衡机制和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要,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在不断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适应市场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顾客需求的变化迫使群内企业为满足适一变化而进行产品生产工艺、技术的革新,而工艺技术革新,最终带来整个集群装备的更新、提高,从而改变整个集群生态环境,提升集群素质,使集群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封产品高要求的顾客的存在,是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不断进步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集群产生的原因,产业集群可分为简单产业集群和复杂产业集群两种类型,复杂产业集群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研究了复杂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集群的优势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改进经营环境,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意大利在20世纪70至80年代跻身发达国家之列,其特有的纺织和服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独具特色。正在发展之中的晋江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产业集群现象。通过对有代表性的意大利制鞋业进行研究并与晋江的相关产业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晋江应依靠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程度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多元化经营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领域,是实施集群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研究产业集群的多元化类型入手,提出了集群实施多元化的条件,并从寻求集群新的产品市场、依托集群终端产品分解产业链、提高集群适应市场需求能力、以政府政策与集群优势资源相结合促进多元化、把专业化分工与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结合起来、引进跨国公司带动集群多元化六个方面阐述了集群多元化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汤鹏飞 《时代经贸》2007,5(11X):82-83
长江经济带在自然地理条件和区域经济上具有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不过其产业集群发展中却存在着区域经济差异、创新能力不强、缺乏主导产业集群等诸多问题。为了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集群与区域合作,唯有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和战略转移,以及加强产业集群过程中的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