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马明 《经济》2023,(11):46-47
<正>当前,全球范围正兴起氢能发展热潮,我国也将氢能产业视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构建以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元化能源体系,既能有效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气候治理等多重压力,又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氢能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前景如何?围绕这些问题,《经济》杂志记者专访了国家电投集团首席科学家柴茂荣。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2008,(1):9
“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论坛发布报告说,可再生能源正迅速从“替代能源”向“主流能源”转变,  相似文献   

3.
田庆锋  黄俊哲  沈伟康 《经济》2023,(12):27-2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着重指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人才”。战略科学家集战略家与科学家于一体,是科技创新的“帅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关键少数”,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党中央针对当前形势和目标任务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战略科学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核心力量,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资源,是赢得大国战略博弈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能源”“能源革命”“绿色转型”等关键词勾画出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蓝图。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福建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积极推动智慧能源建设,依托“数字福建”建设,着力开展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探索形成一批具有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智能化等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是水工结构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高坝工程、水网工程及数字工程的研究和实践,在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和数字工程等方面有着创新性贡献。为此,本刊专访张宗亮院士,请他分享数字能源相关的实践探索,以期为福建省能源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想  刘全有 《经济》2023,(11):52-55
<正>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围绕能源安全保供、绿色低碳转型等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面推进能源强国建设,是能源系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工作方向。建设能源强国意义重大,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重要指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人类正应用科学技术,改变着过度消耗自然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代代科学的先驱们在顽强地拼搏,为中国播下科学的种子。让我们翻开科学家的履历,共同见证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科学道路上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7.
清洁能源发展是神华集团应对市场变化、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1245”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实现传统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培养一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队伍是集团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和煤炭行业现状,系统梳理了神华集团人才储备现状,分析了人才现状与需求存在的不匹配情况,提出神华集团人才培养思路和方法并进行了有益探索,可为神华集团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目标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科鲁德奥(山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面向能源化工行业打造“1”个易能供应链服务平台,提供交易商城、供应链服务、仓储物流服务、数据服务、数智化服务“5”大核心能力,推动平台业务和数智化业务“2”大业务方向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双链协同+数智赋能”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逐渐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以互联网为载体驱动能源市场结构性变革已成为“双碳”目标下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向。本文选取2006—2019年全国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围绕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低碳化转型的整体效果、作用机制和有效边界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显著提高了城市综合能源碳排放效率和净能源碳排放效率,即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加速能源低碳化转型;“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通过释放绿色创新驱动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金融科技赋能效应推动能源低碳化转型,但能源市场整合效应效果发挥受制于能源行业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对能源低碳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发展大规模城市,并且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红利效应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研究为实现“数字-能源”耦合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也为加速能源低碳化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注意到大洋深处“可以燃烧的冰”—水合甲烷。由于甲烷是温室气体,一些科学家担心它被释放出来后加重全球变暖的趋势;还有科学家猜测它可能是引发海底坍塌滑坡的“罪魁祸首”。然而更多人认为,以水合物形式“沉睡”在海底的巨量甲烷,可能是未来人类社会的能源宝库。大洋底层的甲烷来自于海底厌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或者是海底火山的产物,在海底的巨大压力下,这些甲烷分子与水分子聚合成水合甲烷(MethaneHydrate)。从外观上看这种物质犹如冰块般晶莹剔透,但又可以燃烧,因此它被称做“可燃冰”。它只能在高压下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加重的今天,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专家学者均把目光投向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高效、清洁能源——天然气水合物,俗称“气冰”。“气冰”是埋藏在地壳和海洋沉积层深处,由浓缩的碳氢化合物(通常是甲烷) 和水组成的冰状物质。一些学者认为,“ 气冰”是地壳内天然气存在的初始形态,它的燃烧值相当于普通天然气的几十倍,而且由于它燃烧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被看作是未来理想的“蔚蓝色”能源。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宣布发现“气冰”的国家有俄国、乌克兰和美国。其中俄国科学家通过试验得出结论,认为地壳内的天然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冰状物。……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使食品垃圾摇身一变成为环保“新宠”。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介绍,夏威夷自然能源研究院的生化学家们将食品垃圾制成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研究人员风趣地称之为“完美塑料”。这种可在短时间内被降解的“塑料”应用广泛,不仅可用来制造瓶子、袋子等包装物,还可制成药物的胶囊外衣。这种新技术不仅解决了食品垃圾问题,而且为解决塑料包装造成的“白色垃圾”污染提供了新途径。世界上每天都产生大量的食品垃圾。据统计,仅美国每年就产生食品垃圾2200万吨。这些垃圾大部分通过填埋法处理,这不仅使填埋地区…  相似文献   

13.
张炎 《大陆桥视野》2007,(11):30-31
一方面是西北地区以电力、煤炭为代表的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我国“西电东送”在西北的通道却迟迟没有打开。目前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西电东送”西北通道的缺失,正出现大量富余的电量,西北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作为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处方”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将给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和低碳经济模式,并提出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婉 《环境经济》2023,(22):24-27
<正>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加速推进,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工业企业已迈入需要深度改革,创新谋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一直以来,柯桥高度重视纺织印染产业的提升发展,围绕着绿色、智慧、时尚的发展目标,通过转型升级,诸多企业从能源生产到产品研发,再到消费引导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还未进入百姓常用字典,还带着“新”字成长在世,却已提前进入了“产能过剩”的尴尬境地。承载美好期望的新能源“并网”也困难重重,与传统能源、现存体制磨合不畅。近日新能源企业业绩下滑,集体落入低谷,部分严重者甚至已进入破产程序。看起来,新能源往前“冲”得太快了。目前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面临多重瓶颈,并未如预期般带领起一场能源革命,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西亚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唯一的亚太成员国,但随着国内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以及国内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印尼已从传统的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等传统能源产量已无法满足印尼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发展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成为印尼政府“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正>“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持续调整、国家推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向纵深发展的规划和举措越来越明确。2022年,国家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市场主导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调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了营造公平、充分竞争市场环境的未来趋势。当前,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是我国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陆桥视野》2013,(23):89-89
随着国家新能源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以风电、光电等为代表的哈密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代替常规能源不仅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一步,更有助于转变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作为我国“疆电外送”的重要基地——哈密正把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和欧盟能源安全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欧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安全态势,认为中、欧在能源安全领域正面临着一系列共同的问题。而加强中、欧在能源安全方面的合作,是实现中、欧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中欧国际能源合作模式”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