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入手,通过对FASB和IASC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的对比和分析,得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难以比拟的速度不断创新发展,给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如何加强监管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问题。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通俗地说,衍生金融工具是具有衍生特征的金融工具。它实质上是指建立在相应的基础金融工具之上的,其价格取决于基础工具的价格及其变化的双边合约。契约双方在签订合约但尚未履行时,只是享有某些权利或承担某些义务,并没有发生实际的资金流入或流出。衍生金融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等。它以…  相似文献   

3.
本来是为规避风险而产生的金融衍生物(亦称金融衍生产品或衍生金融工具等) ,最终却酿成了震惊全球的亚洲金融风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国际大炒家索罗斯抓住泰国金融管理的漏洞和盲目发展房地产引起泡沫经济的致命弱点 ,以泰铢结算大炒外汇。炒家得手了 ,赚了一大把 ,致使泰铢币值大跌 ,经济混乱。风暴席卷东南亚 ,殃及四周 ,我国也深受其害。“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我们应当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什么教训?会计工作如何在强化金融监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浅析》一文 ,对我们思考如何建立有效的危机预防机制这个问题 ,或许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衍生金融工具指其价值由资产、利率、汇率、指数等衍生的交易契约,包括期货、期权、掉期及其它性质类似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品种多、交易量大能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和保值,同时又有很强的投机获利性。在这些伴随着高风险,高收益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受到传统会计理论的局限,经常只能作为“表外项目”,而不能在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也就不能形成相关而可靠信息传递给企业利益相关者。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日益变化,相关的金融创新造就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在运用和披露生金融工具时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困扰。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注…  相似文献   

5.
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金融创新活动中产生的,它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为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重要投资工具.  相似文献   

6.
衍生金融工具又称派生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等,它主要是指与原生金融工具即期交易的债券、股票、外汇相对应的期货、期权、远期、互换合约等,以及由此变化、组合、合成再衍生出来的一些变形体。会计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是会计循环运行的起始阶段,是进行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披露的前提,是会计处理程序和实现财务报告目标的首要步骤,它在财务会计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经济事项要进入会计系统,首先要解决会计确认的问题。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规定是将原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合并在一起。这样,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缺乏系统性、详细性的规定,使之在会计业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如何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对企业合理核算其业务、反映其风险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航油事件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巴林事件”的再版,巴林事件使得久负盛名的英国巴林银行破产倒闭。而中航油事件也使得中航油面临破产。巧合的是,两个事件都发生在新加坡,均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冒险投机行为所致。本文对中航油事件及涉及的衍生金融工具的投机风险和会计处理问题作一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外资企业逐渐注入我国经济市场,并通过其所带来的各种衍生金融工具来降低风险,获取更多利益.同时,国内企业也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经济开放市场.通过衍生金融工具更合理地筹集和使用资金,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所以我国不少企业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影响以及构建两大方面,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进行阐述,从而科学地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衍生金融工具是确定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个时间对某项金融现货所拥有权利和所承担义务的合同,它以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存在为前提,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在交易成立时,它既形成某个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同时也形成另一个企业的一项金融负债。衍生金融交易只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传统上一直作为会计处理上的表外业务。因此,它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根据现有的会计理论无法从财务报表上直接了解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机构的经营状况,无法真实地核算风险与收益,无法使会计行使核算和监督职能。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计量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是在高度证券化和高度衍生产品化的金融体系中产生的。危机之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成为人们反思的焦点。本文从会计理论、内部控制、审计、实时报告、职业道德等方面阐述针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应如何进行会计监管。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我国在利率体系和货币市场上做出了诸多创新变革:下调备付金比率,对房贷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商业银行被允许决定除定期和活期存款外的6种存款的利息定价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2%,打破了11年以来事实上的盯住美元汇率制。这昭示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因应对浮动的利率风险和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而得以创立和广泛运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我国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温床。然而衍生金融工具固有的杠杆性,一旦对价格波动方向预测失败或者在到期前发生反向波动,可能合约是在未来的某时刻执行,不满足传统的资产或负债关于“由过去事项…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是在高度证券化和高度衍生产品化的金融体系中产生的。危机之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成为人们反思的焦点。本文从会计理论、内部控制、审计、实时报告、职业道德等方面阐述针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应如何进行会计监管。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计量问题成为全球反思的焦点.本文从会计学角度,结合我国实施不久的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计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未来交易”、“历史成本为零”等特点,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报表编制等方面都对传统会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会计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认识主要是始于2001年初破产的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对金融创新的过度使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不难想像在我国的企业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中,有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比重会日益加大。衍生金融工具迅速发展的市场潜质及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要求我们应深入对现有会计理论进行研究、调整,以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衍生金融工具出现…  相似文献   

17.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一种金融手段,表现为双边合约或支付交换协议。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这使其表面的资金流动与潜在的盈亏相差很远。第二,衍生工具本身是为归避商品价格和金融价格波动风险而产生的,但它同时因积聚了全社会每一个经济角落里的市场风险并集中释放而具有极高的风险。第三,衍生交易空间上的广阔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使会计核算难以进行,衍生交易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交易都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交易市价随时随地在发生变动,此时预示着参与者的巨大赢利随时可能演变为巨额亏损…  相似文献   

18.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督管理而言,会计的监管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会计监管手段在此表现出监管的内容具体、反映准确和效果明显的特征。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体系都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给传统的会计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表现在按照传统的会计体系和方法,在会计确认、计量、收益报告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无法适应对衍生金融工具监督管理的要求。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报表要素以及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冲击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基本概念产生的冲击,在“资产”概念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按照传统定义理解资产…  相似文献   

19.
周霞 《绿色财会》2002,(12):18-19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一种金融手段,表现为双边合约或支付交换协议.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这使其表面的资金流动与潜在的盈亏相差很远.第二,衍生工具本身是为归避商品价格和金融价格波动风险而产生的,但它同时因积聚了全社会每一个经济角落里的市场风险并集中释放而具有极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与发展后,资本市场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但对于金融业的监管则尚不完善,面对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经济实体的情况,我们应抓紧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