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的视角,构建了最优股权结构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存在最优股权结构。利用2006-2012年中国80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一致:公司价值与股权集中度呈倒U型关系,公司价值与非控股大股东股权比例也呈倒U型关系;公司价值与股权制衡度显著负相关。实证结果还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整体上治理水平不佳,董事会独立性不高,管理层薪酬与公司绩效并不十分匹配;国家作为控制人,其公司价值明显更低。本文认为,一个现代公司最优股权结构为:前十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在50%附近,其余为分散型的中小股东;第一大股东比例不宜超过20%,以保证大股东间相互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企业集团控制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内部交易和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集团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或者其受到的制衡力越弱,内部交易发生额越大。企业集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50%或者股权制衡度在样本均值以下时,内部交易发生额与公司价值负相关,但企业集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上时内部交易发生额与公司价值正相关,而股权制衡度在样本均值以上时,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笔者还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特点将内部交易进一步细化分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内部交易在股权结构不同情况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5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通过并购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越强,将对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中小股东对大股东制衡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将对并购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有偿转让给民营上市公司与转让给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业绩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变更审计师的行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在下一年度中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更大”的观点已达成共识.本文选取2004-2008年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变更审计师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审计师变更行为呈倒U型关系,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力越强,审计师变更的概率越低,而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师变更行为并未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结论的不一致使得两者的关系始终保持着研究价值.本文选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2008-2010年为时间窗口,研究发现内部人持股及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同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这个结果证实公司绩效是股权结构的函数,为我国企业合理安排股权结构提供借鉴,也进一步丰富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我国2003~2009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股改公司全流通前后股权结构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全流通后样本公司的业绩水平有显著改善,但国有最终控制公司的业绩改善程度显著弱于非国有最终控制公司.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尽管全流通后最终控制人利益实现方式的改变对业绩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全流通后国有最终控制人的掏空动机显著高于非国有最终控制人.作为控制人控制企业主要途径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全流通后与业绩呈现出显著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效果则在全流通后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大股东股权制衡度对业绩的积极影响在非国有控制公司显著增强,在国有控制公司则无显著变化,而流通股股权制衡度对业绩的正面影响在两类控制公司中均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实证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得出结论:与高度分散,高度集中两种股权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存在,并有其他大股东与之相制衡,且第一大股东为法人时,总体上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绩效。这种股权结构应成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国有股比重、流通A股比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以及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重之比作为公司股权结构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与市净率作为公司经营绩效变量,以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比重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负相关,流通A股比重及大股东治理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均无显著相关性.本文的实证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实行国有股减持、股权结构多元化以及加强中小股东公司治理功能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齐芳 《时代经贸》2009,(2):69-71
本文回顾公司治理发展历史,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国有股东合格主体如何由“一股独大”到多个大股东制衡.发展机构投资者和有效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大股东制衡与关联担保的隧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3年~200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木,实证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关联担保的隧道效应的相关关系,得出对控股股东的关联担保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呈正U型关系以及对控股股东的关联担保与股权制衡度正相关,其他大股东非但不能制约,反而会促进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的关联担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李明辉 《财经研究》2006,32(4):91-102
西方大量研究表明,公司的代理冲突程度越高,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动力就越强。文章在对179家IPO公司研究后发现,建立在英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代理理论对我国审计师选择行为的解释力并不充分。在公司规模、成长性、财务杠杆、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独立性等反映公司代理冲突的变量中,仅公司规模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有显著正向关系,管理层持股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审计则呈倒U形关系,没有发现成长性、财务杠杆与审计师选择存在显著关系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虽然学者们围绕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已经展开了诸多探讨,但鲜有研究关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方向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中国2003-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视角,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方向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企业股权制衡和企业可视性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突破式创新,但不会对企业渐进式创新产生显著影响;随着股权制衡不断增加,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先增强、后削弱,即股权制衡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突破式创新之间起着U型调节作用;企业可视性会削弱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结论有助于更加辩证地认识股权质押的创新后果,对促进企业创新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亦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公司治理水平低,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掏空公司的情况非常严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呈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显著负相关;隶属于企业集团增加了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董事会效率、信息披露透明度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与掏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高雷何少华  黄志忠 《经济学》2006,5(4):1157-1178
本文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的掏空无监督效果;股权集中加剧了控股股东的掏空;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的掏空无影响;管理者持股与基金持股均能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国家控制没有加剧控股股东的掏空;企业集团控制加剧了控股股东的掏空;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均显著影响了控股股东的掏空;产品市场竞争是抑制控股股东掏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value and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in a sample of non‐financial Vietnamese firms from 2008 to 2013. We focus on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regressions to test for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Our results reveal an ‘inverse U‐shap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value and cash holdings, which is in line with trade‐off theory. Specially, we further test whether the optimal cash level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financial conditions. In turn, this paper shows evidence of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value and cash holdings under different financial circumstances and that each type of firm will adjust its optimal cash level based on busines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高管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98年到2008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高管薪酬、高管持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薪酬对企业价值有非线性的"U"型影响,在高管薪酬超过一定的额度后,高管薪酬激励明显呈现出边际递增的激励效果.高管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只有线性正向影响,并未发现高管持股对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影响关系.本文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激励发挥了一定的激励效果,上市公司应该合理的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我国41家证券公司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证券公司在2002-2006年期间,股权结构趋向于更加集中;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的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与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本文还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特殊资产保护出发,基于终极控制权,探讨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以及大股东制衡机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战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虽然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显得越可靠和及时,但控股股东无意于提升信息披露的相关性。(2)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越高,即其特殊资产卷入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卷入信息操纵。提高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但同样无意于提升信息披露的相关性。(3)其他大股东可能阻碍控股股东操控信息披露,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可能对信息披露以及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产生负面作用。(4)其他大股东制衡度与信息披露指数、信息披露可靠性和及时性之间表现为显著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9.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case of the iPhone X,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Chinese companie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iPhone X have moved up along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ccording to the bill of materials, those companies contributed 25.4% of the value added of the iPhone X. About 45% of the value added of the iPhone X originated in Japan, South Korea, and other economies. The iPhone trade remains a significant element of the statistical distortion of the China–US bilateral trade imbalance. In terms of gross value, the import of one iPhone X results in a USD332.75 trade deficit for the US;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 value added, however the deficit is a mere USD104. The depreciation of the Chinese yuan (CNY) has very limited power to counterbalance the tariffs imposed b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because the foreign value added embedded in Chinese exports is 33.9% on averag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o counterbalance a 25% tariff, the CNY would have to depreciate by 43.3% against the US dollar on average, and to fully compensate for a 25% tariff burden on the iPhone X, a 400% depreciation of the CNY would be necessary. Hedging the risk of the punitive U.S. tariffs by depreciating the CNY is impossible.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的掏空无监督效果;股权集中加剧了控股股东的掏空;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的掏空无影响;管理者持股与基金持股均能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国家控制没有加剧控股股东的掏空;企业集团控制加剧了控股股东的掏空;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均显著影响了控股股东的掏空;产品市场竞争是抑制控股股东掏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