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本人有近20年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验。我将20年前的外企称为“老式外企”,因为当时大多数外企进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都没能实现本土化。当时的外企基本上没有实现本土化的可能性。因为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非常大,中国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熏陶,无法理解市场是怎么一回事。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与外国人很难沟通。  相似文献   

2.
壳牌公司1999年位居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排名前列,是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顶尖级”外企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外企一直顺风顺水的叶明钦,从来没有感觉到过所谓“天花板”的存在。“如果你说在外企的话就一定不能做到高层,就有玻璃顶,那也未必。IBM在我以前是老外作一把手,从我开始之后就是华人。”明钦  相似文献   

4.
耿俊华 《人力资源》2007,(12S):48-50
汇集上海400多家外资企业(以下简称外企)的薪酬福利数据,近日,中智人力资源2007年上海外资企业薪酬调研报告在金茂大厦隆重发布:2007年上海外企薪酬的平均增幅为8.9%。至此,上海外企薪酬,已连续三年增幅超过8.5%。但是,具体到不同部门、不同职位,则薪酬数据就有了“酸甜苦辣”,若要了解个中滋味,还需细细品味……[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公司动态     
《中国新时代》2007,(5):130-131
FESCO 2007年植树节2000余名外企员工及志愿者参加为深入开展“微笑北京”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外企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志愿服务意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外企服  相似文献   

6.
李杨  CFP 《东方企业家》2006,(8):94-95
相比于注重流程规范的外企,强调“上下一心”.“激发潜能”,注重“心态和个人素质训练”的“教练技术”在内地企业中逐渐拥有了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培训中心的历史几乎可以与FESCO的成长史划等号,最初,它的名称是“外企教学部”,主要任务是向外国商社的驻华代表提供汉语教学。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教学中心也改名为“外企培训中心培训部”,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展为外企员工,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语言类,还包括各种商务管理培训课程。2001年,经过增资的培训部再度将名称简化为“外企培训中心”,越来越多的“准外企人”也成为服务的对象,培训中心的业务内容也丰富为语言和管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8.
从国企跳槽到外企,张的感受并不向这个事实表面听起来那么风光。 1997年大学毕业,张的专业是电子。当时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张算是班里比较早签下合同的人。这家企业看起来确实不错,家大业大根基深厚。“大学毕业的孩子还是先稳定一点好。”张的爸爸曾经这样对他说。班里的同学各奔东西,面对那些进入外企的同学,张的心里并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工作3年之后,突然有机会进入这家非常著名的跨  相似文献   

9.
事件     
国家税务总局将审查重点瞄准“亏损”外企前不久,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反避税工作的通知》,其中“国际合作”、“涉外税务”、“国际税收管理部门”等赫然成为强调重点,针对外资企业的反避税已经成为国税总局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大量外企长期亏损的现象,该《通知》明确指出,税务机关将重点审查长期亏损、微利却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和跳跃性盈利企业,目标直指“亏损”外企。外企年避税金额究竟有多大?一个流传甚广的数据是300亿元左右,而这个数字只是官方的不完全估算。实际上,依据中国一些地方税务官员的测算,这个数…  相似文献   

10.
内资企业的高税率、宽税基、少优惠与外企的低税率、窄税基,多优惠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目前,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税收待遇差别很大。从总体上讲,内资企业的高税率、宽税基、少优惠与外企的低税率、窄税基、多优惠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据官方统计,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比内资企业要低 10%-12%左右,而且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力度大, 期间长,涵盖面广。但是在某些方面,内资企业也拥有一些外资企业并不享有的优惠。了解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差异,从而了解“两税”并轨这一重要税收环境的改变将会为内资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在这一变革中所孕育的发展机会,无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企业     
《新前程》2009,(9):95-95
大学生选雇主国企超外企 7月31日发布的“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司连续第二年独占鳌头。之后依次是宝洁(中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2.
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能以“外企”名义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的机构,北京外企体育协会希望通过在业余时间开展的大量体育活动,让外企职工感到FESCO不仅是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更能给他们带来一种“家”的感觉。增进FESCO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关系,丰富广大白领的业余生活一一这也正是外企体育协会成立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最近坊间因政府开始对内外资企业彻底统一税制而沸沸扬扬.但我们对此进行的一次小规模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外企已经开始“静音”。  相似文献   

14.
诱惑不仅唐骏、刘存周、石萃鸣、张醒生、何经华,有调查数据表明有越来越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正在加入从“国企——民企”、“外企——民企”的流动浪潮。在上海、北京、东莞等地的调查都显示,有近20%~30%的外企高级人才愿意流动到民企。而据广州某猎头公司介绍,他们约三成业务是“猎取”外企精英到民企,其中以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总监等高级职位为主。一位资深猎头分析,2004年人才在不同性质企业间的流向呈现出了非常清晰的两条路线:高层从外企流向民企、上市公司;中低层从国企流向外企、民企。看来,无论是高层还是中低层,民企都…  相似文献   

15.
上任     
《中国企业家》2006,(7):12-12
我跟外企十年的合作,总的感觉对我们帮助不大……另外国外企业有个毛病,他有核心技术也不会给你,所以“市场换技术”实际上是失败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认为,企业发展贵在坚持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6.
政策     
《财会通讯》2005,(7):4-4
享受股票期权也要缴纳“个税”;外企购买国产设备可抵免税;《试点证券公司创新方案评审暂行办法》发布;央行颁布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外企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了加强外企党建工作需要坚持“三个结合”的新思路,即外企党组织要坚持政治性与服务性相结合,外企党员要坚持利益性与先锋性相结合,外企要坚持盈利性与公益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天下没有永远的免费午餐,近三分之二的企业有可能被摘掉高新帽子,失去“两免三减半”庇护的外企也对这最后的诱惑垂涎三尺。  相似文献   

19.
外企,职业人向往的舞台。它以完善的经营模式、严密的管理制度、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不俗的薪酬体系成为各路英才梦寐以求的理想去处;而外企白领则成为“物质生活富足,精神品质高尚”的高档次生活代言人,自然是最受人羡慕的“光鲜一族”。 人们不名好奇,外企究竟绽放着怎样的光芒?外企光环下的白领又历练着怎样的世态人生?  相似文献   

20.
赵仕仁 《英才》2005,(6):23-23
表面上外企们生意做得风光红火,品牌知名度在国内也节节攀升,应该都赚翻了吧? 怪就怪在这,被揭开冰山一角的事实是:在华外企有60%以上都是亏损,年亏损总额达到1200亿元以上。原来,这么多外企是不“盈利”的。难道他们在赔本赚吆喝么? 让人费解的是,这些外企大都置多年亏损而不顾,在亏损之后竟又接连追加投资。到底他们是疯了,还是不正常? 好了,谜底早就被国税部门的官员揭开了,他们透露的信息是,事实上不少外资企业是盈利的,但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利用非法手段,每年避税达300亿元以上。外企玩的原来是“逃税冰山”的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