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商业劳动创造价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法 《江苏商论》2004,(11):36-37
商业劳动是直接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活动,它和其他服务业的劳动一样,都生产服务品,都创造价值。本文认为,商业劳动应是生产性劳动;商业职能不仅可以实现价值也可创造价值;商业利润不只是产业部门让渡来的,商业部门自己也创造利润;商业费用是用商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来补偿的。  相似文献   

2.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对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分析,揭示了科技创新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倍加效应;通过对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解读,阐述了管理创新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主要表现在物质生产领域,管理劳动、知识劳动等非物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的地位相对较低,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体系主要限于物质生产劳动领域,把非物质生产劳动舍象了。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到当今的高科技时代,经济形式产生了质的飞跃,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六成,如何看待服务劳动及其价值形成,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表示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目前,“熵”这个概念不仅运用在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中,而且也被引入了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将熵理论引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从熵的角度分析人类劳动,特别是服务劳动的物理本质,能较好地论证“服务劳动也是劳动的一种,也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李敏 《消费导刊》2009,(5):241-241
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流通中的大部分劳动都只是商品价值实现的条件,而不是创造价值本身的劳动,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商品实现价值的流通的成本越来越多,所耗费的流通领域的劳动也越来越多,因此流通领域的劳动也是能够创造价值的。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流通劳动价值观,即流通领域的劳动不仅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甚至是比生产领域的劳动更为重要而有效的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研究科技劳动创造价值的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科技时代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内容。科技私人劳动和科技社会劳动这对科技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只有经过市场交换的有用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科技商品。因此,科技劳动只有满足有用劳动、社会劳动和活劳动三个条件才能成为科技生产劳动而创造价值。科技非生产虽不直接凝结为价值,但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商业劳动包括附带的生产性劳动、纯商业劳动以及管理性、开发性商业劳动,其中开发性商业劳动是最高级的商业劳动。商业劳动能否创造价值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经营的单个商品来说,对商业企业的价值总量来说,有创造价值和不创造价值之分;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来讲,所有的商业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因此,"商业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且具有重大、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同一生产部门内生产率高的劳动是否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我国经济理论界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不论在部门之间还是在部门之内,等量劳动只创造等量价值,同一生产部门内生产率高的劳动不能创造较多的价值;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等量劳动创造等量价值,但在同一生产部门内,生产率高的劳动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笔者基本同意第二种观点,但觉得它没有阐明为何“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现代商业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其过程与状态如何,需择取多个层度审视.从“显性价值”的增值考察,现代商业劳动有创造和不创造价值之分;从“隐性价值”的增值考察,则无一例外地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9.
交换劳动创造价值的重要意义在于:重新评价了流通过程的作用,明确提出了“流通效率”要求,澄清了商业利润来源,解释了价格与价值背离的“峰值”。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经济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以及人们需求的增加,劳动形式日益多样化。与生产实物商品的劳动一样,生产非实物商品的劳动同样是为社会、为他人进行的劳动,同样存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交换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抽象劳动中介进行劳动量的计量和比较,同样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生产非实物商品的劳动同样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劳动作为价值的实体、作为价值凝结物,作为创造价值的源泉来说,具有唯一性,作为人类一般劳动力支出的价值规定性,是我们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而劳动在创造价值过程中质和量的多样性,则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不同生产性要素在参与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取决于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如何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劳动创造价值的多样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服务商品与商业劳动价值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畅 《商业研究》2004,26(3):4-6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 ,产业工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工人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在市场经济中 ,商品必须经过两级交换。一级交换是产业企业将产品交换给商业企业 ,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跨入流通领域 ;产业企业得到产业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和剩余价值。二级交换是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 ,使商品从流通领域跨入消费领域 ,商业企业在实现产业企业的产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同时 ,实现商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不是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瓜分来的 ,而是商业工人创造的。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马克思赖以阐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从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最根本的依据。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涉及许多问题,关于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也是讨论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新界定了劳动的含义及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标准,将生产劳动归结为自利性市场交换劳动,非生产劳动归结为公益性社会服务劳动,从而使得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标准,从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生产领域、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表象标准中解脱了出来。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分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领域和范围,并研究探讨了不同经济部门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马克思价值理论及其哲学基础的分析,揭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哲学依据,给更好地理解劳动价值论提供了理论支持。并通过运用这一哲学基础对当今复杂经济现象的价值创造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6.
是否创造有形物质产品不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没有价值(没有包含劳动)的东西可以有价格,当然包含劳动的东西更可以有价格,更可以“取得”商品交换的形式,这就是商业性服务;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服务具有商品属性。服务是商品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样也就具有具体劳动和一般劳动的属性;服务劳动不创造具体的有形商品(有形使用价值),但是服务劳动创造或提供了能够满足消费者某个别或某些方面需求的服务。服务劳动的价值将是无对象“凝结”,是非物态的,是无形的活劳动本身,因此服务商品的价值实体是活劳动。  相似文献   

17.
王建钢 《商》2012,(15):16-17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创造价值,财务部门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要积极围绕价值创造这一企业目标开展管理服务活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财务营运、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资本运作等多个途径达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人类科学劳动的凝结,它运用于生产过程就表现物化劳动,不能创造新价值,不是价值的源泉;本文试从分析它在价值创造中的应用与促进作用来说明这一论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而深化我们在新时代下对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价值网是信息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基于高度满足顾客需求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的理念,协调网内成员企业,提取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创造的新型模式。本文介绍了价值网的相关概念,对如何构建价值网来创追价值也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流通领域的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论述,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论证了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流通经济理论问题。文章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必须在坚持马克思流通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扩大劳动和生产劳动的概念;承认服务业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事信息生产、应用和传播活动的劳动也创造价值;肯定信息生产、流通、消费生产性不断增长和非生产性不断减少的趋势;要深入探讨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劳动性质,商业人员的劳动性质,金融资本流通的性质以及流通领域价值的创造与计量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