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低碳增长的内生驱动是相对于绿色发展规制及政策导向的外在压力而言的,强调低碳增长应当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内在经济机制。此时,低碳增长的内生驱动机制是实现持续性低碳增长的基本方式。本文运用Tapio脱钩模型、碳排放因素模型分析法,对2006-2018年海南省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海南省具有阶段性碳脱钩特征,第三产业比重、旅游影响强度、城镇化率、经济开放度具有一定程度的碳排放抑制趋势。当前,海南省仍然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绿色发展的严峻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低碳增长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际经验,在经济步入工业化后期,只有完成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才能实现增长的可持续性.中国适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地方无序竞争、市场分割、资源分布失衡以及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存在,制约了中国创新驱动发展.要破除这些障碍,需要从完善制度、整合市场以及优化调控政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经济开放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的趋利性与资源的配置等因素导致资金流、劳动人口等因素流动的动态综合评价,是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利用因子模型从对外经济开放与对内经济开放两个层面对中国36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开放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回归模型表明,其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市经济增长驱动下,通过加大对外经济贸易开放程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市的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效应,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经济开放度.  相似文献   

4.
包含经济制度变量的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清  袁永 《改革与战略》2008,24(6):20-23
文章运用扩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包含物质资本、劳动力、人文资本、产业结构以及制度变量的计量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疆沿边经济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中国新兴战略基地以及中亚经济的开放前沿,其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关乎整个新疆的发展与稳定。本文主要对沿边九地州的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对影响社会事业发展的13个指标入手进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九地州的社会事业发展并与乌鲁木齐市相比较,得出沿边经济带社会事业发展的不足,进而提出解决沿边经济带社会事业发展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沿边口岸城市是中、蒙、俄、朝四国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是东北亚国家陆海相连的纽带。本文对中国东北沿边口岸城市物流业与腹地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选取地区货运总量、地区GDP的发展进行定量分析。采用东北沿边11个口岸城市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定量模型计算等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沿边口岸城市物流业与其腹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沿边口岸城市物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模式,即基于货物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发展模式和口岸城市与腹地区域互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张显龙 《特区经济》2012,(5):207-209
针对广西沿边地区发展较缓慢的局面,为贯彻党和国家对广西地区的发展战略和要求,结合广西沿边地区发展状况,提出创办"北海钦州防城港沿边经济特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制定相应政策,为广西沿边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云南沿边地区经济开放的区域差异研究,对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云南沿边地区外向型经济水平低,区域内差异较大,结构也不尽合理。沿边地区应实行经济转型,全面提升开放型、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超越双边,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可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省际效应,并采用R软件生成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冲击方向和程度的地域分布图。从总体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中国内地各个省份经济增长的冲击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东部沿海和沿边省份经济增长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冲击性影响程度要小于内陆省份。为此,中国既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有效应对外部短期冲击,又要充分利用美联储加息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有利因素,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换,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在制定应对政策时,要准确区分中国内地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冲击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被视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和“引擎”,对于老工业转型的辽宁来讲,人力资本存量和增量,以及人才结构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从理论的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罗默和卢卡斯等人创立了以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阐释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现象,有力地说明了客观现实中的若干经济现象,自此国内外众多的经济学家把人力资本的因素纳入到了经济增长的模型中。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就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但是由于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不同,各种结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利用辽宁省1985年至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考察该地区人力资本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据此给出辽宁地区的人力资本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敏  曹家和  张乐 《特区经济》2012,(4):272-274
本文使用"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讨论了自然资源、需求要素、相关支持性产业、企业间竞争以及经济政策等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并利用1996~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因素。发现:①我国沿海地区具有金融产业集聚的地理优势,同时发现,当地的需求和政策也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②我国金融市场的二元结构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开放度较高,要素的影响作用明显,这有利于在市场机制条件下正反馈作用和收益递增作用的增强,有利于产业集聚的自我发展和不断完善。而在市场开放度较低的西部地区,各要素孤立存在,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优势网络,其金融产业也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d the World Bank's analytical framework relating to the quality of growth, the present paper constructs a framework that encompasses physical, international, human, natural and knowledge capital to synthetically interpret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defining the five types of capital and total capital, we analyz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se types of capital in China and in other coun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knowledge, international, human and physical capital have grown rapidly, with speeds of growth higher than that of economic growth. As the five types of capital have all increased at varying paces, the savings level of total capital in China has quadrupled in 25 years and overtook that of the USA in the 1990s. The changes in the five types of capital and total capital reveal that there are progressively multiple driving forces behind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long-term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reby raised.  相似文献   

13.
张晓旭 《改革与战略》2011,27(8):177-179
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方向。为了有效推动低碳经济转型,需要制定包含多种政策工具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文章总结了低碳经济政策的最新研究,对中国低碳经济政策体系的目标和特点加以探讨。这个政策体系应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碳税为核心,并结合税收返还和研究补贴。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项目监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 ,对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就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实行对外开放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marked by some profound changes since 2003. After 5 years 'consecutive high growth, China's foreign trade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slowdown in growth following the onse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over the past l O years, and to explore important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A majorfinding of the presentpaper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forces driving the high export growth in China, that is, low-cost labor, low-cost resources and low-cost money, have been disappearing. The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over the next l O-15 years, th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sustaining high export growth will b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xpor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raditional heaw industries and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and relying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high produc6vity to propel export expansion.  相似文献   

16.
白琳 《特区经济》2012,(7):216-220
云南沿边地区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内陆对外开放最早、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开放度逐渐上升,但"综合边缘化"因素依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欠发达水平及状况。本文将研究置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大背景下,以德宏州为例,对云南沿边地区区际、国际等二重开放情况及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沿边地区开放的路径及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杨盛琴  罗爽 《特区经济》2012,(6):165-167
通过对199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量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增加额的协整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对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而有效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这种促进作用中,基建性的实物投资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会优于货币性的财政补贴支出。基于该分析结果,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现状和农村地区政府部门的运作特点,对我国政府如何更加优化地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而有助于我国农村基础设计建设投资政策的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00年-2017年新疆15个地州(市)为样本,运用索罗残差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新疆目前处于规模经济阶段,增长方式为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减弱。其中,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南疆地区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粗放式经济增长特征较北疆地区更明显。同时发现,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各投入要素结构逐渐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逐渐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基于此,本文从扩大开放格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技术进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合理配置投入要素资源等方面提出优化新疆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为促进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边境贸易的统计数据,将边境贸易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边贸口岸的恢复和快速发展阶段、边境贸易政策规范及贸易额下降阶段、边境贸易持续增长阶段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边境贸易的恢复及跨越式发展阶段,提出未来边境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进步与兴起无不伴随着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建设经济强国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本文简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用事实与数据说明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带来的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