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们既是农业商品化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需要重新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发展迅猛,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强力示范与辐射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但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到向更高层次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以三门峡市为例,在深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重要作用及其面临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对策。  相似文献   

3.
徐淑英 《大众商务》2021,(22):195-196
只有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文章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实困扰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5.
保障农产品安全是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看形势不容乐观,且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必须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  相似文献   

6.
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关键是要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体系。本文认为在统分结合的新型粮食经营体系中,在培育生产经营主体层面,需要积极发展家庭经营型大户(家庭农场)、控制超大户和有序淘汰小散户,慎重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与公司农场;在培育服务主体层面,要重点培育和支持集育秧、机插、机耕、植保、机收和烘干为一体的综合性粮食服务合作社。  相似文献   

7.
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成发展对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过囿于人地关系紧张、土地流转规模比例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御风险能力弱等因素,导致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总体上发育不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成发展必须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人口数量过大的矛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与农业经营风险增大的矛盾,以及地方政府行政性行为错位和合理归位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商文瑜 《西部金融》2013,(10):66-6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流通、加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客体,分析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典型案例,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及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等,各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各不相同,科学界定各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位与功能,协调好各主体间的关系,整合各主体间功能,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构建相互合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强化资源整合、规范法律支撑、合理确定行业经营原则、重塑诚信体系等,以促进其整体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单一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合作生产经营模式、种养大户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等新型经营模式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在西南山区,由于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但其存在的先天缺陷使其发展速度减缓,乃至衍生出工业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绩效显著,但成功的不多;大户经营模式受制于规模偏小而发展缓慢,少数成熟的专业种养大户开始向多元化家庭经营方式转变。西南山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与培育应该创新思路,优先培育和重点发展大户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引导其他经生产营模式规范健康发展。为此,应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发展农业科技专业服务组织,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强现代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2.
绿色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的新战略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新战略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基本思想在于: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循环运作模式、并行工程理念以及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等四个方面。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绿色消费和绿色回收构成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现代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模式,应从制定相应的导向性政策法规、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重组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的业务流程、重塑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和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等途径措施入手。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促进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也掀起了家庭农场研究的热潮并一直延续至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家庭农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何在新时代实现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给家庭农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因而有必要对已有的家庭农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家庭农场研究提供启示和方向。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CSSCI收录的题目包含“家庭农场”的382篇论文,从家庭农场的概念特征与地位作用、形成原因与发展条件、发展模式与经营模式、适度经营规模与经营效率(绩效)、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等5个方面总结其主要研究成果:(1)家庭农场是介于企业和普通农户之间的农业经营主体,既有“家庭”的特征,也有“农场”的属性;当前,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力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之一。(2)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不均衡催生了家庭农场;我国家庭农场的产生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密切相关,而制度改革是家庭农场形成机制中的关键因素;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土地流转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投资保障和社会保障等。(3)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主要模式;各地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家庭农场实践也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4)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要“适度”,而“适度”的标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具有显著差异;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明显高于普通农户,但经营效率普遍不高,尤其是技术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和绩效受到农场主及其家庭特征、农场经营方式和技术水平、经营环境和配套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和政府补贴等因素的影响。(5)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比如:农场主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欠缺,农场经营规模或方式不当、投资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土地产权和流转制度有待完善,融资较为困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应从土地流转、农地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场主培育、金融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加以完善。我国学者对家庭农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产生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如:截面分析较多,长期跟踪分析不足;经济学角度分析较多,多学科分析不足;国内分析较多,国际比较分析不足。  相似文献   

14.
现代物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更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处于落后的传统物流阶段,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必须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并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抓住热点、重点、难点,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促进企业和谐,保障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步入新常态后迫切需要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农业发展,但科技供求“最后一公里”难题制约着农业科技进步,根本原因是传统的科技创新与推广模式自身的缺陷。基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模式的历史演变及局限性,新常态下解决科技研发与科技应用“两张皮”的前提条件是形成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新融合机制、新利益机制和新互动机制。新机制的运行可通过构建“政府推动、科研院所主导、新型经营主体运作”的新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17.
WTO农业协议:局限性及我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WTO农业协议的基本框架结构,进而指出了农业协议在关税约束条款、非关税壁垒的关税转化、最低市场准入机会的分配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由此提出了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的目标及原则,并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如调整和改革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建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优势、完善关税保护手段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重要农产品供求平衡与支持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新时期我国重要农产品的供求平衡问题,既要有动态平衡的观念,又要有区域平衡的思想。同时,必须在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务件下,采取新的综合性农业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