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培吉  黄飞彪 《金卡工程》2010,14(6):205-205
旅游合同违约行为通常会导致旅游者的精神损害,很多旅游者在发生旅游合同纠纷后诉诸法院时,法院会以违约对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法律规定为由不予以赔偿。本文以我国相关立法现状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旅游合同违约应得到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同时简单论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将突破现有的民事责任理论中违约不可获得精神赔偿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张俊扬 《金卡工程》2010,14(10):97-97
按照大陆法系的传统理论,精神损害赔偿只在侵权中才会产生,而在违约之诉中不存在这一问题。在英美法系国家,也持同样的原则。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指出,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在合同之诉中,疼痛和折磨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是不能赔偿的。但是,在违约之诉中此种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呢?这就取决于合同的背景以及标的了。如医生在手术时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但应限于违约人可预见的精神损害。那么,在我国立法上的情形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沈宝慧 《金卡工程》2010,14(4):129-12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格精神利益的保护,为因违约而造成的人格精神利益提供司法救济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伴随经济的发展,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因违约而导致的精神损害得不到赔偿,因此有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关于违约责任中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一直以来争议颇大,我国至今在立法上未作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却客观存在,现实生活亟待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从保护受害方利益出发,对违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是非常必要的,但应有一定的限制范围,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在立法和司法中明确它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和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旅游合同立法的重要意义。传统观点认为,违约之诉并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本文通过研究各国的法律现状及其在实践中的做法,认为各国在因违反旅游合同而引起的旅游纠纷中已经尝试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运用。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实践,认为在旅游合同这类特殊性质的合同违约中,可以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加强对旅游者的保护。这就需要我国不断完善有关旅游合同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合同法调整的是交易双方的契约关系,在利益的取舍上要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但在守约方没有受到财产损失,而违约方却获利的情形下,现有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以公平价值为依托,无法提供充分的补偿.以法经济学为研究视角,从经济学成本—收益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违约获益赔偿责任将传统损害赔偿责任的起点从守约方的损失转向违约方的获益.通过考察论证违约获益赔偿责任的正当性,追索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机制,对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安排作经济的分析,并以此为契机,规范相应的制度设计,弥补传统违约救济局限性,完善我国违约赔偿责任体系的救济功能及途径.  相似文献   

7.
合同一方违约,导致另一方解除合同后,非违约方可以主张的损害赔偿范围是否包括可得利益?本文运用比较法的分析方法以及对合同法的规定进行整体解释,对合同违约解除损害赔偿范围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第584条为有关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可从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两个视角进行分析。事实因果关系视角下,应注意区分履行利益、信赖利益和返还利益。在因解除而发生的违约损害赔偿的计算中,应注意履行利益和返还利益的关系,避免重复计算。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决定中,确定性问题位于事实因果关系层面,是事后判断;而可预见性问题位于法律因果关系层面,是事前判断。若涉及确定性问题,确定性问题的探讨应在可预见性问题之前。  相似文献   

9.
王婷 《投资与合作》2011,(9):251-251
我国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第97条确立了合同解除之损害赔偿的基础性条款,于第113条初步确定了赔偿范围,但对于具体赔偿范围以及损害赔偿的估算方法.我国却没有明确的立法。本次综述的目的就是对国内外就此问题过去与现在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力求展现出一个清晰的违约解除合同之损害赔偿制度的轮廓。  相似文献   

10.
夫妻忠诚协议是将法定忠实义务予以契约化的身份协议。在民法典时代,应原则上认可忠诚协议的效力,理由包括: 忠诚协议满足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此种协议并不存在一般性违背强行法或公序良俗的特征;忠诚协议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在婚姻家庭领域的体现;忠实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忠诚协议是对法定忠实义务的重述;承认其效力有助于弥补法律对违反法定忠实义务之制裁的不足,有助于实现保护婚姻家庭这一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宗旨,有助于对优良家风和善良风俗的弘扬。忠诚协议虽能在夫妻之间产生拘束力,但其约定义务因涉人身性,故无法诉请履行。违反忠诚协议成立违约责任。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条款原则上有效,在约定违约金数额过高时,可参照适用违约金酌减规则;在双方关于违约后果的约定悖俗而无效时,可视为未约定违约金,当事人可就违约行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并且,应当允许守约方在不离婚的情形下,向违约方主张违约金或违约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1.
贾莉蔷 《金卡工程》2010,14(10):67-68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法律人性色彩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各国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这一问题,是整个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关键,也是权利主体据以索赔的请求权基础。虽然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已对此问题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规定,但不可否认由于理论和现实因素的制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仍有需要完善之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适用范围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以期对近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邵文秋 《金卡工程》2010,14(7):163-163
对于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我国传统诉讼观念认为,精神赔偿不适用刑事案件损害赔偿请求。但是2010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中,第22条明确指出"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在现行法律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这对刑事诉讼应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解析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可知,其规定的工伤待遇中没有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项。但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伤中的精神损害能否依法要求赔偿存在4种情形,有的可以得到赔偿,有的则不能。而且依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指向的对象不同,工伤精神损害赔偿争议的仲裁与诉讼又分3种情形。为维护工伤职工的正当权益,我国有关工伤精神损害赔偿的实体立法和程序立法应进一步配套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实践中存在大量因婚约解除,使得婚约一方以”婚约保证金”,”青春损失费”为由诉至法院,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是解决违反公序良俗的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人格权和人格利益减损。笔者认为不应支持婚约纠纷的精神损害赔偿,但应该赋予受损害方经济补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5.
吴银辉 《金卡工程》2010,14(2):56-57
精神损害是指因加害人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不能以金钱衡量的精神或肉体痛苦及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是指侵权行为人对于自己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所给予的一种财产的赔偿。植物人和精神病人虽然无痛苦感受能力,但依然享有权利能力,由于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及精神利益的损失同样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只是该权利须由其代理人代为行使。构建植物人和精神病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及保护植物人和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间货物买卖的增多,在一方违约胡情况下,守约方采取损害赔偿措施以保护其自身利益,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外损害赔偿制度的原则为研究主题,根据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国内立法及国际统一立法的相关规定,在分析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损害赔偿制度的原则提出个人的修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起交强险是否覆盖精神损害赔偿,我国学界对此颇有争议,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否定论部分学者认为交强险不应当保障精神损害赔偿,其主要理由有:第一,精神损害赔偿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惩罚致害人的性质,和交强险"对受害第三人予以及时、合理补偿"的立法宗旨有一定冲突,并且在现行侵权责任法体制  相似文献   

18.
认定著作权的侵权事实并公正及时地解决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难题,本文从侵权行为的本质出发,指出现有著作权法对侵权认定及赔偿额所存在的欠缺;以主客观要件综合考虑确定法定赔偿额,适用惩罚与填平相结合的赔偿原则,严格限定侵权损害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应在刑事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中增加精神损害赔偿。同时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运用应进一步法定化,应尽快对精神损害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主体进行权威界定,以保证这一制度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20.
精神损害赔偿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损害赔偿,以恢复原状和填补损害为原则,关注的是财产价值。精神损害赔偿关注的是人的尊严、人的精神世界的安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神损害的程度和损害持续的时问应是精神损害赔偿重点关注的基本因素。从抚慰、填补、惩罚三个方面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