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中国2001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的产出缺口估计结果显示,央行在调整利率时相对通货膨胀率变化更注重应对产出缺口的变化,中国菲利普斯曲线呈现较明显的前瞻性特征。与使用HP滤波方法估计结果相比,用新凯思斯DSGE模型估计的产出缺口更能解释中国历史宏观经济波动;中国实际产出主要受到需求和技术冲击的影响,潜在产出主要受到技术冲击的影响,而成本推动冲击和政策冲击影响非常小;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采用DSGE模型对中国产出缺口进行估计的结果是可靠的,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产出和价格的数据,建立了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用分析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考察经济增长和价格对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响应。实证研究表明,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标准差均较大,而且总需求冲击波动性要大于总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说明我国经济在样本数据期内存在波动性。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总供给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长期趋势,而总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短期影响;对于价格而言,总供给冲击对价格产生负向长期影响,总需求冲击对价格产生正向长期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在于供求冲击为负,供给负冲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产出缺口-通胀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AS曲线),构建了产出缺口和通 胀率的SVAR模型,并将识别结果同B-Q约束条件下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以此来探究我国近 三十多年来宏观经济系统中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胀动态的效应。主要得出以下结 论:第一,供求冲击之间高度相关;第二,需求冲击是我国通胀波动的决定性因素,并且存在 持久稳定的效应。第三,供给冲击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第四,我国存在相对陡峭 的菲利普斯曲线(AS曲线)。第五,产出缺口与同比CPI对我国经济状况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依据1994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2季度产出和价格的季度数据,建立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用以分析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考察经济增长和价格对总供给、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响应。实证研究表明,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标准差均较大,而且总需求冲击波动性要大于总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说明我国经济在样本数据期内存在波动性。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总供给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长期影响,而总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短期影响;对于价格而言,总供给冲击对价格产生负向长期影响,而总需求冲击对价格产生正向长期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在于供求冲击为负,供给负冲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基于2001~2009年中国省际季度面板数据对开放条件下产出缺口型菲利普斯曲线进行再验证,通过三种通胀率指标以及四种滤波测算的产出缺口的稳健性检验,我们发现开放条件下混合型菲利普斯曲线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的价格波动。进一步子样本分析表明: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始终对通胀率有显著的影响;从地域上看,供给冲击对沿海地区的作用明显高于内陆,而产出缺口对内陆的影响则更重要;从时间上看,产出缺口和供给冲击对通胀率的影响都在不断加强。我们的研究证明管理好通胀预期对当前反通胀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强调在利用传统需求管理的手段实现国内宏观经济均衡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外部供给冲击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运用SVAR方法,得出了我国利率冲击对消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经验事实:下调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消费和产出都呈驼峰型的持续增长,通胀率先以倒驼峰快速下降然后正驼峰上升,惯性回复至稳态。同时,为进一步从经济理论上解析利率冲击对消费、产出和通胀的传导机制,模拟了一个融入"深度"习惯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并运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结构参数,发现其较好地拟合了上述三个经验事实。  相似文献   

7.
研究依据Quah和Vahey的核心通货膨胀定义——通货膨胀中对实际产出没有中期和长期影响的成分,建立了包含产出、通货膨胀和石油价格冲击的三变量SVAR模型,通过分离出三种冲击对通货膨胀的作用结果来估算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率。对估算结果分析表明,使用该框架下SVAR估算的核心通货膨胀率符合通货膨胀经济理论,这说明我们的估计方法和研究结果非常合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中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我国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并建立产出缺口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进行通货膨胀预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我国通货膨胀,从而能为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Kalman滤波和多变量HP滤波的原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为理论基础,利用Kalman滤波和多变量HP滤波方法估计我国1995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2季度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估计结果表明各产出缺口基本上与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相吻合。利用Coe和McDermot(t1997)预测模型和VAR模型检验表明产出缺口能够很好地预测通货膨胀率,尤其是Kalman滤波估计的产出缺口预测效果更好。因此产出缺口对于货币当局的政策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以货币供应量和汇率为代表的货币因素、供给因素以及需求因素引入菲利普斯曲线建立了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并利用1995年第1季度~2013年第2季度的数据来实证分析不同因素对于我国通货膨胀动态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前瞻性预期与通货膨胀惯性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存在,但是前瞻性预期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其次,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率影响具有最重要的作用,而代表需求因素的产出缺口以及代表供给冲击的原油价格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小;最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通货膨胀可以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集1995~2009年的中国季度数据,构建由政府财政支出、税收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三个变量组成的SVAR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和税收两个财政政策变量冲击对中国产出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冲击引起的波动是引起中国产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财政支出冲击和税收收入冲击在波动贡献、作用力度、时滞、持久性等方面的特点各不相同。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设定IS-AS-MP模型并采用SVAR方法估计,发现欧元区成员国不对称性冲击仍然大量存在,实际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对称性明显高于实际供给冲击。欧元区现行的制度设计造成了成员国抵御非对称性冲击能力的减弱,不利于经济周期与德法两国不同步的成员小国的经济调整,但应对不对称性冲击仍需靠深入推进欧元区一体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通胀预期形成机理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的1999年四季度以来的居民通胀预期季度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考察。研究表明,居民通胀预期具有自我实现的性质;以往的通胀经历、汇率波动、资产价格、国际油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形成均有明显影响;货币供给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幅度不大但较为持久,产出缺口、工资水平、粮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的1999年四季度以来的居民通胀预期季度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考察。研究表明,居民通胀预期具有自我实现的性质;以往的通胀经历、汇率波动、资产价格、国际油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形成均有明显影响;货币供给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幅度不大但较为持久,产出缺口、工资水平、粮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以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日益显著。为了检验我国扩张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是否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选取1998年3月—2012年3月的季度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着重研究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影响都存在非对称性:在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均大于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扩张和衰退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在产出和物价方面存在的非对称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以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日益显著。为了检验我国扩张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是否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选取1998年3月—2012年3月的季度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着重研究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影响都存在非对称性:在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均大于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扩张和衰退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在产出和物价方面存在的非对称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SVAR模型,借助2005—2015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对影响通胀预期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通货膨胀预期形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预期锚定;实际通胀率是影响通胀预期的重要因素,保持低而稳定的实际通胀率是关键;产出缺口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是一个由正向转为负向的过程,保持适度合理的产出缺口对稳定通胀预期具有重要作用;货币供应量变化对通胀预期具有时滞性,新增货币的精准使用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当是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1994Q1-2008Q4的数据并分别利用三次趋势和HP滤波两种模型方法估计了我国的实时、准实时和最终产出缺口,分析表明,这一时期我国的产出缺口遭受了较大而且高度持续的修正,说明我国的实时产出缺口和基于事后修正数据估计的产出缺口有很大不同。由于产出缺口是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依据,而货币政策决策总发生在实时,不能等待后来产出缺口等数据信息的修正,因此,区分实时数据和事后修正数据对政策分析和评价而言可能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2~2012年季度GDP数据,论文使用包含非对称性冲击且设定趋势成分、周期成分的冲击间存在相关性的未察成分模型,对中国实际产出的波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论文采用的模型很好地刻画了经济运行的典型特征;实际产出的周期性波动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实际产出的周期性波动来源于趋势成分冲击和周期成分冲击的共同作用;结合经济在不同状态的持续时间、转换概率及潜在经济增长率来看,经济增长具备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货币数量论构建了货币冲销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3年第2季度到2006年第3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央行的货币冲销确实能有效抑制由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并且其理论冲销效果和实际冲销效果差别较小。进一步的,利用2000年8月到2006年9月的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外汇储备增加和货币冲销对物价水平以及社会产出的动态影响进行考察。研究表明,中国的外汇储备变动具有明显的通胀效果,而货币冲销对物价有显著的平抑作用,但对产出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