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北大方正的名字,长久以来与一大串闪亮的字眼相联系:“高科技的样板”、知识经济的化身”,等等,不一而足。在人们的印象中,方正一直是一个技术与经营完美结合的典范。然而,就在外界的一片叫好声中,方正猝不及防地跌入了波谷。去年11月份,一直顺风顺水的方正发现,十几年的好光景之后,自己的日子突然变得艰难起来。方正的业务主体方正(香港)有限公司经营出现1亿多的巨额亏损。方正集团2.4亿的利税总额比1997年下降了1个亿。方正的市场沉浮如此剧烈,不能不令人感到突兀和震惊。方正的现象是孤立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它所展示的是一种普遍存在但尚未被人们广泛认知的现象:一个靠先进技术起家的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如何在“技术与管理”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技术与管理犹如企业的双翼,在创业阶段,有时只靠领先的一翼就可以一飞冲天,但进八守成阶段,如果弱短的另一翼一直不能充分展开,企业就很难进入持续平稳发展的“平流层”。更加危险的是,领先的一翼往往会掩盖另一翼的弱短,使企业丧失警惕,在不知不觉中突然陷入困境。“平衡”的难题,困扰着诸多高科技企业。即便是如微软这样“飞行”速度令人眩目的大公司,也在不断地调整着它的“两翼”。今年5月,微软在擅长经营的首席执行官巴尔默的主特下,开始一次全面的战略调整——使微软不再只跟着公司技术专家的指挥棒转,而是更加关注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对方正来说,这种“平衡”的难题自其成立就一直存在,方正管理层也一直在思考解决这一难题——方正的技术领袖和灵魂人物王选在想,方正的“铁腕人物”、集团董事长张玉峰也在想。他们思考的结果引发了方正集团4月21日的高层地震。 相似文献
3.
在Dropbox成立之前,已经有几百家云存储公司了。这个领域看似竞争激烈,但用户总量并不大。Dropbox如何打破这个行业僵局,成为业内领袖? 相似文献
4.
6.
多元化经营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很快便进入高潮。但由于多元化战略具体操作不当等原因,1997年后,大多数多元化企业败下阵来,巨人集团的轰然倒塌似乎标志着多元化战略在国内的彻底失败。期间,大量学者对我国多元化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与探讨,虽然提法各异,但讨论结果趋同,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多元化的非相关扩张瓦解了企业主营业务,不利于核心能力的形成。非相关扩张似乎给出了多元化失败的原因,但这只涉及到问题的表面,进一步讲,为什么这些企业实施的是非相关而不是相关多元化呢?这里面原因复杂,但一个主导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8.
10.
11.
12.
面对市值达340亿的富通国际,时任中保集团董事长的杨超并没有半点退让。因为飞机误点而迟到谈判桌的富通执行董事Jozef De May,得到的只是杨超拂袖而去的回应。中国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自然要用懂得国际游戏规则的人来做事,而杨超接替王宪章担任中国人寿董事长,说明中国保险业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据一份企业人员流动状况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各种组合形式的企业类型当中,私营企业人才的"跳槽率"是最高的.很多私营企业一年甚至要走掉"几拨人".这种现象在内地的企业里表现得尤为明显.私营企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子,但企业内部人员的频繁流失无疑会给这些私营企业带来人力资源上的缺口,使企业发展严重"供血"不足,但私营企业为何会出现留不住人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