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坛 《金卡工程》2010,14(8):104-105
政策性银行在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国内的商业性银行立法相比,我国对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就显得十分的滞后,我国资金尚未有一部关于政策性银行的专门立法。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争抢业务的现象,这与当初设立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初衷是违背的,因此在当下加快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1994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由于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簟性银行法,导致我国政策性银行缺乏从法律层面对其性质、职能及业务范围的界定,致使其行为边界存在模糊性。政策性银行立法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良性发展,有学者认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在某些领域内存在“冲突”,商业性银行也抱怨政策性银行染指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因此,在我国至今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法的情况下,理性思考和明确界定政策性银行的行为边界显得尤为重要,更具现实意义。通过界定政策性银行行为边界,一方面规范和促进政策性银行的运行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政策性银行法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韩峰 《云南金融》2011,(6X):71-71
我国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立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要实现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的相互分离,同时也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资金的需求的大背景下设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这使得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一些弊端和缺陷在实践中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立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要实现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的相互分离,同时也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资金的需求的大背景下设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这使得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一些弊端和缺陷在实践中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5.
处理好政策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史瑞培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如何处理好这些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是深化金融与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一、两种融资体系不能兼容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虽然同为金融机构,但有质的不同。政...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商业性银行的是,政策性银行在出现问题后,会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借口,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使道德风险更加严重。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防范政策性银行的道德风险,保证政策性银行的稳健经营已经成为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靖 《海南金融》2007,(5):62-65
随着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国高度集中的政策性银行多头监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这种监管模式存在着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以及人力资源浪费等各种问题.本文拟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监管着手,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监管机制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监管的不同点,以期对我国的政策性银行监管机制的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政策性金融是与商业性金融相对应的,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之后,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转型问题已成为国内金融改革的又一个焦点。本文对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当前政策性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外政策性银行转型的趋势和做法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对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四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银行家》2007,(12)
构成中国政策性金融主体的三家中国政策性银行,其成立的背景在于传统国有银行在"商业性"与"政策性"二合一的功能定位下伤痕累累。将政策性职能从传统国有银行中分离,既是为了保存商业性金融的活力,也是为了使政策性金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只是,曾经与"商业性"密切相连的政策性银行在独立运转后就不再面临"政策性"与"商业性"矛盾的尴尬了么?中国政策性银行十多年的运转史不仅不  相似文献   

10.
当有些金融业务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涉足的情况下,政策性金融可以先期进入,予以引导。但是一旦商业性金融开始进入,市场机制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时,政策性银行应当毫无疑问地退出这一领域转而开发新的市场失败领域,这是基本原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1994年,我国政策性银行迎来了诞生元年,这也是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逐步成型的关键一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以及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原则,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逐渐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商业银行处于不利地位。面对政策性银行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在竞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这引发了理论界关于“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激烈争论。2007年1月19日,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指出将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定调市场化转型试点,进出口银行由纯经营政策性业务,向兼营政策性业务和自营业务转变。农发行将对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至此,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在此背景下,研究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定位政策性银行改革的目标定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是什么?与商业银行之间是否应该存在竞争?这两个问题,其本质在于改革的目标是以政策性为主还是以商业性为主。有的学者强调政策性。白钦先(2005)结合国外政策性银行改革的经验,从宏观的战略的层面解析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一定限度下可以经营某些商业性金融业务,尽管其限度和比例有时因国而异,但都没有超过以政策性金融业务为主的界限。他还特别提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二者的界限在发...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成立于1994年。十年来,三家政策性银行发挥着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进出口企业和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政策性信贷支持,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政策性银行本质上也是银行,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征决定了其在执行国家政策的同时,同样面临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银行的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勉 《上海金融》2001,(10):6-8
若从20世纪30年代政策性银行的普遍建立算起,政策性银行到今天已走过了风风雨雨、70多个年头,基于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干预经济的理论,它们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是由于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不完美性,给予了政府调节经济的空间,在配置金融资源上也是一样。商业性金融机构并不能完全解决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于是政府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并按照自己的意图来配置一部分资源,使之流向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或无力涉足的领域,从而解决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衡的问题,促进经济全面和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失效是中小企业融资产生"双缺口"的根本原因.作者认为,邮政储蓄银行不应肩负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身份,而应定位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以疏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农业发展银行现在可同时开展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体现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银行定位,应该服务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但是,当农业发展银行同时开展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和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时,资金总量有限,出于财务绩效考虑,其农业商业性信贷业务会对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产生排挤,政策性的支农定位会变得模糊起来,农业发展银行为了追求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8.
赵敏 《财政监督》2004,(6):48-48
政策性金融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融资手段,与商业性金融相比,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推动整个经济体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从1994年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建立至今,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建立是基本成功的,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特殊的政策诱导和区域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村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商业性银行分设构想潘德祥,张志杰,邱陵,陈怡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出发,我们认为,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应是农村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商业性银行的分开设立。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以中央银为为领导,以国有商...  相似文献   

20.
张晓莲 《西安金融》2003,(12):38-39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商业银行的“三性”经营原则得以最终确立,同时政策性银行也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了自身的经营约束机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商业银行体系内部相互之间的竞争由于大家所处的政策环境基本一致,因此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之间的竞争伴随着相互之间的竞争摩擦却引起许许多多的争议,在银行界带来了一场比较广泛的讨论,那么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面对市场该如何合理合规合法的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呢?两者之间应该保持怎样一种竞争态势呢?这里笔者想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