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群租”作为一种新的居住形态正在逐渐形成。然而,对这种尚待规范的新型居住方式是堵是疏?怎样加以管理?如何平衡小区居民和“群租”群体的利益关系?面对越来越多的“群租”现象所导致的管理风险又该如何规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和城市房价飞涨,一种新的房屋租赁形态逐渐产生并呈蔓延之势,那就是所谓的“群租”——将一套住宅分隔成很多小间,分别出租给很多不同的人居住。比如一套三室二厅的住宅可能分租给10多户人家,一间20平方米房间或许挤了20个人,等等。“群租”在不少小区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产生了很多问题。仔细调查、分析和解决群租问题已成为相关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和业主委员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清雅苑教师公寓为例对经济适用房“群租”现象及引发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群租现象"的情况存在日久,但当作一个话题来讨论却是近几年的事情.随着"群租现象"的愈演愈烈,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浮出水面,尤其对物业管理产生着日益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当前媒体报道的“群租”,还是早些年出现的“合租”都是房屋租赁的特殊形式。“群租”本质上就是承租人更多的“合租”,这是租赁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从租赁的经营属性讲,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因为租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5.
所谓“群租”,就是三户以上的房客或者十几、二十几个陌生人,混合租住在一套公寓里面的居住行为。群租是现阶段高房价、低收入,廉租房不到位引发的民间租房经济现象。“群租”属于社会学范畴,是城市社会生活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牵涉到多方的利益,比方说政府、物业公司、房东、二房东和房客以及房屋的周边近邻等多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28日“上海绿城群租案”的曝光,吸引了众多眼球,有关群租的种种观点也纷纷登台唱戏。有人认为群租弊大于利,应该严格禁止;有人认为群租是一种权利,该管不该禁;还有人声称群租现象的大量出现证明了房市价格虚高,扯下了房市价格的遮羞布等。从表面上看,似乎各方演的都是同一出戏,都是围绕群租而展开,但我们如果足够细心,就可以发现各方人士的出发点不同,实质目的也不一样,其观点对社会的意义自然也不能相提并论了。  相似文献   

7.
“群租”是近年来出现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一种社会现象。虽然目前对于“群租”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笔者在此暂且将其定义为:多人为了满足居住的需求共同租房的一种行为。判定是否为“群租”,在笔者看来还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多人居住导致人均居住面积小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二、租户之间除了根据各自的租房合同共同承担租金以外,不再具有其他社会关系。由此,一家人共挤一间小屋、学校的集体宿舍等情形就不应该算作“群租”。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某小区一个三房一厅的“群租房”内,发生废气中毒事件,8名房客中5名病情较重送医院治疗。在此之前,上海市普陀区、闸北区、浦东新区针对“群租”问题,都曾经有过房地局、工商局、公安局、税务局、街道办的联合执法。在上海,“群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2006年11月30日,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颁布《关于加强居住房屋租赁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以约束愈演愈烈的“群租”行为。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28日"上海绿城群租案"的曝光,吸引了众多眼球,有关群租的种种观点也纷纷登台唱戏.有人认为群租弊大于利,应该严格禁止;有人认为群租是一种权利,该管不该禁;还有人声称群租现象的大量出现证明了房市价格虚高,扯下了房市价格的遮羞布等.从表面上看,似乎各方演的都是同一出戏,都是围绕群租而展开,但我们如果足够细心,就可以发现各方人士的出发点不同,实质目的也不一样,其观点对社会的意义自然也不能相提并论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群租"作为一种新的居住形态正在逐渐形成.然而,对这种尚待规范的新型居住方式是堵是疏?怎样加以管理?如何平衡小区居民和"群租"群体的利益关系?面对越来越多的"群租"现象所导致的管理风险又该如何规避?  相似文献   

11.
所谓"群租",就是三户以上的房客或者十几、二十几个陌生人,混合租住在一套公寓里面的居住行为.群租是现阶段高房价、低收入,廉租房不到位引发的民间租房经济现象."群租"属于社会学范畴,是城市社会生活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牵涉到多方的利益,比方说政府、物业公司、房东、二房东和房客以及房屋的周边近邻等多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采取与多人合租的方式进行群租是困难群体的无奈选择。政府部门不能仅仅以群租现象具有一定危害性就采取简单的方式进行整治或者以规章的形式加以禁止,而是应当履行服务行政或给付行政职能,积极为这些特殊的困难群体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借鉴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以发展公共租赁房的形式解决城市群租者的居住问题,并通过立法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以保证现代服务政府理念下政府保障公民居住权职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当前媒体报道的"群租",还是早些年出现的"合租"都是房屋租赁的特殊形式."群租"本质上就是承租人更多的"合租",这是租赁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从租赁的经营属性讲,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因为租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4.
"群租"是近年来出现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一种社会现象.虽然目前对于"群租"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笔者在此暂且将其定义为:多人为了满足居住的需求共同租房的一种行为.判定是否为"群租",在笔者看来还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多人居住导致人均居住面积小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二、租户之间除了根据各自的租房合同共同承担租金以外,不再具有其他社会关系.由此,一家人共挤一间小屋、学校的集体宿舍等情形就不应该算作"群租".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某小区一个三房一厅的"群租房"内,发生废气中毒事件,8名房客中5名病情较重送医院治疗.在此之前,上海市普陀区、闸北区、浦东新区针对"群租"问题,都曾经有过房地局、工商局、公安局、税务局、街道办的联合执法.在上海,"群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2006年11月30日,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颁布《关于加强居住房屋租赁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以约束愈演愈烈的"群租"行为.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有媒体报道天通苑20余业主联合抵制"群租",号召以法律为武器发起集体诉讼①.天通苑西三区的一名业主在社区网上发出了题为<天通苑业主向"群租"说"不">的公开信,信中说,天通苑部分业主将公寓隔成很多小房间,一套165平米左右的三居被隔成8-9个房间,再加上原有的3个卧室和厨房.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市场通路建设往往会出现厂家向经销商的“压货”现象。文章分析了“压货”产生的根源。探讨了“压货”现象给厂家、经销商带来的危害性。分别从厂家和经销商的角度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压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医院的“红包”现象前些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天也还只是“犹抱琵琶半掩面”,虽然已从幕后羞答答地走到了台前,但毕竟只能暗送秋波,而如果不加以有效遏制,任其蔓延,那么,“红包”恐怕就会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在贯彻中纪委有关会议精神中,各级医院要把“红包”现象列为专项治理的重点,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制定扫除这种现象的对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红包”现象的产生有其自身复杂的社会原因。第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医疗事业部分功能转换认识模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事业由单一社会福利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化,某些特殊服务相继进入市场。这些变化,使某些医务工作者认识上产生误区:其一,把市场经济与单纯盈利等同起来,如有的人认为,只要能赚钱,干什么、怎么干都可以。其二,混淆经济生活中等价交换原则与医学道德原则的本质区别,把医患关系看作供求关系和买卖关系,把收“红包”作为“脑体倒挂的一种补偿”,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正常现象。第二,社会上行业不正之风的影响。有的病人臆测:社会上不送礼品办不成事,恐怕医院不送“红包”也治不好病。于是一入院就搞“院情调查”,对不同的医务人员标出不同的价格标准,有的人甚至“红包”送不出去就不放心...  相似文献   

19.
章分析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根源,阐述了消除“假账”现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票贩子”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假和春节将至,各大火车站“票贩子”倒卖车票现象严重,铁路警方虽进行了“围剿”,但效果不尽人意,本分析了“票贩子”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危害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