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错误思想影响,在农业信贷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着沉淀多、效益差的弊病。三中全会以后,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经济开始活跃,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农贷资金周转活了,效益也提高了。实践证明,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核心,也是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核心。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农业贷款的经济效益呢?根据实践经验,我想从五个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目前,城市企业经济效益还很低,城市经济的巨大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中的种种损失和浪费还很严重……”。《决定》还指出:“一切企业都应该通过大力改善经营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这说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环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核心问题,来开展审计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大总结了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伟大成就和经验,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1983年,我们各级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要在协同各经济部门,发展农村经济新局面的过程中,努力开创和发展农村金融工作的新的局面。正确认识和努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和广大农民,坚决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农村经济生活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正在由单一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的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大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要求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在本世纪末实现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要从1983年到1987年五年间,争取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巩固地保持财政基本平衡、信贷基本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这个要求反映在货币流通工作上,就是要真正制止财政性发行,做到按经济  相似文献   

5.
一个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端正了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到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二大提出,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我国经济工作逐步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近几年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国民经济活动的效益和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生产、建设、流通等领域经济效益差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在工业生产方面,结构性矛盾突出,一部分企业产品滞销积压,部分销售不好的产品还在盲目增产,企业流动资金占用增长快,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物质消耗增加,成本上升,亏损扩大,税利水平下降。在流通领域,流通渠道不畅,流通费用上  相似文献   

6.
<正>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今明两年要把改革与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在治理经济环境中,金融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去年国务院提出的进一步控制货币信贷、稳定金融的任务和措施,目的都是为了治理经济环境,抑制通货膨胀。认真落实这些措施,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过去,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农业生产上搞单一经营,忽视经济核算,经济效益很差。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大量农业贷款沉淀积压,不能灵活周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针、政策,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社队和社员收入显著增加。农村金融工作也有所加强,农业贷款的经济效益有了提高。但就整个农业信贷工作来看,还没有一个根本的转变,需要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当前,提高农业贷款的经济效益有许多有利条件,农村金融部门要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项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伟大的战略决策。在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在经济领域中要求按经济规律办事,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要求正确处理中央、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关系。三中全会公报指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国务院领导同志在最近召开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又强调指出,提高流动资金使用效益,如果只是提出一般号召,制定规划,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采取经济的、行政的、立法的手段,一定要使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得到利益,使效益差的单位混不下去,浪费严重的单位受到制裁或淘汰。由此可见,国家是准备花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来解决流动资金使用效益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金融研究》1981,(6):48-48
党的三中全会号召全党要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办事情、写报告要讲真话。遗憾的是,在我们银行系统中说假话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地区甚至很严重。例如:有的地方为了平衡银行农贷,就发放信用社贷款;强调收信用社贷款,又把银行农贷填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大确定,到本世纪末,我国的经济建设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这个期间要争取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巩固地保持财政基本平衡、信贷基本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实现上述战略目标,银行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全力做好信贷资金的筹集运用,充分发挥银行的经济杠杆作用,努力提高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为实现宏伟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出了加快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号召,规定了全面改革的蓝图。当前银行商业信贷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坚定地沿着《决定》指引的方向,从搞活经济,搞活流通,发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当前的中心任务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要完成这个任务,重要的方面是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只有使我国经济结构合理化,才能改变总需求长期大于总供给的状况,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调整经济结构是一个大题目,要说的问题很多。在这里,我只讲三个小问题: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现在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总需求远远大于总供给。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结构根本不可能合理。因为在需求过旺的时候,不仅短线产品供不应求,就是长线产品也有销路,大家都在开足马力拼命生产。但是,加工工业的供给弹性大,受资源约束限制的短线产品的  相似文献   

14.
三中全会以来贯彻执行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是一个讲求经济效益的方针。中央提出我国经济要走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这就是一个讲求经济效益的新路子。今年,赵总理在全国工交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经济建设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要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注意经济效益是当前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把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列在工商银行各项工作首位党的十一心三中全会以来,各级银行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解放思想,破除旧的框框,大胆进行改革,开拓了一些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贷款领域和业务,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2013年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了2013年的税收工作,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了部署,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工作的奋斗目标,并对2014年的税收工作进行了安排,号召全国税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税收现代化,谱写税收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会议要求全国税务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决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李克强总理关于经济工作的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更好地统一干部思想、指导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大要求在五年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市场货币流通正常化是这一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市场货币流通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还没有根本好转。作为货币发行和管理机构的人民银行,应该把争取市场货币流通的及早正常化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作出新的贡献。怎样抓好这个工作呢?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狠抓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只有把这个工作抓得很紧很紧,搞出成效,才能有力地促进市场货币流通正常化进程的加快;反之,进程就会放慢,甚至还会对货币流通的正常化起阻碍作用。为什么要把狠抓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作为最重要的措施呢? 第一,货币流通正常化受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受生产的影响。生产是否有计划按比例地进行,经济结构,产品结构是否合理,是生产、分配、  相似文献   

18.
经济信息工作,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已被人们所重视。资本主义世界的企业应用电子计算机将经济活动中瞬息万变的信息,收集、传输和存贮,供经济决策的选择和利用。其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争取获得更多的利润。社会主义的我国要加强经济信息工作,当然目的迥异。 当前,我国经济信息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我们要对生产、分配、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工会财务工作展望全总财务部部长刘庚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为了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中央决定...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农业信贷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如适应生产责任制;支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帮助社队搞好财务管理;执行“三查”制度;推行合同制;为生产、流通提供经济信息等。但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信贷的经济杠杆作用,大力支持推广科学技术,促进农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 贯彻农业发展方针,支持推广科学技术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里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了十条经济建设方针。第一条讲到:“依靠政策和科学,加快农业的发展。”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一要依靠党的政策,完善、稳定生产责任制,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