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晶 《特区经济》2008,(9):276-278
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的发挥是高校、企业、政府、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发挥重庆大学城的集聚经济效应,对周边区域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可采取"校企强强联手,重视技术市场化,区域广泛融资,地区结构优化,高素质人才助力"的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2.
李志刚 《中国经贸》2012,(16):101-101
研究大学城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的有关调查和现象分析,得出大学城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富裕,精神提升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研究——以福州大学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置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以福州大学城为例,概括了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析了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构建预防和处置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大学城"热看我国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明  马智胜 《辽宁经济》2002,(11):18-19
近几年,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兴起创建大学城的势头,如已建成的北京东方大学城,广东珠海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以及规划中的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上海闵行大学城、合肥大学城、武汉大学城等等。大学城的热潮是迎合我国教育产业化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及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新举措,也是21世纪中国高校董事会运行模式与实践的新尝试。一、大学城的综述及基本评价“什么是大学城”,不少对这一新生事物予以密切关注的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看法有两种。其一,是从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影响的角度来看,大学城是一个以多所大学为核心而构成的,具有特定教育整体功能和环境功能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大学城发展的基本情况,大学城作为城市文化重镇对城市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从狭义文化层面,大学城对城市文化起到继承与推动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中心城市文化的疏离与流失。从广义文化层面,大学城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同时也带来了城郊景观趋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东方大学城     
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是一座以政府支持、企业投资、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全新模式建设的民办学校。现已完成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36亿元。大学城以租赁、买断、合资合作等方式吸纳了来自北京的20多所高校和中学的近4万名大中学生和教职工入住,为实现高校一心一意搞教学,避免“小学校、大社会”的弊端探索出了一种理想机制。江泽民主席为东方大学城题词东方大学城  相似文献   

7.
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隐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学城的建设始于2000年的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此后,各地的大学城纷纷上马,越建越多,越建越大。一场被称为“圈地运动”的大学城建设热潮席卷全国,目前全国已有50多个已建或在建大学城。  相似文献   

8.
吴思 《走向世界》2011,(33):106-107
从中世纪时诞生开始.大学已经历了近800年发展。大学的功能在不断变化.规模也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地.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便被称为大学城或大学区。著名的大学城有英国的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美国波士顿市坎布里奇镇的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城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城目标取向及运行模式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城的迅速兴起,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局面。当此大学城建设方兴未艾之际,特别是对高等教育发展较慢而又要借此潮流扬帆直追的城市来说,应很好地把握大学城的创建目标及运行模式,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大学城不是通过搬迁或合并对学校的简单放大,在当今知识经济勃发、经济一体化乃至全球化的大势中,大学城的创建必须超出传统的办学理念,其功能应是多维的,其运行模式应是多元的。一、大学城创建的目标取向(一)革新教育取向,大学城应是教育资源共享的“高校联合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城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崛起,一些城市竞相投入其中,形成了一股建设大学城的热潮,如廊坊东方大学城、南京仙林大学城、广东珠海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重庆大学城等等。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近60个,涉及到20多个省(市、区)。在大学城建设“蓬勃发展”的背后,  相似文献   

11.
沈北大学城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8月中国第一座大学城--坐落于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开工建设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建成大学城达五十多个.伴随大学城建设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正在逐渐地从一种边缘性或适应性组织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成为一种核心组织和主导力量,大学城的建设必将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大学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全国迎来了大学校园建设的高潮。经过高等教育急剧扩张之后,大学城逐渐回归理性。而今时代赋予大学城崭新的含义:一方面大学城已经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方重要阵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主要形式之一;另一方面,这些大学城与城市密不可分,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教产业化的发展,以各个大学为载体的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开发和建设大学城,来集聚各类教育资源,以此构建区域产业基础,并希望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高等教育兼有公益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再加上各类大学城  相似文献   

14.
大学城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郑州龙子湖大学城和西安西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发展优势来阐释大学城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机制,并提出了大学城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而教育的发展是城市整体竞争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拥有高等教育集群效应的城市来说,大学城的建设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好高等教育的人才优势,如何更好地利用教育带动城市发展,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南京的三大大学城的学生与南京经济之间的关联性,运用灰关联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分析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大学城运管模式与特点近年来,大学城的建设成了全国大中城市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践证明,大学城的建设和运作不能仅仅靠政府,不能仅仅靠大学,也不能仅仅靠企业或社会组织,而是政府、大学和企业三种力量的有机整合。所以,我国成功的大学城建设和运作模式采取的是政府统筹、大学主体运行和社会各界参与的模式。 1.政府统筹。政府统筹是指政府在大学城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地点选  相似文献   

17.
朱环  黄敏 《黑河学刊》2014,(6):91-92
桂林雁山大学城开发属于初步阶段,旅行社市场空白,因此,旅行社开发前景极好。桂林雁山大学城文化旅行社的开发,应充分利用桂林雁山大学城的资源,通过融入校园文化、传播广泛的旅游文化、精心设计旅行社销售产品以至于打造一个独特的桂林雁山大学城文化旅行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合肥大学城、南京仙林大学城、南京浦口大学城的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从学历、年龄、来源地和生活境况等方面分析了摊贩的特征,从政府管理、行业竞争、经营效益和品牌意识等角度描述了地摊经济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规范引导地摊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城建设的总体方向没有错。但是,大学城建设的价值错位,已经或正在影响着大学城的健康发展,若不及时修正,将背离大学城建设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百度一下“大学城”,找到相关网页约1,400,000篇。深圳大学城,科技创新基地;珠海大学园区,全面发展教育;东方大学城,一个蓬勃兴起的复合产业;陕西将建“西部大学城”;用地800公顷容纳11万人,温州人欲建大学城;北京吉利大学城在昌平奠基;南京江宁筹建大学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