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传统理论对外购商誉的处理一直以来都存在颇多争议,即便是一再更改亦难以自圆其说。在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知名企业倒闭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使得商誉的实质更加扑朔迷离,商誉究竟是不是企业的一项资产?本文从全新的角度来阐述商誉的实质,提出商誉没有外购,只有自创,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6号概念说明《财务报表要素》对资产的定义,和第5号概念说明《工商企业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对会计要素确认的标准这两个方面,对商誉作为资产计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在区分“外围商誉”和“核心商誉”的前提下,也满足确认的标准。因此,商誉是企业的一顼变动资产,需要确认,但是要特殊计量和处理。本文对商誉的计量及会计处理也做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李露 《时代经贸》2009,(9):126-127
商誉作为无形资源的一种,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商誉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改进商誉会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商誉在社会中的地位却是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商誉会计还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何对商誉进行科学的确认和计量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因此,首先阐述商誉的概念、特征以及构成因素,从这些方面对商誉进行分析。其次,从会计界对商誉的不同看法和国际上对商誉做出的规定分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的问题。再次,分析国际上的几种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提出自己对商誉处理的建议。最后从国际商誉会计比较研究的现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方面对中国商誉会计的发展做出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4.
夏冰 《新经济》2014,(4):111-112
商誉作为企业整体的构成部分,不能够脱离企业资产,由于企业的商誉是无法用货币进行衡量的,因此,现行的会计制度,对自创的商誉并没有进行计量.由于理论界的意见分歧比较大,这样就会造成商誉本质、商誉价值认识、会计处理和计量等相关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本文针对商誉会计问题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郑昕 《时代经贸》2010,(10):219-220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合并活动日益频繁的趋势,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对企业合并及相应商誉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在企业合并方面,本文明确企业合并的分类并针对依据其性质进行划分而产生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着重分析两种方法核算中对商誉的不同处理,结合我国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揭示外购商誉的存在性与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合并活动日益频繁的趋势,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对企业合并及相应商誉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在企业合并方面,本文明确企业合并的分类并针对依据其性质进行划分而产生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着重分析两种方法核算中对商誉的不同处理,结合我国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揭示外购商誉的存在性与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汪岳瑜 《时代经贸》2012,(12):151-152
自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第一例反向并购以来,反向并购案例在上市公司合并案例中越来越多。而伴随着如火如荼的企业反向并购,有关反向并购的会计处理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解释性文件出发,整理有关反向并购会计处理和商誉确定的基本原则,并通过案例来详细论述我国资本市场中反向并购会计处理和商誉确定的要求;最后,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上反向并购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我国反向并购会计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第一例反向并购以来,反向并购案例在上市公司合并案例中越来越多.而伴随着如火如荼的企业反向并购,有关反向并购的会计处理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解释性文件出发,整理有关反向并购会计处理和商誉确定的基本原则,并通过案例来详细论述我国资本市场中反向并购会计处理和商誉确定的要求;最后,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上反向并购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我国反向并购会计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郑伟 《当代财经》2006,(4):123-125
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是财务会计具有高度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深受理论界重视的难题。但从笔者对股票投资人和企业管理层所做的一次小范围调查中,反映出现实中商誉会计信息对决策所起作用非常微弱。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本文通过对目前商誉会计中的几个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从对商誉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认识,到会计确认、计量标准的确定,以至摊销方法和披露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反思,得出目前的商誉会计存在严重缺陷,并因此未能提供具有足够质量的会计信息的结论。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商誉的高度特殊性和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的制约;为此,提出将商誉会计处理分解和构建更加协调的会计原则体系,以及重新认识财务会计定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淑燕 《时代经贸》2010,(16):35-37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它包括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的分析,提出了目创商誉应该予以确认;并进一步分析了自创商誉计量的可行性、属性的选择和三种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它包括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的分析,提出了自创商誉应该予以确认;并进一步分析了自创商誉计量的可行性、属性的选择和三种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企业价值的理解,除了会计层面所说的账面价值,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品牌价值.会计上把这种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的品牌效应称作"商誉".商誉的计量方法一直困扰会计界的一个难题.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确认与否、如何计量初始价格、如何进行后续的会计处理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本身的价值.在此并不对这些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讨论,而是从商誉的本质出发,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商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现行的会计实务中,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会计计量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下,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自创商誉计量模式的选择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程 《财经科学》2000,(5):114-116
在知识经济时代,商誉是企业之间不得不触及到的问题,商誉,有其独自的经济特点;有正负,自创及外购商誉之分。科学而全面地确认企业的商誉是其计量的基础,而准确的计量则是作为相关会计处理的必要条件,对于作当无形资产的负商誉的会计处理,有三种符合国际惯例的处理方法,但外购商誉应视作无形资产,以并购价差处理,而应当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入帐,并按照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进行摊销。  相似文献   

15.
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新技术不断渗透企业,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现实对企业加强商誉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商誉会计的现状与这一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赵刚 《经济师》2010,(7):140-141
随着2006年我国会计新准则的颁布,我国商誉会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完善,逐渐与国际趋同。文章通过研究新准则下商誉确认与计量的变化,着重探讨如何解决我国商誉存在的问题,包括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公允价值的不精确、负商誉的处理以及减值测试的难以操作等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以期解决企业并购中所面临的商誉难题。  相似文献   

18.
郭丽萍 《经济论坛》2010,(10):209-211
本文对商誉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对各国倾向于采用购买法确认与计量商誉、采用减损测试对其进行日后处理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商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商誉的性质出发,探讨商誉的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学者观点的研究以及中外商誉会计准则的比较,提出对商誉会计处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商誉会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丽萍  张利华 《经济师》2003,(7):192-192,194
文章在分析我国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现状和现有商誉会计理论不合理性的基础上 ,阐述了确认自创商誉的现实意义 ,并对自创商誉相关会计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初步提出了建立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