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济师创名牌战略——名牌的认定要规范●贾建喜刘整书名牌不是自封的,更不是花钱买来的,也不是靠广告打出来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4年9月20日,在写信给驰名商标保护组织的一份批示上说:各种组织评比“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已成为一大公害,不但评比缺...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商标最早的国家之一,然而在当今世界上最有价值有50人驰名商标中,却没有一个是中国的.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现在,海外名牌产品抢滩登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对我们工业企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快实施中央制定的创造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名牌战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拥有较多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已经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青岛已有130种市级以上名牌产品,73种“山东名牌产品”,23种“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内拥有“中国名牌企业”、“中国名牌产品”最多的城市。青岛的海尔集团、青岛港务局、海信集团、青啤集团4家企业荣获“全国质  相似文献   

4.
黄河 《经贸实践》2005,(7):20-21
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实施工业发展“12345工程”动员大会,明确提出了: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销售产值超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达到30家以上;中国名牌、驰名商标达到40个以上;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竞争与CIS许多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之时,世界经济的重心将会移向亚太地区,而中国将会成为这个重心的中心,最具有活力与潜力,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国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若大的中国没有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形象和名牌形象,但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有能力向人类贡献出自己的世界级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市场层面上看,中国企业各显神通,以便在极大丰富的商品海洋中向顾客展示自己的商品:“我是名牌”“我是一流”“中国公认名牌”“中国彩电第一名牌”“消费者购买首选品牌”等等。可令人遗憾的是,谁都不能真…  相似文献   

6.
飞跃集团自1986年创业以来,坚持生产缝制设备为主导产业,目前是全国行业排头兵企业。从单个企业来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飞跃还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拥有者,在世界缝制设备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石磊 《经贸实践》2005,(9):20-21
洁丽雅人深知品牌之内涵和外延价值所在.孜孜不倦地在创牌之路上奋起追赶。通过十年的艰辛努力,于2003年取得了“中国名牌”称号.又于2004年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毛巾行业率先同时拥有这两块金字招牌的龙头企业。回顾过去,十年创牌路,使洁丽雅人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洁丽雅人要将“洁丽雅”品牌从目前官方认可的“质量品牌”向消费者认可的“市场品牌”和社会认可的“公众品牌”迈进,洁丽雅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都重视了企业商标工作,提出了实施名牌工程,引导企业争创驰名商标。本文就企业争创名牌,实施名牌工程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必须大力加强企业商标知识宣传,全面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特别是管理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要牢固确立名牌意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商标事业发展很快。以无锡为例,截止1995年底,全市共有注册商标6804件,是《商标法》颁布前(1982年底)的112倍。同时拥有了“小天鹅”、“红豆”等声誉较高的著名商标。但是,商标工作中也存在着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标注册率低,无锡市注册商标总量还不如国外一个公司拥有的注册商  相似文献   

9.
丛海华 《经济论坛》2001,(23):23-24
企业可通过注册防御商标和联台商标来保护自己的驰名商标。防御商标是指驰名商标所有人为防止他人侵权而在不同的商品类别中申请注册同一商标。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在我国就将“唐老鸭”、“米老鼠”在200多个不同的商品类别是分别申请注册,基本杜绝了他人在中国使用“唐老鸭”、“米老鼠”的可能。联合商标指商标所有人为防止他人侵权,而将他们认为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文字、图形或其结合一并在有关商品类中予以注册的商标。可见,驰名商标所有人通过注册防御商标或联用商标,可以有效保护其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10.
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玉萍 《经济师》2005,(9):67-67,69
文章针对目前在我国抢先注册名牌商标、近似商标层出不穷,国外名牌大量涌入,中国驰名商标相继流失,中华老字号的消沉,商标侵权屡禁不止等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多视角提出了以法律等手段保护我国驰名商标的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宁 《经济师》2007,(2):68-68,70
随着《巴黎公约》第一次确立了驰名商标的法律制度后,各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但仍然存在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文章相应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制定统一法律,规定驰名商标;建立“司法认定为主,行政认定为辅”的认定体系;制定区别对待的认定标准;规范驰名商标的使用行为;扩大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加大对驰名商标的刑法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2.
张清 《新经济》2006,(3):54-59
格兰仕欲做空调新霸主 2005年,我国唯一的世界冠军企业格兰仕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十大标王之一。1月10日中国品牌研究院在广州发布了“中国100最具价值驰名商标”排行榜,并同时发布“中国驰名商标10大标王”和“中国10大最具成长力驰名商标”两张红榜。  相似文献   

13.
鸡年,采州市有三喜:一喜,实施品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十六件、中国名牌产品十八项、国家免检产品三十八项、中国出口名牌八个、出口免检企业一家;二喜,共荣同誉,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珠荣。与此同时,实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二连冠”、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三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五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三喜,采州市晋江、南安、惠安、石狮、安溪五县市进入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所有县(市)均保持全省经济实力十强和经济发展十佳。“十五”期间,泉州全社会基本实现“和为贵、人为本、民为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执法为民,蔚然成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季红  刘畅 《经济导刊》2003,(5):77-79
品牌的创新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我们对品牌的建立和品牌的创新还要摆脱认识上的误区.有些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外部包装上,对自己的品牌做名不符实的虚假宣传.有些机构热衷于“评”、“炒”名牌.其实一个最简单、最朴实的道理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真正的名牌是“评”出来的,也不是有关……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政府最近出台新举:今后荣获“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只要注册在苏州市的行政区域内,均可获100万元的重奖!近日,苏州市政府专门发布了《关于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从现在起,经过3至8年的努力,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领域形成一大批具有明显国内市场竞争优势的名牌,以及一批能冲刺世界名牌的  相似文献   

16.
郭连太 《现代财经》2000,20(5):55-56,60
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驰名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够给拥有者们带来巨大的利润和财富。随着我国加入WTO日益临近,在世界范围内保护好我国自己的驰名商标越显重要。本文为建立与完善我国驰名商标保护法律框架,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一、驰名商标屡遭侵权的原因及危害1.在消费心理上对名牌产品的追求。有统计显示美国人对名牌追求的比例在近几年已从48%降到了30%,列世界第二位;而日本人对品牌的追求现在排名世界第一,但比例也在逐年下降:中国列第三。有分析说2008年中国会升至第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还没有进入成熟的消费社会,一些广告媒体的名牌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2005年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暨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峰会上,浙江省宁波市被授予“中国品牌之都”的光荣称号。目前,宁波市己成功培育出了11个中国驰名商标、3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2个“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还有20个品牌入围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宁波市成为全国拥有国家级出口品牌最多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名牌战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完全打破了国家、地区与民族的界限,可口可乐、IBM、索尼等名牌无孔不入地走遍了全世界,占领了过去坚船利炮曾占领和企图占领的广大市场。目前,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都把占领中国市场作为对世纪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因此,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正确制订和不断调整我们自己的名牌战略,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保护和发展中国名牌,使其形成强大的名牌产业,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21世纪是以知识产业为核心的世纪,知识经济使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际国内交往日益增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创立、发展、保护驰名商标为主要内容的战略工程已成为提高中国企业商品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分析了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的现状、不足,提出了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