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整城乡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它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振兴农村经济,而且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彻底解决困扰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解决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导致的结构性矛盾,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是“逆城市化”或“反城市化”,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加快我国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必经之路。新农村建设要围绕理顺城乡关系,加快城乡融合这条主线,在经济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要重点提高广大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锋 《农村经济》2008,(5):45-4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的新机制.本文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城乡联动发展的意义,阐述了"城乡联动"的内涵主要包括城乡发展规划、市场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五大联动机制,提出以小城镇作为城乡联动的载体、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城乡联动的纽带、以长效利益机制作为城乡联动的保障、以政府作为城乡联动的牵引力、以制度创新作为城乡联动的推动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南方农村》2006,(6):26-26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在“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深刻的意义在于,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状况,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性。国家与社会的一体整合,是将国家内业已分化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平等主体对待。将居于国家且业已分化的居民作为平等的国民对待,由此强化国家认同,建构一个有强大内聚力的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则是统筹城乡发展,将分割着的城乡整合为一体,并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资源向乡村配置。国家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方针便体现了这一战略理念。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要回到以农为本,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一 《农村经济》2006,(5):57-60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构想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是一个调整我国城乡关系从战略构想到战略措施的实践过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统筹城乡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和实质。因此,从发展战略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方针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施“多于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发展政策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对农民实行普惠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就统筹城乡发展作出重大部署.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就是为了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积极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有效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努力形成城乡党建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和全面协调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树立大党建意识,迎难而上,千方百计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上海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着重在以下六个方面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云南是西部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当前,在全省范围内要贯彻省委关于云南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坚持“六个结合”:“一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二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城乡差距有扩大化的趋势,这不仅抑制了乡村的发展,也抑制了城市的发展,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和潜在隐患。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及其成因,探讨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和条件,提出通过建立公平机制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乡融合视野下,新农村建设更应注重公平,完善新农村相关立法工作是推进城乡各要素有效流通的保障。通过法律手段界定农民的权利和义务,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人口流动、土地问题、资本问题。新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为实现城乡融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改善民生是新农村建设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是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七大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的重要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1.
安歌军  赵景峰 《林业经济》2012,(2):74-76,91
在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当前陕西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阐述,即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提出了陕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夯实农村经济基础;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助推农村综合改革;科学制定乡村建设规划,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更好发挥人才资源效力。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科学内涵和目标任务的透析,深刻阐释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建设文明、和谐、共富的新农村。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关键是要营造全党、全国、全社会合力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城市带动、改革推动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江苏省大丰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明确提出了两步走的奋斗目标:第一步,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用3年时间搞好试点,取得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第二步,经过12年左右的努力,到2020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论市县脱钩、城乡分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家对新农村的建设充满信心,然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我国普遍存在的市管县体制的制约,市管县体制长期以来影响农村的发展,必将在财政资金、管理体制、工作效率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要通过市县脱钩、城乡分治改革来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改革中,要注意通过试点,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避免大起大落,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城乡现代化”是“十一五”时期无锡市农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要求。根据这个要求,无锡各级党组织带领全市人民立足农村实际,大胆创新实践,千方百计落实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增加农村农业有效投入,加快农村综合创新,为实现无锡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特征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点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九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进一步明确了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目前,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都在切实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和实施政策。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加快上海新郊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人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社会资本进入了经济学的分析视野。新农村建设面临“人手缺口”、“人脑缺口”和“社会资本缺口”的三重约束,前两个问题对过财政支农资金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后一个问题则需要农民、民间组织和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重建农村社会资本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对“三农”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扎实推进,是上海各级党政组织肩负的艰巨而紧迫的重要任务,也是从事“三农”工作同志光荣而神圣的历史职责。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美好的制度设计,要想成为现实不仅需要经济资本的支持,还需要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从社会网络的角度看,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构建、提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性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