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经营规模适度和具备的主要条件土地的经营规模为什么要适度?土地经营规模是农业经营规模的一部份,从理论上讲在许可的范围内,土地经营的规模越大,越能发挥种植业能手和现代农业机械等先进技术的作用,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提高单产。纵观世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垦区与农村由于在管理体制上不同而形成了产品总成本和效益的差别。通过对黑龙江垦区与农村玉米、小麦、大豆三种农产品亩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二者在成本和效益上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垦区的土地管理成本过高,但垦区的规模化生产也带来了更多的效益。垦区可以通过采取地租率的改革、精简机构、促进土地流转、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资金投放力度来提高其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追求适度规模经营仍然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确定农户适度耕地规模标准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构建基于农户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耕地经营规模模型,推导单位劳动力最优耕地经营规模公式,单位劳动力最小必要耕地规模公式、单位劳动力最大限度耕地规模公式,分析各公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应用调研数据以粮食生产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确定农户的各种适度耕地规模标准。[结果](1)单位劳动力利润最大化情况下的耕地规模与农户非农就业工资水平成正比,与农户耕地地租水平成反比;(2)单位劳动力最佳劳动力投入的最小必要耕地规模与农户非农就业工资水平成正比,与农产品价格、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人均资本占有量等因素成反比;(3)单位劳动力最佳土地投入的最大限度耕地规模与耕地地租水平成反比,与农产品价格、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人均资本占有量等因素成正比。[结论]在研究区域内,现有技术水平下,每个从事粮食种植的有效劳动力应获得不低于2.4hm2的最小必要耕地规模,最优规模水平5.933hm2属于长期经营目标,最大规模水平11.667hm2属于单位劳动力经营不能逾越的红线。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索粮食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思路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重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研究结果:(1)粮食单产、农民收入、机会成本以及可流转耕地资源、投资与经营能力等约束条件是确定粮食适度规模最为常见的评价标准与测算视角;(2)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经营主体确定适度经营规模的基本依据,从收入而非单产视角设计适度规模经营的控制标准更具可行性;(3)政府近期可将粮食单产列为适度经营规模的引导标准并据此设置补偿方法,远期来看有助于降低经营主体边际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领域才是政府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重点所在。研究结论: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是通过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最优产出,其中经营主体的最优目标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更倾向于产量最大化,两者差异构成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逻辑起点与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世界123个国家(地区)的截面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对国别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正向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负向关系;单产对农户经营规模的弹性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况,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正,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负。这表明,保持适度的农户经营规模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单产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尤其农地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推动作用更明显。对于亚洲国家来说,受自然禀赋和人口数量的影响,农地经营规模不一定越大越好,适合本国国情的小规模农户经营模式有助于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耕地经营规模效应,考察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及环境压力的影响,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2个维度对耕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并非所有区域都存在一致的时空效应。(2)耕地经营规模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与机械使用效率、技术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密切相关。(3)耕地经营规模越小,农业机械使用效率越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越高;而耕地经营规模增加则会降低化肥、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强度导致农业生产粗放化,进而影响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结论]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降低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新要素和新技术投入,以实现减碳、增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7.
鲁西北地区农户种植业收入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6~200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定量模拟分析了鲁西北地区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各影响因素.由此得到以下结论与政策性启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大小是影响种植业收入的重要因素;种植业费用生产弹性系数较高,但边际效益逐年递减;农产品价格对于农民收入有重要影响,但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始终是决定农户经营行为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边际报酬递减,农业劳动力生产率低的负效应凸显;耕地资源配置效益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土地细碎化对仅从事粮食作物经营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研究方法:采用半对数模型,利用全国范围内776个家庭农场和1 166个专业大户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结果:土地细碎化对仅从事粮食作物经营的"规模农户"单位产量总生产成本具有稳定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块数量每增加1块,从事粮食作物经营的"规模农户"单位产量总成本将上升1.03%。从分项成本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块数量每增加1块,单位产量化肥成本增加0.86%,单位产量种子成本增加1.23%,单位产量机械作业成本增加1.01%,单位产量其他成本增加0.94%。研究结论:相关部门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应更多关注耕地的细碎化经营问题;未来需在明确土地权属的基础上鼓励并开展土地细碎化整治行动;应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在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时科学确定合理的规模边界。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方向受耕地经营规模影响,耕地经营规模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小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大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细碎化会削弱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受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的共同影响,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适度扩大耕地经营规模的同时,要整治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扩大地块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农产品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和关税水平的逐步降低,国外农产品将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为有效地防止国外农产品的大量涌入,保护市场安全,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占有市场。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事情,它受国情国力以及贸易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我国,尤其受到人多耕地少、城镇化水平低、农户经营规模狭小的基本国情的严重制约。   一、我国基本国情与 农业竞争力   (一 )城镇化水平低,大量劳动力滞留农业,制约农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5年黑、豫两省976个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样本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了信贷配给下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经济和土地生产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特殊的农地产权制度下,扩大经营规模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影响受到信贷市场不完善的制约:一方面,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其单位产量成本伴随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而未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则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信贷配给,扩大经营规模会降低经营主体的亩均投入强度,进而降低单位土地面积产量。进一步,本文估计出对于受到信贷配给的经营主体而言,信贷配给使其单位产量成本提高21%,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减少26%。同时,相对于自我信贷配给,数量型信贷配给对单位产量成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不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全国农垦系统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已经十个年头了,它是农垦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从生成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家庭农场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土地的经营规模偏小限制了规模效益的发挥,限制了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束缚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针  相似文献   

13.
为了用较少的劳动占用与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农业经营单位既要解决经营方针,即生产什么的问题,又要解决经营规模,即生产多少的问题。研究经营规模的目的是揭示制约经营规模的因素,确定最佳的经营规模,提高经营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4.
宋泽军 《农村展望》1990,(12):39-41
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规模经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生产规模,即经营土地的数量多少;二是经营规模,即经济效益大小。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把相对独立的土地经营单位的土地经营数量,调整到适当的规模,以为较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种土地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我们称之谓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5.
从土地利用详查成果看,我县人均耕地只有2亩,耕地的利用程度以及生产水平都较高。1987年粮食单产小麦已达226公斤,大秋作物已达357.5公斤。随着人口增加,生产发展,乡镇工业、城镇建设都将占用一部分耕地,人均耕地还会减少。我县可供开垦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后备耕地资源更是少得可怜,据考察,我县8万多亩未利用地只有不足2万亩可以改造成耕地。今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业后劲,主要靠:第一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的潜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集约经营,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第二要严格控制非农业生产用地,珍惜每一寸耕地;第三要更好地开发利用未利用地(包括暂时未利用的荒山荒坡、碱荒地、河漫滩地、村内空隙地等闲散土地资源)现就村内空隙地的解译与开发利用谈点初浅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_二种重要的资源,它一方面给利益相关者带来效益,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产生成本费用.信息成本是农户生产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对农产品销售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信息成本对农产品销售定价、销售渠道和销售策略的影响、并指出控制信息成本、提高信息效益是农户的有意识或潜意识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结构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和数量。平均生产规模大、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少 ,就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我国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太多 ,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很慢。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很重要 ,但是 ,只有把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 ,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结构调整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成功。一、农业的收益在下降  这些年来 ,我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持续下降 ,而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却居高不下 ,因此 ,单位农产品纯收入下降很多。在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没有扩大的情况下 ,每公斤农产品纯收入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第一手的果农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从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执行(监测)成本三个方面,分析了农产品流通中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及不同经营规模农户销售农产品时面临的约束。研究发现:①信息成本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都有较强约束,农户都缺乏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来源,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较高;②谈判成本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销售行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③执行(监测)成本对较大经营规模农户销售行为的负面影响明显小于对中小经营规模农户的负面影响;④农户家庭特征变量对其销售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应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鼓励私人部门投资两方面,降低交易成本,以增加农户参与市场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一) 我国农村经济正经历着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必然会遇到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农村合作经济中的经营规模问题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我认为所谓经营“规模”至少应包括基础规模、技术规模和效益规模三个方面。 基础规模,即一个农业经营单位拥有的土地、人口、劳动力等生产力因素的数量。 技术规模,即一个农业经营单位拥有的技术装备和有关资金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忠县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分户经营的情况下,不少农户对经营什么有利、怎样经营效益高心中无数。为了指导农户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从1984年起,在拔山镇龙山村十社建立了农产品成本核算基点,开展了对农户的农产品成本核算,其具体做法是: 为了准确地掌握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情况,我们针对户营为主的特点,在成本点选择了上、中、下三个类型的农户进行记帐,对各作物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