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丹 《改革与开放》2012,(8):130-131
进入21世纪,全球处于“世界一体化”阶段,新技术革命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形式——网络交往,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此时,我们借助于马克思的交往观,从而正确、科学的认识网络交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网络交往的最终发展趋向是现实交往.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生存和活动方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作用、互动发展。文章阐述了交往的历史演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历史过程,分析了交往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希望从理论最终回归实践。诠释马克思交往理论对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彭静 《西部大开发》2010,(2):207-208
互联网正是作为一种虚拟的活动空间及人际交往的场所,以其方便快捷的技术特征和虚拟的特性,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网络交往更是以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跃然成型。本文分析了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建议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积极着手,试图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交往环境,形成全社会的支持系统,减少虚拟网络带来的人际破坏,真正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阐述了“交往”的含义和内容,指出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伴随着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贯穿于人的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前形势下,应正确对待交往理论,认识到它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交往的伦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文明 《理论观察》2006,42(5):59-60
网络交往使人的交往方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使人类进一步意识到:随着网络交往引发的问题的凸现,确立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指导人们作出合理的行为抉择,便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何敏 《魅力中国》2010,(6):182-182,17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而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它所揭示的是儿童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典型的行为方式。例如:能够愉快的与他人分享、合作;对他人的权利或做法给予适当的评价;能从较远的目标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判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处理问题,不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而交往、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学会交往、合作。那么在生态式体验教育模式下,采用什么方式对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合作教育呢?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尝试,生态式体验教育活动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交往、合作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幼儿通过体验,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词汇,接触到不同的句法结构、故事结构,这对儿童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大有好处;而且还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并使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等。这无疑体现出生态式体验教育在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是怎样利用“生态式体验教育”这一教育模式培养幼儿社会性交往进行探索的呢?下面我简要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以交往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中心-交往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以交往为中心的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构建也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交往论,两者辩证统一.因此,科学有效地将以交往为中心的马克思交往理论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中,有利于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交往行为存在交往需求强烈、方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等新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对大学生交往行为的引导和培养,以使当代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选择和培养自己的交往行为,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这既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高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交往使人的交往方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使人类进一步意识到随着网络交往引发的问题的凸现,确立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指导人们作出合理的行为抉择,便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交往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界定了交往范畴,论述了交往与生产、生产力、实践之间的关系。认为交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交往的普通发展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