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晓英 《发展》2006,(12):124-125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激烈,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的来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趋向多元化发展。要就业。找市场,已不再是空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首先是社会的选择、是企业的选择。物竟天则,优胜劣汰,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就业的真正“游戏”规则。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毕业生在做好知识、能力、素质等各项准备的同时,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对大学毕业生成功择业是至关重要的。诚然,不同的人从各自职业价值观出发,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高职毕业生求职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中 《发展》2009,(7):96-97
一、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其实现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在这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形势下。对高职毕业生来说,竞争是推进他们积极进行职业准备、求职择业和自觉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对于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对江苏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情况及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就业质量的内涵和评价进行理论分析,对江苏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从就业水平、职业胜任、职业发展、创新创业、满意度五个方面对江苏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陈金平 《发展》2013,(6):51-51,57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从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当作学院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以人为本、市场为准、服务为先"的就业工作理念,常抓不懈。注重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就业制度和简化就业流程,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水平。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形成了多方共赢、相对稳定的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5.
徐辉 《老区建设》2012,(10):46-4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高专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就业市场雪上加霜,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调查分析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寻求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郭婧 《魅力中国》2010,(31):228-228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总量增加的双重影响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当前毕业生就业绝对量从2000年的200万增加到了2010年的650多万。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承受着“就业难,难就业”的困扰。那么,面对当前如此严峻的形势,大学生如何在经济危机下进行职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实现成功就业以及高Jean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成为了必要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去服务外包企业就业,不仅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更是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大学生服务外包企业就业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和服务外包就业毕业生人文素养的不足,还存在着文化的障碍,导致不少毕业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需要学校、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去克服。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这样一种新的就业体制;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转向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的教育给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带来严重的压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解放思想,一方面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解放思想,推动就业指导发展以人为本的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也要求大学毕业生解放思想,能够抛弃一些陈腐的思想观念,以自身的努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实…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当代中国最热门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生产力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就业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就业竞争增加,就业压力影响着每一个研究生。在就业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和就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招聘过程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处于弱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实际情况的人文社科研究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希望对人文社科的毕业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探讨了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人力资本与就业状态的关系。以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和职业满意度为着眼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一手数据,量化高校对各个方面人力资本的培养,并将劳动力市场按工作单位的性质分为四类,试图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类探讨我国高校培养人力资本的方向是否能够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大学教育怎样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怡帆 《黑河学刊》2013,(6):150-151
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必须具备市场需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而现有教育体系对就业缺乏必要的导向性,"职业设计与就业分析"课程正是基于当前形式而发展开设的。这门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还有着较大的完善空间,改善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重要的活跃力量,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而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现阶段的热点问题之一,2015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生为749万人,是历史最高,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到基层就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就业观念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为教育强省的湖南,其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具有全国意义的代表性,本文对湖南高校在湘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一些重塑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建议,为大学生的培养、就业指导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等学校的就业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还应该积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点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设计与职业选择,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每年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程度逐步下降,大学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竞争的市场上,需求与供给是相互作用的两种力量,本文就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对大学生就业状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朱霞  滕祥 《理论观察》2014,(7):159-16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体制的转轨及结构的调整,就业问题日显突出。加之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一步成为高校,以致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职业指导就显得非常关键。本文将从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入手,试分析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突出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使职业指导更好作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贤  朱廷珺 《发展》2010,(6):29-30
一、甘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市场选择就业与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即政府要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高校要强化教育内部改革;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8.
职业信息的有效应用关系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者要准确理解职业信息的涵义和内在规律,把握应用职业信息的原则,有效应用职业信息,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人岗匹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今年6月9日出版.新增了一部分内容——“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该子报告是基于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半年后和三年后两次跟踪调查而得. 这一报告,不仅对了解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的职业转换、就业的稳定性、晋升、能力要求、培训、自主创业的变化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大学,要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就业统计办法,不能再用初次就业率、半年后就业率来评价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而应该持续跟踪毕业生毕业3-5年,甚至10年的就业.  相似文献   

20.
唐珏 《黑河学刊》2012,(5):132-133
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保障学校未来发展和树立学校品牌的重要因素之一。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创新就业网络市场是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