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外交思想对人类社会是一种建设性外交思想。这一外交思想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人类和谐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和"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关于和平、和谐的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和"文化,展现了中国外交新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对外交往的持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的外交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中国将“和谐”从内政延伸到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新思想随着新时代应运而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人,在面对世界前所未有的变化时,审时度势、积极探索、总结经验,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针对当前新时代,习近平外交思想所涵括的把握自我定位、明确"红线意识"、积极理性这3个方面,既是创造我国持续发展稳定外部环境、坚持自我发展的"金钥匙",又是我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担当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5.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外交逐步形成了一些有独特性、创造性的理念和做法,包括:"发展"、"主权"、"责任"三大目标的相辅相成;低调温和、不搞对抗的外交姿态;有理、有节的国际改造观;层次多样、优势互补的复合外交形态;细密结合的外交"四条线";"和谐世界"理念的逐步形成;不断充实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形成中的"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思想;既有连续性又具代际创新的指导方针;渐进、有序的外交转型。这些特色,体现了中国外交在国际变局下的巨大进步,开辟了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学探索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交十特色——兼论对外交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外交逐步形成了一些有独特性、创造性的理念和做法,包括:"发展"、"主权"、"责任"三大目标的相辅相成;低调温和、不搞对抗的外交姿态;有理、有节的国际改造观;层次多样、优势互补的复合外交形态;细密结合的外交"四条线";"和谐世界"理念的逐步形成;不断充实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形成中的"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思想;既有连续性又具代际创新的指导方针;渐进、有序的外交转型。这些特色,体现了中国外交在国际变局下的巨大进步,开辟了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学探索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和谐世界"理念主要反映的是共同安全、公正互利和平等包容的精神.它体现出中国外交在新时期的新变化,这一变化是与当今时代的发展同步的. 和谐世界不仅是一个理想,而且也是一个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宏伟蓝图. 建设一个公正合理的和谐世界,需要加强国际社会的制度建设,并在国际法的框架下,在良好大国关系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是两个全新的理念。和平崛起是中国新世纪的战略新选择,构建和谐世界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都是扎根于中国深厚的“和”文化基础上,都与我国的国家性质密不可分,统一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从和平崛起到和谐世界,体现了我国和平外交战略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9.
面对国际政治的转型以及跨国公共问题的挑战,中国在外交观念与实践领域正在发生悄悄的革命。文中的中国外交新思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中逐步形成的主张在多边制度安排基础上处理全球与地区公共问题的理念。中国新外交则是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国新外交的结果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自由中国”的出现,“自由中国”表现在:中国对主权的新理解与调整,中国独特的多边制度治理结构,社会性因素在外交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因为参与多边制度而带来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制度化与社会化。“自由中国”的兴起,将对未来东亚国际治理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成为中国实践“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一年。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短短一年时间,倡导并致力于建立“和谐世界”的中国,已经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成就和魅力,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之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在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和谐世界”这一重要理念的指导下,多边外交作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平台,为中国外交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双边外交为主。自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之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此后,中国催生“和谐世界”新秩序“和谐世界”理念多边外交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局部参与联合国的活动;二、多边外交政策大调整,全面参与联合国的活动;三、积极进取,开展多边外交,为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全方位多边外交是中国实践“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显示出中国外交的恢弘气势和开拓进取精神,促进了亚洲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维护周边地区和平与安宁,是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2006年,中国继续以各类多边机制为平台,务实推动和谐周边建设。中国...  相似文献   

11.
发现中国新外交——多边国际制度与中国外交新思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面对国际政治的转型以及跨国公共问题的挑战,中国在外交观念与实践领域正在发生悄悄的革命。文中的中国外交新思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中逐步形成的主张在多边制度安排基础上处理全球与地区公共问题的理念。中国新外交则是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国新外交的结果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自由中国”的出现,“自由中国”表现在:中国对主权的新理解与调整,中国独特的多边制度治理结构,社会性因素在外交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因为参与多边制度而带来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制度化与社会化。“自由中国”的兴起,将对未来东亚国际治理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志成  吴宇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2):4-23,155,15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对外工作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思想因应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化等时代条件,以“十个坚持”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主要路径和根本保障等重大问题,展现出倡导持久和平、推动持续发展、促进平等合作和实现互利共赢等鲜明特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化了我党对新型大国外交的规律性认识,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郭玲 《理论观察》2010,(6):63-64
毛泽东是中国外交的开创者,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以及新中国外交经验的欠缺,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同世界上许多伟人的思想一样,也没有超出时代的局限,表现为:理论的矛盾性、理论的封闭性以及理论的敌对性,本文试图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局限性进行总结并分析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战略走向。  相似文献   

14.
“世界多样性”思想是我们党在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下提出来的政治理论新思维。它不仅形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国际战略构想,而且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已经成为党在新时期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大展宏图。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受制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地缘环境,中国缺乏历史上大国崛起所拥有的"后院",中国的战略文化也排斥"势力范围"和"联盟政治"思想。作者从中国的时代需要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四大外交战略——大国协调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政治联合战略和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均难以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中国应在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之外探索"第三条道路"——准联盟外交。实施这种"联而不盟"的特殊外交类型需具备四个条件:竞争性政治集团、动态性权力关系、严重性安全威胁和"统合性"战略文化。在新时期国际"多元格局"下,中国应尝试开展灵活务实、相互联动的"三环准联盟外交"——多边组织型、新兴合作型与传统友好型,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运筹与美国、欧洲大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关系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6.
孙德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3):57-81,157,158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受制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地缘环境,中国缺乏历史上大国崛起所拥有的"后院",中国的战略文化也排斥"势力范围"和"联盟政治"思想。作者从中国的时代需要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四大外交战略——大国协调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政治联合战略和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均难以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中国应在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之外探索"第三条道路"——准联盟外交。实施这种"联而不盟"的特殊外交类型需具备四个条件:竞争性政治集团、动态性权力关系、严重性安全威胁和"统合性"战略文化。在新时期国际"多元格局"下,中国应尝试开展灵活务实、相互联动的"三环准联盟外交"——多边组织型、新兴合作型与传统友好型,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运筹与美国、欧洲大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关系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中国的外交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封建社会的以"华夷秩序"观为基础的外交,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屈辱外交,以及建国以来几经变化的外交,无论其具体理念如何改变,都可以发现传统思想的影子。本文据此做了简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理论,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与以往的外交政策相比,"合作共赢"首次作为中国的外交旗帜,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外交理念的基础上,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阐明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同时也指明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定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近五年来,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内涵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作者选取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以及习近平在国际场合的重要讲话与演讲等作为基本文献,对照2018年确立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十个坚持”的核心要义,研究认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将长期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与此同时,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主要包括对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判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丰富完善、提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等。近五年来,除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外,主要有四方面因素推动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内涵的丰富创新:一是国际形势复杂动荡的变化对习近平关于时代内涵新判断的影响,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发展对外交思想的塑造,三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促进,四是大国外交理论话语权较量对外交理论的梳理和完善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议会外交的兴起打破了由行政机关垄断外交权力的结构,创造了一种对外交往的新范式。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进行的国际交往也属于议会外交的范畴,但与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制衡式的议会外交有显著差异。对于中国议会外交的研究,应将其放置在外交分权体系之中,侧重对于总体外交下全国人大的外交地位的研究,并总结中国议会外交的策略与方式。具体而言,中国的外交分权体系表现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相结合的"外交双重权力格局"。议会外交既是最高国家权力的直接运行,也是执政党领导下的总体外交的重要环节。在全国人大内部的职责分工上,"一院双层"的宪制构造使得议会外交的职能集中于常委会层面,并且建立了制度化的内外分工协作机制。在开展议会外交过程中,全国人大逐步明确了议会外交的目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策略方式,以服务于总体外交、促进经济发展并提升人大自身工作。现有外交分权体系确定了议会外交的制度空间,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则为规范外交分权体系、廓清议会外交的权力边界提供了制度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