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老一代农民工的退出,新生代农民工开始进入到城市,他们逐渐成为城市中农民工的主体。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进程中,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社会网络等方面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社会排斥,他们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社会排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一大障碍。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为国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社会排斥与农民工社会权利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刚 《理论观察》2006,133(2):64-66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所受到的社会排斥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社会权利的缺失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消除社会排斥,保障农民工的社会权利,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排斥视角的农民工类别差异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社会排斥视角对不同类别的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农民工在城市面临社会关系、生活保障、消极和限制性排斥以及不公平待遇排斥等,进而探讨城市政府应实施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4.
刘淑华 《理论观察》2008,(1):102-103
在呼唤教育平等,追求受教育机会均等的今天,差生问题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从社会排斥的视角看差生受教育不平等的社会事实及教育排斥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上的排斥、家庭的排斥、差生自身的排斥四个方面,因此,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应该结合起来,发掘他们的素质和潜能让教育排斥远离差生,让“差生”不再成为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排斥理论的城市圈建设中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涌现出大量进城务工农民,然而这些农民工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一直挣扎在城乡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本文从社会排斥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结构性社会排斥、政治层面社会排斥、功能性社会排斥、自我矮化等。并提出地方政府在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就云南省陇川县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基础教育问题进行探究,对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教育缺失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运用SPSS统计出该群体教育状况的实际数据,具体分析了该群体遭到社会排斥的原因以及与之而来的基础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帮助跨国婚姻家庭儿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学习成长环境,从而对我国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社会排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博 《改革与战略》2008,24(2):23-26,85
失地农民是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因受到来自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力市场就业、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排斥,而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因此,消除社会排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享受农民工给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对农民工进城后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改变农民工的城市"边缘人"地位,首先必须赋予农民工平等的社区参与权.但是,农民工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关系网络和市民心理方面的社会排斥是诸多因素中的更深层原因.因此,我们要改变农民工低度社区参与问题,首先要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社会排斥人手,同时也要从农民工自身解决他们城市融入问题.反社会排斥,构建农民工城市社区参与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享受农民工给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对农民工进城后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改变农民工的城市"边缘人"地位,首先必须赋予农民工平等的社区参与权.但是,农民工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关系网络和市民心理方面的社会排斥是诸多因素中的更深层原因.因此,我们要改变农民工低度社区参与问题,首先要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入手,同时也要从农民工自身解决他们城市融入问题.反社会排斥,构建农民工城市社区参与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忠国 《特区经济》2009,(12):183-184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社会经济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社会流动理论为基础,揭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上升式社会流动本质,进而对其外生创业路径,即改造传统农业、支持城镇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内生创业路径,即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吴波 《科技和产业》2007,7(6):20-25
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很低,各地的认识和做法差异很大,已参保的农民工因流动而中断社保的现象也很普遍。本文结合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创新地提出通过“劳动合同”将农民工分为两类,按农民工需求的轻重缓急程度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方案,并对此方案从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改革新视角     
龙永图:入世效应须从两方面理解外经贸副部长龙永图日前表示,入世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主要来自信心效应与观念效应两方面。而信心因素并非从天而降,它主要来自中国入世所做的两个承诺:承诺按国际规则办事,完善法律规则和提高透明度,这大大增强了外资对中国体制稳定和法律保障的信心;承诺开放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汽车市场,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购销两旺的局面,这其实也是信心问题。因为激活车市的并不仅仅是关税降低,入世才是引发积累已久的旺盛需求的导火索。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完善,无论是国外对…  相似文献   

13.
改革新视角     
成思危:从五个方面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2004年第二届国际金融论坛年会上演讲时提出,在金融发展中我国政府已经并将持续在五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切实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的安全运行。中国将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整顿金融秩序,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努力使中国的金融监管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的道路。第二,全面推进金融改革。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试点,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这两家国有独资银行改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  相似文献   

14.
改革新视角     
成思危:当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指出,当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因为,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对所有企业应一视同仁,按照市场经济“国民待遇”原则,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就要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二是提供融资便利。三是要解决不合理的税费负担。第四,目前人大正在讨论护权法,实际上就是讨论如何保护私有财产权的问题。从民营企业自身来看,也需要提高素质,应对挑战。首先,民营企业管理者和民营企业队…  相似文献   

15.
改革新视角     
路甬祥:科技发展不能再步他人后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中国科学院2004年度工作会议上说,中科院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新的科技发展观。新的科技发展观包括6项内容:1.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尊重人、为了人、依靠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文化氛围与工作条件。2.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农业经济时…  相似文献   

16.
改革新视角     
《中国科技产业》2004,(8):25-27
近日,国务院召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指出,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宪法的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相似文献   

17.
改革新视角     
江泽民: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动机   江泽民主席日前在 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工程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一直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工程科技架起了科学发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电力网、通讯、交通运输、水利和供水等系统工程的建立与普及,是 20世纪工程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电、核能、航空航天、计算机、基因工程等重大科学技…  相似文献   

18.
改革新视角     
《中国科技产业》2004,(9):24-26
温家宝提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五点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温家宝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新视角     
《中国科技产业》2004,(5):25-27
王梦奎:实现新的发展观需要五个政策取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日前表示,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需要有五个方面的政策取向。第一个政策取向是注重农村发展和农民问题的解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注意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为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就业机  相似文献   

20.
改革新视角     
《中国科技产业》2004,(1):26-28
成思危:推出保税区转型改革试点时机已成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表示,我国15个保税区经过多年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连接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适应全球化潮流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在区域定性、管理体制、功能定位和设区原则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保税区如何创新发展思路,构筑全新的比较优势,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经过多方论证研究,结合我国现有保税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