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质量的基本标准。素质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就群体而言,有体现时代精神的共性要求;就个体来说,有体现个人不同禀赋、爱好和个性的特点。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根本规律,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显著特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素质的正确轨道上来,“转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邵登军  陈勇 《发展》2011,(4):147-147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艺术课要达到应有的目标,教师必须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多元评价方式,完善学生个性追求,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完善知识结构和实现科研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着力于自身硬环境建设,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文化活动层次,进而实现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和校园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夏素莲 《魅力中国》2009,(9):109-109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树立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唤醒他们的情感和体验,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达到全面提高教育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完善知识结构和实现科研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着力于自身硬环境建设,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文化活动层次,进而实现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和校园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树立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唤醒他们的情感和体验,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达到全面提高教育素质.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伟 《理论观察》2006,(4):162-16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忘记了学生的思想、感情、个性等精神世界,缺乏对受教育者灵魂震撼的现状,适应时代要求,培养人格完善、个性健全的新一代。为此,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动机、发扬教学民主作风、利用隐性课程因素、在社会实践和交往中、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质等实践策略构建和谐校园,以实现基础教育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8.
王静 《魅力中国》2010,(9):95-96
学科创新教学是在师生双边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其目标的,它奉行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其最高境界则是通过教师的“为创新而教”和学生的“为创新而学”,实现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三个层次:树立创新意识、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里品质,是幼儿良好心里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和强化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其自信心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一大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李贽以"童心"说为理论基础,要求人们摆脱理学框架的束缚,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求真理,去追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从而使人们回复到纯粹本然的状态。他要求圣凡平等,不以成圣为唯一的目的,寻求多元化的个性发展,要求顺人们的自身的条件随其自由发展,实现个体自身的价值。李贽的这种观念,并不是他首创的,在孟子那里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张慧芳 《魅力中国》2009,(18):83-83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个性品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数学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特  相似文献   

12.
<正>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一路坎坷,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论个性培养     
当代素质教育思潮的兴起,使个性培养的问题更具现实意义.所谓个性,是由兴趣、爱好、观念、价值观、性格、能力等构成的复杂的整合体.个性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体现了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个性的形成与人的遗传素质、社会生活环境、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个性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决定个性特征的因素是社会生活环境.所以,个性的培养应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从家庭教育培养和学校教育培养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达成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科技创新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其次是科技创新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条件;最后是科技创新有利于人的素质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翟澄清 《魅力中国》2010,(34):241-242
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学校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和发展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音乐欣赏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对人类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更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它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门艺术,作为艺术就需要创造、需要个性.教师要想从事教育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实施需通过有素质的教师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皖西作为国家级贫困地区由于处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公民素质还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能适应本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因此,必须实现从封闭性素质向开放性素质转型、从生产型素质向经营型素质转型、从生存型素质向发展型和创新型转型,从而不断提升皖西地区的公民素质,以促进皖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郭莉华 《魅力中国》2009,(9):120-120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里品质,是幼儿良好心里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和强化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其自信心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一大目标。自信心就像是催化剂一样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陶志蓉 《魅力中国》2013,(29):143-143
任何事物都反感人云亦云,主张追求个性发展。作文写作也不例外,应该注重创新和个性。“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并“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的“个性与创新”的要求。怎样才能在文章中实现“个性与创新”的表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