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的季度数据,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考察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变动对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在产出、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脉冲响应上的不同,以分析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各地区对货币供应量冲击呈现相似的响应特征,但响应程度不同,在居民消费响应方面,东部地区受影响程度最显著;在固定资产投资响应方面,西部地区受影响程度并不显著。东、中、西、东北地区对利率冲击响应也呈现相似特征,但区域之间的影响存在不同,在居民消费响应方面,东部区域受影响程度最显著;在固定资产投资响应方面,东部受影响程度最显著,东北地区受影响程度最小,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郑少峰  黄启 《特区经济》2014,(6):174-176
本文以陕西省和甘肃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存在的差异,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了统一的货币政策对陕甘两省的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统一的货币政策在陕甘两省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应,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不同省份的差异;另一方面,实证表明,货币政策对陕甘两省产出冲击不明显,因此陕西和甘肃两省应采取措施,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忠 《中国经贸》2011,(16):11-12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在一个国家内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必然在经济发展有明显差距的地区之间产生较大的政策效果差异。探讨这一效应的性质,对于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及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超越双边,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可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省际效应,并采用R软件生成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冲击方向和程度的地域分布图。从总体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中国内地各个省份经济增长的冲击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东部沿海和沿边省份经济增长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冲击性影响程度要小于内陆省份。为此,中国既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有效应对外部短期冲击,又要充分利用美联储加息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有利因素,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换,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在制定应对政策时,要准确区分中国内地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冲击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曹永琴 《南方经济》2010,28(2):62-73
中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以价格粘性为核心构建菜单成本模型,从货币政策价格传导渠道分析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主要成因是非对称的价格传导渠道。企业面临货币政策冲击时,遵循菜单成本和扭曲成本孰低原则决定调整价格还是产量。降价的菜单成本低于涨价成本以及扭曲成本随通货膨胀趋势呈非线性变化共同导致了非对称的价格粘性,由此产生的非对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因此,货币政策效果随通货膨胀率而变,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程度在不同的通货膨胀率区间存在差异,随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驼峰形趋势。本文进一步通过构造状态空间模型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仅要决定政策实施方向和力度,还应考虑经济所处的通货膨胀率区间。  相似文献   

6.
陈玉学 《中国经贸》2014,(23):142-143
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可以根据地区经济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运用VAR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区域效应特点,分析查找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具有更高敏感性的货币政策措施,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旅游流影响下的要素流动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进而就旅游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旅游业影响下的我国区域要素集聚能力呈现东、中、西三级递减的空间格局,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初始年份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旅游业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要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本文利用1998~2003年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外资在中国创新能力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经验结果表明,外资对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一些小型的创新项目上,如外观设计专利。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越促使外资产生显著正面溢出效应的发展门槛。总体而言,外资在东部地区产生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沿银行信贷、资产负债表和相对价格三条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30个典型行业月度面板数据、分四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果。研究发现,行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传导后对各行业影响程度差别非常之大;行业运营资本比重、银行信贷依赖程度、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越高以及行业内公司的平均规模越小,受货币政策的冲击越大。把握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规律并发挥政策在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对于中央银行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小型公司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政策影响最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剧中国的失业问题。中央银行应尽可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配合信贷政策在总量和结构上调控经济。  相似文献   

10.
郑丽琳 《特区经济》2007,(5):255-257
本文从流入地、流出地两方面阐述了人力资本区域流动的扩散效应和回浪效应,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各地区人力资本流动与当地人均GDP的关联程度,测算了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流入、流出以及综合影响系数,得出人力资本流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上升趋势,而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人力资本区域流动拉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郭爱君  赵培辰 《改革与战略》2011,27(3):68-71,74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使得统一的货币政策给我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文章具体分析了西部地区货币供求的自身特征及政策传导的差异,根据近年来货币政策实践对西部地区的调控效果,认为,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区域差异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地区间经济差距,但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要使货币政策对西部区域经济发挥更大效力,需要改善西部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探索区域差别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投资政策的省际差异效应:基于SVAR模型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各地的人均实际GDP、实际投资、消费者价格指数等为变量,本文建立了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脉冲响应模拟结果显示,我国的投资政策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效应,投资对东部省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其次是中部,对西部的影响甚微。各地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别是造成投资政策省际差异效应的主要原因。为了加快中西部落后省份的发展,充分发挥投资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加大对中西部物质资本投资力度的同时,要着力提高其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全国31个省市2004~2012年度面板数据按其收入效应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了经济发展好、较好和差的三类,基本与国家东中西的分类一致。在此基础上分别引入区域建立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和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来从不同的侧面对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收入效应具有显著区域差异,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收入的影响在各个区域都是负向的,但是这种负向效应东部最强、中部西部依次减弱,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东西部是正向的,而在中部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及其银行结构地区差异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改革》2007,(10):49-55
针对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显著区域效应差异,国内学者提出"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的观点。从研究出发点、具体地区的对比悖论、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检验四个方面进行再思考,结果表明,银行结构的地区差异才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影响力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的基础上,建立了变系数时点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区生产总值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和时期、地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但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出现缩小的态势。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时期效应在逐年增大。大多数西部地区教育经费对生产总值的弹性高于东部省份,而自发性教育投入水平低于东部地区。多数中部省份的地区效应和弹性值介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为了降低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和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加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中西部地区综合经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吴慷  王启仿 《特区经济》2014,(8):108-110
采用2001-2011年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比较我国东北、东、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技术溢出效应大小。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小。最后,针对区域技术溢出效应差异作了结论分析,并提出有效提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韩远迎 《科技和产业》2006,6(6):41-43,59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可否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财政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东、中、西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财政支出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这说明,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来干预经济,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西  余明 《市长参考》2000,(11):35-40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经济都有较快的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更快一些,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从1988年至1998年的10年中,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12.20%,分别高于中部、西部地区2.20个和3.23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中,东部地区GDP由占全国GDP总量的52.6%上升到60.6%,西部地区由16.34%下降到14.48%;中部地区下降也近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一、广西相对经济水平的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大多数东部沿海省份的经济发展相比,广西经济的相对水平是下降的.本文用人均GDP代表绝对经济水平,用广西人均GDP与有关省份人均GDP的比值代表广西的相对经济水平.有关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1—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FDI产业结构效应的差异,以及出口规模对各区域产业结构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PDI的流入能显著提升我国中部区域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而对东部与西部区域影响不显著特点;扩大出口规模能有力推动东部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及西部区域第二产业产值比例的提升,而对中部区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