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网民数量将近5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主体传播信息的自由和无距离,使得一些虚假信息迅速放大,形成网络谣言.近年来,我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的网络谣言发生了数十起,造成了诸多社会负面影响,网络谣言为何肆意横行?如何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笔者认为对此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肉搜索"时而魔鬼时而天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博客、论坛等言论集散地"把关人"作用弱化甚至缺失导致了人肉搜索善恶难辨。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把关意识"这一概念,只有网络编辑、传统媒体、广大网民都建立"把关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暴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纯净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外经验整治网络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谣言是散布于网络,流传于社会的对事实歪曲的网络言论。网络谣言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信息在自然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导致信息失真,成为谣言。二是某些人基于社会性或经济性目的对信息进行篡改,主观恶意目的明显,形成谣言。目前微博谣言的传播路径往往表现为谣言从微博引爆,引起较大的舆论,  相似文献   

4.
谢赟 《北方经济》2013,(8):31-32,53
信息消费是指在一定的信息消费环境下,信息消费者为满足信息需求,对信息产品及服务进行精神消费为主的消费活动。由于信息消费普及的迅速化、信息技术应用的生活化、消费者信息素质普遍提高,网络以其高速、快捷、量多的优势,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信息消费的重要选择。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达到5.64亿,其中20-29岁的年轻网民占到30.2%。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消费主体具有人数多、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网络媒体对公共安全信息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社会公众的了解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但同时也带来了谣言、恐慌和社会公众不满。通过建立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控制,及时消除谣言信息,公布权威信息,有助于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法国第一大反谣言法语网站的宗旨是“结束法语网站内流传的谣言”,它保持独立,工作不计酬,完全靠广告收入和私人捐助运营.该网站欢迎网民主动提供反谣言线索,还设置了论坛讨论信息是否为谣言.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微信朋友圈时常有各类谣言冒出,各种真伪难辨的健康养生、饮食知识类的文章层出不穷。要遏制健康谣言在网络上的传播,除从源头上加强对微信公众号推广信息的监察和审核外,还应从当下入手,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使公众自身不再在无意中成为健康谣言传播的"中介"。首先,各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宣传健康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也开始传播,相较于普通谣言,网络谣言传播目的更具利益性,传播过程更快速更广泛,传播结果更具有破坏性,应分析网络谣言的危害,以便找出治理网络谣言的伦理措施、法律措施、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数字和移动通讯等新兴媒体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微博、网络论坛、即时通讯软件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全民发声的网络舆情时代。通过对网名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群体心理如何在网络舆情中发挥作用,并抛出一个利用"意见领袖"来对网民群体行为施加间接影响,使网民群体实现自我优化转型,控制与监管网民群体的论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规模和网民人数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我国正在加速步入互联网时代。在网络时代下,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平台可以迅速形成社会舆论并对社会事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其传播效果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日益凸显。研究网络媒介传播效果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是新时期重大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1.
网民在网络中的不正当行为引发出“网络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信息与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网络隐私权受到挑战、网民各种情绪在网络中寻求表达、网民专业技能在网络中不正当发挥”等问题。“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随意传播他人隐私,恪守道德底线”是网民应遵守的自律准则和应履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介的勃兴进一步助推了大众传播质的飞跃,但资本控制下的信息全球化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深刻地塑造和影响着网络受众的价值偏好与信息消费取向。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媒介信息传播"泛娱乐化"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视"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努力抵制"泛娱乐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消解与冲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消费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成为信息产业的主体。文章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为基础,从互联网基础资源、网民规模、用户结构特征以及网民网络应用情况四个方面,研究与分析目前我国网络信息消费发展情况,以期真实、具体地评估我国网络信息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2003年2月8日的中午时分开始,一条“广州发生致命流感”的消息在广州的人群中悄悄蔓延,由于权威信息的缺失,各种谣言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如洪水般泛滥成灾,禽流感、炭疽、黑死病、生化武器袭击……谣言一步一步升级,引发了广东全省甚至波及湘、赣、浙、琼、港、澳的病毒恐慌。2月11日,由广州市政府和广东省卫生厅出面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猖獗一时的谣言才趋向平息。  相似文献   

15.
网络谣言的滋生和蔓延极大地危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激发了社会矛盾和底层民众的情绪,严重扰乱社会生活,破坏经济社会秩序。网络受众作为谣言传播的主体,其复杂的心理状态决定着网络谣言的生成和传播。网络受众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从众心理、泄愤心理、投射心理、窥视心理和逆反心理等多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其成因主要是受众缺失足够的理性精神、政府公信力不足、缺乏多元化的辟谣渠道以及法制建设滞后等。网络谣言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基于网民受众心理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是现阶段解决网络谣言及其社会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日益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给社会危机事件的传播带来便利地同时,也给政府进行网络危机治理带来了难题.网络谣言传播、网络隐私泄露、网络暴力、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等现象层出不穷,网络危机治理迫在眉睫.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不仅给政府网络危机治理带来了给予,同时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和权威媒体及时公布真实有效的信息不仅有助于安稳公众,也有利于和公众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危机。而现实中,由于公众和政府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公众面对谣言缺乏理性、政府对公众缺乏信任、网络和媒体虚假信息盛行等原因,谣言得以借助各种非正式渠道肆意传播,使公共危机破坏性不断升级的同时,也使官民矛盾加剧,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因此,有必要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公共危机中的谣言,减轻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日益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当前我国的网民数量急剧增长.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话语权得到了极大释放.已习惯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风云变幻、传递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一条信息、一个帖子通过网络一夜之间就可能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传播的信息繁多,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在充分认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和优势之外,更要深刻认识网络信息传播与安全治理的艰巨性。应对这一新的传播现象进行深刻研究、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互联网治理措施,使其朝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托",顾名思义,网络中的"托儿"。他们在股市论坛煽动股民买卖股票,到旅游论坛为旅行社吆喝、去购物论坛为某款产品唱赞歌……他们混迹于普通网民中间,把不明真相的网友忽悠得真伪难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