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业出现了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趋势,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基本上完成了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金融业也出现了混业经营的趋势,但我国目前对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监管。本文在介绍了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的现状后,分析了在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最后就如何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2015,(30):159-16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大多国家金融发展模式渐渐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进行转变。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混业经营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主流发展模式。德国具有发达的银行业和完善的金融体制,从德国金融体系发展历程来看,德国金融业长期实行混业经营,但是通过梳理研究德国金融业发展历程,发现德国也是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变迁及演变之后才具备了如今完善的全能银行性质的混业经营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它必将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分析了目前中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已经具备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业全面实行混业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我国在加入WTO以后,金融业要想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就要结合国外成熟的金融业发展经验,积极实行混业经营,改变传统的金融业发展模式,实现金融业经营管理创新,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式,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满足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需求。基于这一认识,应立足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深入研究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并对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相应对策,推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实行。  相似文献   

5.
伍莎 《计划与市场》2002,(12):11-13
国际金融经营制度分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美国曾是分业经营的典型代表,现在重新实行混业经营。德国一直实行混业经营,同一金融机构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面对当前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主流,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必然的现实选择,也是长远的发展方向。它已成为我国现代金融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刘楠 《商业研究》2004,(6):146-148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迅速发展 ,要求金融自由化的呼声日趋强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金融监管也逐渐放松。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不断交叉和相互渗透 ,竞争更加激烈 ,实行混业经营 ,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我国加入WTO ,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国也必须审时度势 ,进行金融体系的改革 :完善金融监管 ,实行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7.
李波  游晓霞 《商业研究》2005,(22):178-180
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的主流。短期内,我国金融业必须坚持分业经营;长期内,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向混业经营模式过渡的最佳选择。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都可以实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8.
王敏玉 《商业研究》2001,(9):115-116
在当今国际金融业向混合经营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却实行分业经营。混业与分业经营进行比较,两者各有利弊;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符合我国的国情,但我国目前的分业经营具有阶段性,混业经营才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业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历了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发展阶段。我国金融业目前处于分业经营阶段。分业混业各有什么优势,我国金融业是否也要进入混业经营,这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融混业经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 《商业研究》2006,(3):34-36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作为金融制度,二者之间的变迁过程其实就是制度创新者发现并获得潜在利益的变革过程。运用制度经济学对我国的混业经营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后发现,虽然混业经营的制度需求强烈,混业经营的制度边界有向外移动的动因,但目前我国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机还不十分成熟。但来自加入WTO后金融开放的压力,需要积极的创造和完善条件,为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全面推行早作准备。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已经进入典型的"后工业化时代",金融业在国内市场、离岸市场和海外市场全面发展,在英国各大产业中增速最快,已经取代制造业成为英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金融业还是当代英国最具全球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巨大的金融服务贸易顺差有力地改善了英国的贸易收支,金融业已经成为缓解英国贸易失衡的主要缓冲器。  相似文献   

12.
董影 《北方经贸》2013,(5):108-109
随着黑龙江省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程度越来越强,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业对于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建设和谐稳定、繁荣富强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均衡发展,提升金融服务业水平,构筑和谐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强化政府政策导向,重塑良好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下金融:发展现状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经济的二元性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伴随经济的二元性,正规金融体系和地下金融体系的二元分化也就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地下金融业出现了一个较快的发展势头,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在考察中国地下金融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其成因及影响,而后提出中国应对地下金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省际数据,引入空间回归方法估计了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再进一步控制技术创新水平,加入空间依赖性来估计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表明银行信贷与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股票市场仅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保险市场并没有表现出对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金融发展对经济运行的积极影响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寻找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量研究发现,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对金融发展都是重要的,而增强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建立严格的产权制度,扩大开放、增强竞争以削弱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等能够促进金融业发展,另外土地分配等政策也对金融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金融行业,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对汽车业和汽车消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体制性、消费性环境还不容乐观。应改善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环境,强化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角色定位,拓展汽车金融服务的融资模式,发展专业化的汽车金融服务,使汽车产业链更顺畅地运行。  相似文献   

17.
完善现代金融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金融安全是产业安全的核心,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在发展壮大金融产业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关系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文章指出,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是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需要;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是扩大就业特别是鼓励创业的需要;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是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完善金融体系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文章强调,通过金融产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保证。文章对如何加快金融产业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要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二是要制定一个金融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整体规划;三是要尽快把我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四是要调整银行组织结构;五是要重视发展保险业;六是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金融服务外包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并引起欧盟经济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金融服务业在离岸外包的机遇和挑战中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因此分析欧盟金融服务离岸外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欧盟银行服务外包的模式、业务范围和动机,讨论银行业务外包所涉及的主要风险以及相关的监管原则和措施,以及研究欧盟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特点与发展前景,均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承接业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建国以来最早发展的省份之一,其外商投资与金融业也发展较早。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后,但研究黑龙江省外商投资和金融业的关系将有助于黑龙江省进一步发展。以黑龙江省1993-2019年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和金融业增加值数据为基础,利用Eviews软件建立相关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外商投资对金融业增加值具有正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对服务外包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传导机制主要包括需求传导机制、价格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贸易政策传导机制、资金链传导机制、产业链传导机制6个方面。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受冲击较小,除自身具有多方面比较优势外,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处于产业发展初级阶段有关。成本优势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加快发展和提升水平的关键在于实现从成本导向向价值导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