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期作了一个高州专辑,重点是农业创三高这一主题,茂名市副市长、高州市委书记、市长、长坡镇委书记、根子镇委书记等都撰写了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谈高州的发展。茂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邓维龙在题为《农业创“三高”动力在市场》文章中叙述了高州市农业的几项实践,指出高州市“三高”农业的成功,给人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市场的驱动,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得以优化配置,科技应用春华秋实,名优产品呼之即出,高投入、高产出形成螺旋式的良性循环,使农业生产异彩纷呈、充满活力和市场竞争,创造了高产、高质、高效益的奇迹。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已开始进入由“传统农业”向“三高农业”转变的新时期。本文从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发展“三高农业”存在制约及有利因素的分析中,探讨其今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三高”农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农业就是指一种落后农业,用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的定义就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基本特征就是贫穷但有效率。”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广东高州的农业,当然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农业。但20世纪80年代初高州的农业依然还很落后,197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59元。经过15年左右的发展,高州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98年达到了3450元,其它综合指标,如教育水平、健康水平指标也达到了同步发展,1999年成…  相似文献   

4.
一、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必须向生态农业转化珠江三角洲农业必须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向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从而最终建立兼顾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综合最优的“三高”与“四化”型大农业。传统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很小、社会化程度非常低,经营地域分散而且难以集中,商品意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广东省“三高”农业样板点广东省农业科技普及达标镇广东省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培训示范基地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化学化是20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农业信息化将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迅速很快,不少农户引进了现代技术发展“三高”农业,还有许多这户自行上因特网销售农产品,把农产品交易做到了国外,这是我国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可喜苗头,有关部门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加大投入,在一切有条件的农村发展电讯和网络,并投入资金建立农业网站特别是建立农产品市场网络,鼓励农民上因特网,让农业信息化为我国农业发展插上翅膀,同时,我们必须加快研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政策,主动迎接农业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陆河县以甲鱼生产为龙头,带动了“三高”农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甲鱼生产已成规模 90年我县试养甲鱼,95年大面积推广。特别是96年汕尾市“两鱼”养殖现场会的推动下。甲鱼生  相似文献   

8.
新铺镇近几年来提出“农业固镇、工业富镇、以工补农”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以水泥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和高质、高产、高效的“三高”农业,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1994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达1.87亿元,  相似文献   

9.
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全县1519平方公里,人口43.7万人,耕地面积28万亩,山地面积150.1万亩,土地资源以低山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广东省50个山区县之一。近年一,新兴县委、政府立足山区优势,利用山区资源,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三高”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发展特色经济。全县“九  相似文献   

10.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江阴市召开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问题”座谈会,围绕“率先”命题,广泛交流情况和经验,深入探讨农业现代化的性质、内涵和实现途径。 座谈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部部长陈锡文主持,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四省市12个市(县)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四个省市的12个市(县)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四个显著特点。即注重从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入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注重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努力兴办适应市场需求的“三高”农业(广东)、效…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高州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一个“以粮为纲”的纯农型经济已向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农、工、贸相结合的新型格局转化。1993年全市社会总产值(90年不变价,下同)62.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9.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4.14亿元,工业总产值25.12亿元。首次实现农工比例“平分秋色”,分别比  相似文献   

12.
番禺市化龙镇农业发展总公司是化龙镇政府为推动全镇的农业发展而成立的一个综合经济实体。这个公司自1993年4月成立以来,积极走科技兴农的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作示范,以技术为纽带,努力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和公司自身的经济建设,在农业的开发、生产、科研、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全镇“三高”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与此同时,农业发展总公司的自身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去年实现产值2500万元,实现利润125万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汕头农业产业化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全市传统、分散、低档的农业生产手段和产品,正朝向高质、高产、高效和规模化、企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三高四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同时,把发展单丛等优质茶作为发展“三高”农业的主项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现已种植优质茶近3万亩,1994年产干茶40万公斤,产值达5000万元。我市生产的单丛、奇兰、黄金桂茶曾分别荣获全省名  相似文献   

15.
一、揭西县龙头企业发展现状揭西县地处南亚热带,光、热、水、物种资源丰富,有利于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适宜发展农林牧渔等种养业。全县拥有山地127万亩,其中坡度25°以下的山地面积55万亩,已开发种茶种果和高值经济林有33万亩,尚有20多万亩可供开发。这为发展“三高”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巨大潜力。目前已形成了粮食、特色水果(包括青榄、荔枝、龙眼、青梅、香蕉)、优质蔬菜、畜禽、优质水产品、林木产品(含茶叶)等六大支柱产业,形  相似文献   

16.
程华 《广东经济》2002,(8):24-26
1999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梅州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总结推广梅州经验,确立农业开发“东学梅州,西学高州”的典型;2000年梅州的“一江两岸”工程,又被国家水利部的专家誉为城市堤防建设的“梅州模式”。本刊记者7月18日赴梅州市采访,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以来山区经济建设的成果,追寻梅州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记者首先采访了中共梅州市委谢强华书记。谢强华:最初在梅州企业任厂长,后担任梅县工业局局长,八十年代担任梅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八十年代末期担任梅州市主管工业、城建的副市长,九二年担任梅州市市长,九五年担任梅州市市委书记至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粮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具有基础作用,在我国农业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要注意综合平衡,计划指导,稳步前进,使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协调发展;对“大粮食”观点提出商榷,认为“大粮食”的看法脱离国情,不科学,有可能导致农业结构产生新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不少地区河沟纵横、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有丰富的水资源。如何既保护又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开发各种水体发展种养结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这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拿宝应县来说,地处里下河,全县水域73万亩,可利用发展养殖和种植的有4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一半以上。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开发中,广大农民群众创造了发展水体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认真总结、研究水体农业的发展经验,对水网地区综合开发利用水面资源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宝应实践,对水体农业的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一) 所谓水体农业,是指利用各种水体从事种养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利用的综合生产力体系,实质上是对水资源进行产业化的综合开发利用。 宝应的实践表明,发展水体农业.对水网地区来说,不仅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项现实生产措施,也是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对于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开发水体农业,有利于解决农  相似文献   

19.
全面回顾“十五”以来江苏农村经济发展,是科学制定江苏“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为此,本文首先结合2000-2004年统计数据分析,从农业生产水平、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非农产业增长、农村综合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农村就业格局、农村生产条件、农民生活、农村扶贫等10个方面,概述了“十五”以来江苏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其次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坚持科教兴农、加大“三农”投入、统筹区域发展等5个方面,归纳了江苏在新的发展阶段支持“三农”工作的实践经验;最后从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制性约束等6个方面,揭示了“十一五”期间江苏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黑龙江省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的矛盾还非常突出,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应依据市场需求确定农业生产重点产业带;依靠科学进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打造黑龙江省的品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