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明生 《征信》2017,35(5):38-43
通过分析对大数据征信的认识与争论、对数据主体权益保护的新挑战等,提出完善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体制框架建设的路径方案。对大数据征信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不断健全完善监管手段与措施,有利于规范征信市场、有效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许敏 《吉林金融研究》2013,(5):35-37,70
本文从金融消费者信用信息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我国金融消费者信用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借鉴国际社会的有效做法,就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的运用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引入了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大数据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保护工作的思维和方法,如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做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是管理主体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概括了大数据时代中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新特点,分析了大数据给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如何适应时代变迁,进一步做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指导目标的逐步发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大数据的应用发展也逐渐成为国家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一直以来,信用问题都是影响我国电商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数据的运用是有效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营造跨境电商贸易氛围、提高贸易交易数量、维护贸易安全,我国必须构建基于大数据征信评价体系,利用与大数据匹配的指标赋权方式—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指标赋予权重,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与大数据匹配的信用评价方式,结合先进的机器进行预测与训练,从而得出准确完整的评价结果与动态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分析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发达国家成熟的法律制度和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的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分析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发达国家成熟的法律制度和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用信息权益保护的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信用评价与投资管理领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方案和数据自动化校验,提高数据质量。在获取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智能信用评价模型,动态评估发债主体和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个人征信业虽经多年的发展和探索,但在个人征信权益保护方面仍然存在风险隐患.本文从我国个人征信业基本框架和发展现状入手,在分析了国外相关经验及我国在保护个人征信主体权益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在征信活动中有什么权利?您作为数据主体,拥有以下权利:知情权。您有权知道征信机构掌握的关于您自己的所有信息,知晓的途径是到征信机构去查询您的信用报告。  相似文献   

11.
刘新海  曲丹阳 《征信》2016,(3):33-36
随着征信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信用评分因其高门槛而呈现明显的拓展局限,例如美国有20%的消费者无法获得信用评分,因而在金融服务中困难重重.全球各大征信公司都开展了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纷纷利用大数据资源,挖掘信贷数据之外的其他替代数据,加大替代信用评分产品的研发力度.在介绍大数据征信应用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归纳益博睿、艾克飞和环联等传统征信机构和数据挖掘公司费埃哲合作引入替代征信大数据,以及开发替代信用评分的最近动向及成果,进而总结其借鉴意义,希望能够对中国未来的大数据征信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前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形势一方面表现为保险消费者法律意识提升,维权意识增强,维权诉求呈现多元化;另一方面,存在保险人侵犯保险消费者的现象,以及保险消费者由于对保险的规则不理解或是缺乏诚信而产生的不合理维权或过度维权现象。本文认为走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困境,必须从保护理念、保护途径、保护手段等方面着手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体系,而建立这一体系的核心在于解决目前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不清、主体缺位和越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弥补了宏观管理层面的立法空白,初步建立起我国在征信业务中的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体系。在当前征信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对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诸多需要完善之处。本文通过总结欧美等征信业发达国家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实践经验,探析我国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完善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张雅婷 《征信》2016,(2):24-27
在互联网征信迅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界定个人隐私权,如何有效获得信息主体授权,如何确定信息开放共享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平衡点,是大数据时代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基础性规范问题.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成为摆在立法机构和监管当局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相似文献   

16.
冀志芳 《征信》2011,(2):21-24
各国征信立法都将保护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作为重要的规范内容.在借鉴国外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征信活动实践和立法进展,提出我国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整体框架设计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数据权益的刑法保护”问题,在理论层面上,可从“刑法解释论”和“刑法立法论”两种路径进行探讨。“刑法解释论”探讨路径以现行《刑法》罪名体系为出发点,主要任务是揭示哪些罪名的犯罪构成之设置是以“数据权益”为规范保护目的;“刑法立法论”探讨路径是在刑法立法层面上探讨立法者为在刑法政策上实现数据权益的刑法保护这一目的,动用刑罚禁止何种行为类型才具正当性的问题。然而,两种探讨路径都将依赖于“数据权益”的内涵确定以及法益格的认定问题,换言之,是刑法法益理论在数据权益刑法保护问题上的具体运用。《民法典》第127条并非是关于数据的确权性规定,且在民法理论界关于数据权益的法律属性存在诸多争议的状况下,“数据权益”内涵不明、法律属性不清导致其并不具备作为刑法保护客体的“法益”格。当前刑法理论界存在的关于“数据权益”的刑法类法益保护模式探讨路径,是对刑法法益保护方式的误读,并未触及“数据权益刑法保护”之规范层面问题的实质。“数据安全”法益观的探讨路径则不仅混淆了现象层面与规范层面上的“数据犯罪”概念的界分,也由于没有论证“数据安全”如何能够构成刑法的保护法益,而导致结论过于武断。在理论探讨上,应该明确作为行为客体的物理层面上的“数据”概念与作为保护客体的法益层面上的“数据权益”概念之间的区别,据此明确“数据权益的刑法保护”在规范层面上是否构成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信用信息主体权益及其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离不开规范发达的征信业,而对被征信主体的信用信息进行合理利用、建立有效的信用权利保障机制,是征信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对信用权性质与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征信业发达的国家的经验,分析了我国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主体权益保障制度的建设框架,力求在实现信用征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使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王昀  池仁勇 《征信》2023,(4):24-30
大数据征信提供了更多的信用产品和应用场景,可以提升受信者获取和使用信用的能力,但是鲜有实证研究涉及。基于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等数据测量了大数据征信和信用能力,尝试解释大数据征信对信用能力的作用;基于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检验了大数据征信对信用能力和信用的作用差异,并开展了城乡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大数据征信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受信者的信用能力,对农村受信者而言该作用并不稳健;大数据征信对信用能力的作用要强于对信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的稳定发展离不开信用体系的支撑.现有的信用体系在标准化、平台化、应用场景化等方面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从大数据的视角出发,提出构建一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该信用体系采用基于多维数据的“臻信”新标准,对信用主体进行全面信用画像;通过构建统一的大数据信用服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互联;引入多维评议技术,实现信用在各种互联网金融场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