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亚楠  李欣欣 《海南金融》2012,(2):21-22,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区域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金融的推动和促进.然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也给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力.区域金融的发展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还更应该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散资金风险等功能.面对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在我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金融理论是我国学者创举和推动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问题,是区域金融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范方志、张立军f2003)把我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分别研究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得出金融发展水平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的结论.支大林、祝晓波(2004)拓展了范方志、张立军(2003)的研究,提出了开放条件下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的理论模型.叶耀明、纪翠玲(2004)将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得出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金融研究综述与展望董金玲在《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1期撰文对当前国内外区域金融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地梳理、归纳和总结,并对未来我国区域金融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首  相似文献   

4.
《广西金融研究》2009,(4):75-75
董金玲在《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1期撰文对当前国内外区域金融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地梳理、归纳和总结,并对未来我国区域金融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首先,作者归纳了国内对区域金融理论的研究主要借鉴了金融发展学、区域经济学以及新兴的金融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作为边缘学科,区域金融学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了上述三种理论,丰富和扩展了研究的内容和边界。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区域金融合作的内在动因和约束条件,探讨了我国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对宏观利益的追求、行为主体对微观利益的追求,是区域金融合作的内在动因;经济、金融、制度环境与金融文化、政府干预、合作主动权控制与合作利益分割、重大事件等条件约束着区域金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层次能否继续深入、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如何发挥在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作用、金融监管合作能否加强,是我国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选取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以金融集聚为视角分析了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较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开通高铁的城市区域创新水平更高,且该结果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金融集聚是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高铁开通引致金融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效果最显著.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高铁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开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地域差异、资源要素分布不均等问题,加强政策倾斜,逐步完善高铁建设网络,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稳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选取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以金融集聚为视角分析了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较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开通高铁的城市区域创新水平更高,且该结果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金融集聚是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高铁开通引致金融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效果最显著.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高铁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开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考虑我国东中西部地域差异、资源要素分布不均等问题,加强政策倾斜,逐步完善高铁建设网络,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稳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调查分析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基础.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包括金融机构数量与规模、金融交易数量与结构、金融深化与金融经营环境等方面.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和粤西的比较分析和调查研究,分析了两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改善粤西地区金融发展落后的状况以及减少与珠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金融总量、结构和贡献率指标构建了我国金融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金融非均衡性发展进行了较为科学的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差距,东部地区11个省(市、区)除海南省以外都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间金融发展不均衡与经济差距扩大的复杂成因决定了在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需进一步探索其内在规律.在实证研究方面,由于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数据选择的差异,结论有明显的分歧.在实际经济运行中表现为,区域金融政策目标指向不够明确且没有量化、政策宅间狭小、新政策工具不足.因此,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区域金融政策经验,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来修正和完善现行金融政策,以提高金融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运行和发展既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自身也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区域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依赖于金融推动.西方区域金融研究已广泛而较深入地涉及到货币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效应、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间金融流、区域金融市场、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等各个方面,它们对研究我国的区域金融问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摒弃了传统的从财政收支角度来对地区的策略性竞争行为进行研究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的方法来对我国地区间的金融策略性行为进行了检验.研究中,我国地区之间的金融策略性竞争行为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地方财政资源的充裕程度也会对这种金融策略性竞争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从平均意义上看,全国总体的金融配置与各地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最优相对资本深度并不相符,效率损失也就无可避免,但这种现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阶段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使地方金融的健康发展得到进一步的促进,并进而使区域经济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必须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并对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进行有效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金融的推动和促进。然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存在也给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还更应该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散资金风险等功能。而对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在我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深化金融生态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借鉴生态学关于生态风险的评价理论,提出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概念,分析了其与传统金融风险以及金融生态评价的联系和区别,并探讨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评价原则和基本评价方法.为降低风险评价的难度,进一步建立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评价的简化框架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并且利用生态学前沿研究成果-能值分析理论,刻画区域金融生态整体发展质量,促进金融生态观念在金融发展实践层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GMM和动态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对数字金融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优化产业结构,数字金融显著提高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在数字金融发展较成熟、地区制度质量较好、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地,我们也发现数字金融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有关金融功能与技术创新领域的文献,也对我国相关部门制定数字金融政策与监管方案、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等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超 《云南金融》2012,(9Z):39-40
伴随着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尤其是金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总结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学者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所作的实证分析,得出较为统一的结论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促进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促进地区长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罗超 《时代金融》2012,(26):39-40
伴随着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尤其是金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总结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学者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所作的实证分析,得出较为统一的结论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促进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促进地区长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GMM和动态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对数字金融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优化产业结构,数字金融显著提高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在数字金融发展较成熟、地区制度质量较好、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地,我们也发现数字金融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有关金融功能与技术创新领域的文献,也对我国相关部门制定数字金融政策与监管方案、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等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各级政府均希望释放金融活力刺激经济潜力,使得区域金融发展目标趋同;同时,为保持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央银行也致力于推动各级金融市场发展强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精细化操作。在此背景下,从中央银行提升货币政策效力的视角出发,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文摒弃了静态意义上区域金融发展程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单调对应的传统研究模式,在建立区域金融发展综合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发展收敛性这一动态概念,重点从规模大小、作用时刻和持续时长三个方面,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动态变化对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我国八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确实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并且从产出的角度来看,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与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中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收敛速度较快的中部和西南地区,货币政策效力显著强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收敛速度最慢的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20.
区域金融在我国地方金融发展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对我国的地区经济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区域金融的差异性受到政府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对区域金融的研究成为热点。国内对区域金融的研究主要在于对区域金融的内涵、区域金融的内容、区域金融差异与测度、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目前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不足以及区域金融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目前对区域金融研究也存在着不足,即研究的理论体系尚未统一,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