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冉俊 《征信》2011,(3):35-38
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拙劣表现表明,仅靠信用评级业的行业自律是不够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被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明确信用评级的监管组织体系,制定信用评级行...  相似文献   

2.
张鹏  朱珠 《新金融》2013,(4):44-48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自其建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本文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并从近几次危机中评级失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方法。研究表明:正常年份中,债务国发展的基本面情况是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决定因素;评级行业的垄断与评级机构特殊的政治目的固然是近年来评级失真频现的原因,但国际投资者对于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亦是危机中"评级结果决定主权走势"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要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既不能一概否认,也不能无限夸大,应该在提高投资者自身风险评估能力的基础上,强化评级市场的竞争,并且努力构建内外监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自其建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本文在简要介绍信用评级机构与主权信用评级的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并从近几次危机中评级失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方法。研究表明:1、正常年份中,债务国发展的基本面情况是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决定因素;2、评级行业的垄断与评级机构特殊的政治目的固然是近年来评级失真频现的原因,但国际投资者对于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亦是危机中"评级结果决定主权走势"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既不能一概否认,也不能无限夸大,应该在提高投资者自身风险评估能力的基础上,强化评级市场的竞争,并且努力构建内外监管相结合全方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担保行业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帮助银行分担风险等众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大量担保公司的不规范或违规操作现象,加大了担保行业的经营风险。本文试图用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博弈模型对评级机构为担保公司公正评级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牛锡贵 《时代金融》2014,(9Z):81-81
担保行业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帮助银行分担风险等众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大量担保公司的不规范或违规操作现象,加大了担保行业的经营风险。本文试图用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博弈模型对评级机构为担保公司公正评级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下信用评级机构与监管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文娴  阴祁媛 《金卡工程》2009,13(7):192-193
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金融再创新"的动态循环博弈的发展过程中降低金融风险的核心环节.其约束理论--声誉资本模型的统治地位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而瓦解.本文试图引入一种新机制,即在功能性监管模式下,提取信用评级机构的部分收益,通过监管机构与市场的双重检验,确定该部分收益的处理方式;并运用博弈模型分析该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任耘  吴福根 《征信》2011,(3):39-41
近年来,我国担保机构发展迅速,同时存在种种问题.担保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凸显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担保机构经营管理不善、普遍的不规范运作行为大大降低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亟需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制约;担保机构缺乏代偿补偿机制需要第三方信用评级的补充和推动;对担保机构监管的缺失需要采取信用评级作为对其实施有效监...  相似文献   

8.
信用评级:破解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难题的金钥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担保公司与银行业务合作脱节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担保公司长期缺乏主管部门,担保行业发展良莠不齐.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不甚了解,进而要求担保公司缩小放大倍数、降低银行风险分担比例,甚至银行只承担零风险,两者博弈中形成了业务合作的脱节.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争论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永明 《上海金融》2007,(12):57-61
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美国信用评级监管的NRSRO制度及其引发的广泛的争论,认为根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要整顿我国目前信用评级的市场秩序,就需要统一监管机构和监管标准,建立完善的评级认可制度,并运用法律的手段实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丹东市商业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日益加强,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实践中,依然存在合作业务种类单一,银行机构难以全面掌握担保机构信息,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风险隐患较大,政策性担保机构与银行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应建立统一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制,完善统一的担保机构业务监管系统,强化再担保功能,推动再担保公司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拓展担保机构资本金的补充渠道与方式.  相似文献   

11.
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与评级机构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对于评级机构,我国面临的不仅仅是监管与规范的问题,还有一个发展的问题。在监管中使用评级结果必须是在确保评级质量的前提下由点到面逐步推开。首先,明确评级机构获得监管当局认可的条件。其次,建立对评级机构资格评估以及动态监管的正式程序。最后,完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的规制框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评级机构的"脸色"时常牵动着人们的神经.此次危机中,三大信用评级机构都未能起到其应有的前瞻性预警作用,甚至直接参与结构性金融产品的构建过程,其独立性和透明度饱受诟病.鉴于此,国际范围内以直接监管为导向的监管规则将出现强化趋势,"以确保满足规范的国际执业准则,特别是要避免不可接受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3.
邵峥嵘 《征信》2016,(10):27-30
企业征信机构与信贷市场评级机构作为征信市场的主体,在业务拓展与机构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在信贷领域,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功能及定位趋同,但评级机构未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且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制约着征信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征信市场化改革制度设计,应明确征信市场的布局和定位,加强业务监管法律规范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征信行业执业规范。  相似文献   

14.
后金融危机下我国资信评级机构法律规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度被奉为投资者利益的"守护神"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的资信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推波助澜,引起了人们对其规制立法的重新思考.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评级行业,借鉴此次危机的教训,规范行业运行,保障我国金融健康稳定发展势在必行.应该把握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发展现实,秉持发展与监管并重以及评级公正、客观与独立的理念,梳理与制定相关法律,构建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监管模式与收费机制、信息披露与利益冲突规避机制以及法律责任机制等具体的序列化、层次化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凸现,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面临的障碍是评级结果使用面局限、担保机构评级意愿不高、评级结果缺乏公信力等.应通过科学选择评级指标、提升信用评级报告公信力、促进信用评级报告的应用领域等方面着手,推动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征信评级机构掌握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定价权,可引导金融资本合理配置,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分析我国征信评级制度发展的背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法规、理顺管理体制;改变信用评级收费模式;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央行征信中心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把改制后的央行征信中心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品牌的征信评级机构,使其与我国国力和金融发展相适应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具有国际话语权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目前业务仅限于国内市场,在国际评级领域基本上不具有话语权,这种弱势地位与我国是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经济地位形成巨大反差。同时,以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进行渗透和控制,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本文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国际话语权的危害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的改革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次贷危机再次暴露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困境,即现行信用评级机构发行人付费收入模式存在根深蒂固的利益冲突问题。信用评级机构以声誉机制辩解,但存在重大理论缺陷和失败的经验事实证据。现行评级机构法律监管体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模式利益冲突的矛盾。信用评级机构未来的改革出路亟需解决利益冲突之困,可能的方案包括设立公共评级机构、恢复订购人付费模式、评级机构承担法律责任、政府付费购买评级服务等。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评级机构虚高评级以及频繁下调主权评级等行为造成并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各国政府以及实务界要求加强信用评级监管。美国明确了SEC对信用评级的监管责任,要求促进信用评级业的竞争,并认为评级机构应当适用于与审计师类似的法律责任和公共监管。欧盟对信用评级的监管也由遵守或解释模式转向行政监督。我国需要优化配置政府监管与评级机构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监管权力界限,发挥各自监管优势,利用信用评级降低信用违约发生的概率,防止金融网络传播或放大信用风险;避免法规对信用评级的援引,激励大型金融机构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判断能力;加强对结构性金融产品基础资产信用风险和具体契约特征相关风险评级监管;探索利用双评级、投资者付费等模式以及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等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三大评级公司主权评级模式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美国穆迪、惠誉、标准普尔三大评级公司的主权评级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评析。首先逐一简要介绍了三大评级公司各自的主权评级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各模式的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缺陷及其根源;最后总结了三大评级机构主权评级模式的五方面问题,并指出由其垄断国际评级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将面临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